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部分城区震害预测数据库建设

来源 :华南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究已开展多年,以前主要是以文件格式存储和管理震害预测数据。由于震害预测数据量多面广,那这种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不利于数据的管理与维护,也不利于GIS二次开发。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震害预测数据库,不仅有助于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后台的数据维护和管理,也便于更有效地应用所有数据资源。介绍的广州市部分城区震害预测基础(属性)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基于C/S结构及数据字典、ArcSDE管理基本上可满足上述要求。
其他文献
以发生在广东省河源地区的地震为例 ,展示如何利用数字化地震数据进行波谱分析及震源参数估算 ,并对该区的地震破裂模式作了初步的分析。利用上述结果 ,建立了地震矩M0 与震级ML 的关系式 ,以便利用震级ML 来估算矩震级MW
利用1996~2008年天马台的定点跨断层场地的水准测量资料分析长乐—诏安断裂带的现今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W-E测段活动速率最高,S-E测段活动速率次之,W-S测段活动速率最小。断层各段以压性逆断为主,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关系,认为3次准同步转折均与地震密切有关。
通过对华安汰内观测井1987年以来的氡值资料及近震映震能力的分析,发现震前明显突跳异常的近震震中近北西向展布在福安—南靖断裂两侧,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5年dldD矢量磁力仪与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两套仪器分钟值、日均值、基线值的变化趋势。根据均值和方差检验以及基线值的变化趋势,认为两
根据MODIS卫星热红外数据,利用透热指数法和亮温增温异常点比值法,分析福建地区地震震前的热红外时空异常变化,发现透热指数与福建地区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地表的亮温增温异常区与未来发生的地震震中较为接近。
根据 190 0~ 2 0 0 0年中国大陆、台湾及全球地震记录及前人的研究 ,论证了地震周期存在的可能性及形成机制。作者认为 ,是太阳活动、月球运动轨道及各行星运动轨道的周期性变化 ,通过磁力及万有引力改变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 ,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周期性变化 ,最终致使地震出现周期性的活跃期及平静期
运用土壤氡射气(土氡)测量方法对海口市的六条隐伏断层进行探测,检验土壤氡射气(土氡)测量在海口市地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氡测量探测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隐伏断层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海口市活动断层探测一种有效手段。
简要介绍了常时微动的基础知识、分类、研究现状,还介绍了常时微动测试采用的方法和数据处理及其在抗震设计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