巧妙应对“任性”宝宝

来源 :母婴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性”是宝宝的心理需求
  
  专家认为:有时宝宝“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宝宝3岁后,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宝宝已经能够自由行动,开始更多地尝试自己去取得经验,尝试自己动作的力量和效果。独立行动的倾向性有明显发展,什么事都想自己干,讨厌成人的帮助或干预。这是孩子独立性的表现,常常表示为“我自己要怎样……”的意愿,甚至还会因此“顶撞家长”。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行为上表现出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因此,当宝宝任性时,家长切不可态度过急,严加斥责,要搞清“任性”的原因,见招拆招,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行为。
  
  应对宝宝“任性”的妙招
  
  提不合理要求的“任性”
  对宝宝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说“不”,而且要坚持到底。并尽可能地向宝宝说明“为什么不”,让宝宝理解大人。如果宝宝已经养成了任性的习气。就要从当下开始进行教育。而不要推到“下次”。
  
  渴望独立,表现倔强的“任性”
  宝宝渴望独立,不听话、反抗、倔强,也会表现出任性来。对这样的宝宝,家长不要与宝宝的反抗相抗衡。肆意责骂宝宝。压制、拒绝宝宝的意愿。导致宝宝在稚嫩的自尊心下产生更加强烈的反抗。相反,如果家长应以和蔼的态度,诚恳的语调和宝宝交谈,宝宝则可能会慢慢平息激动的心情,愿意聆听家长的教导。
  
  无理取闹、发脾气的“任性”
  此时,家长可用其他有趣的事物吸引他,转移其注意力。若成人此时也发脾气,斥责他、顶着干,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伤及父(母)子间感情,还可能对宝宝的“任性”、“脾气急躁”起催化作用。当他被别的事物吸引住了,情绪稳定下来后,家长再向他讲明道理,指出错误,这样做会比较有效。
  
  探寻事物,好胜心重的“任性”
  对于这样的宝宝,家长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加以诱导,扬长避短。比如,有宝宝喜欢拆卸玩具,家长采取很严厉的手段也制止不了。那么家长应该先了解宝宝为什么拆玩具,是因为好奇心,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因此,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拆装,并适时加以引导,这样的做法比较可取。
  专家告诫父母,家长一定要尊重宝宝的人格,要关心、爱护孩子。对宝宝进行教育时,千万不要带辱骂宝宝的言语,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批评、讽刺宝宝。要让宝宝感到,家长是尊重他的,这样,宝宝是会自觉地改掉任性的毛病而健康地成长的。
其他文献
妈妈有一双白白的手,手指长长的,胖乎乎的,很漂亮。妈妈的手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我很喜欢妈妈的手。  一天晚上睡觉时,我拉着妈妈的手,感觉和平时不一样了。我一看,妈妈的大拇指和食指都脱皮了。我高兴地说:“哇!妈妈的手长大了。”妈妈却说:“傻孩子,妈妈的手怎么还会长大呢!”“可您的手指脱皮了呀!说明它们在长吧?”我抱着妈妈的手,躲在被子里说。  “那是因为这几天经常洗衣服、洗碗筷、种菜、喂猪,这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