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无论在路面设计,还是施工、管理上,我国公路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
关键词:路面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破坏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85-01
一、路面造成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地基沉降。农村公路在建设中,一方面不可避免地穿过农田、水地、沼泽、淤泥等软土地基路段,路基修筑在软土地基上时,由于处理不彻底或处理后没有沉降稳定就进行修筑沥青路面,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另一方面农村公路路基填土高度太低,春秋两季浇地时路基受两侧水的浸泡,致使路基强度降低,导致路面基层破坏,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就出现了不均匀沉陷,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预防措施:根据软土地基情况和当地施工情况采用可行方案进行认真的加固整治。一方面要延长沉降时间,将软土地段的沥青路面施工安排在最后,特别是采用砂垫层、排水固结等方法进行软基处理的地段,填土后要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定期进行观测,待地基的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对于路基基底为耕地的,应先清除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在深耕地段,必要时应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压实。建议农村公路路基设计时要高出两侧耕地至少50cm。
(二)路基压实不足。路基压实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是提高路基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技术措施之一。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密度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预防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和提高压实机具标准,严格控制碾压遍数、速度、时间、温度。碾压要均匀,派专业人员负责指挥。按照压实流程从轻到重、从慢到快、从静到震、从两边到中间(从高到低),轮迹要重叠1/2,既要保证路面平整度,路拱横坡度,又要保证压实度。同时也要改善农村公路的排水设施,两侧设置排水沟,如果兼起灌溉作用的边沟应离路基坡脚至少2m。
(三)沥青面层本身的破坏。沥青面层颗粒离析,局部粗集料偏多、细集料偏少、不易压实,矿料与沥青的粘结力小,抗剪强度低,容易出现松散;局部细集料偏多、粗集料偏少、热稳定性差,则容易出现车辙、拥包等破坏。在施工中拌和、运输和摊铺过程都很容易造成粗细颗粒离析。农村公路等级低加上施工单位资质低、拌和设备陈旧不配套、拌和不均匀易产生离析,从拌和机向运料汽车上放料时,由于落差大,易出现沥青混合料离析。农村土路表面不平整在运输过程中颠簸大也会产生离析现象,沥青混合料从运料车上倒入摊铺机进料斗时,还可能出现离析。全断面摊铺时,沥青混合料从中间通过铰轮输送到两侧,由于距离大也会再次发生离析现象。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拌合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设置沥青混合料成品料仓,控制成品料仓位,防止卸料离析;合理设置拌和站的位置,减小运距避免在运输中由于路面颠簸产生离析。控制摊铺温度、速度,改进摊铺机具,减少离析。
(四)沥青被油溶解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在路面上停留时漏油,会造成沥青被柴油溶解,使沥青与矿料之间粘结力降低,使路面产生剥离、松散、出现坑洞。预防措施:施工机械在已铺好的沥青路面上停留,应在机械下面铺垫塑料薄膜或采取其他防油措施,防止油漏到路面上。
二、施工组织、管理、养护方面的原因
(一)招投标不规范。有的乡村招投标只看施工单位是否有资质证书,根本不对施工单位进行审核,只按最低价中标,致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预防对策:应规范乡村公路的招投标,加强市场管理,对那些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要坚决。
(二)工程开工后无专业监理人员。没有专业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管,农村无专业的检测手段。如果每一条乡村公路从开工到竣工都有专业监理人员进行严格监理,低利润中标的单位就没有市场,无空可钻,无机可投。预防对策:每一条乡村公路都应派专业人员监工,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现象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
(三)工程竣工后无竣工验收交接手续。有的乡村工程竣工后根本没有竣工验收交接手续,这样会助长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轻视,导致路面质量的下滑。预防对策:一条乡村公路竣工后应由交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交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应令其返工,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四)工程竣工后养护跟不上。现在大部分路段没有专业养护队伍,路面出现了坑槽,路肩有冲口无人去管,致使路基路面病害越来越严重。预防对策:建立专业养护队伍,及时对路基路面出现的病害进行养护。
(五)路政管理跟不上。履带拖拉机、履带挖掘机随便碾压路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压煤渣,堆放建筑材料;超载车辆在公路上行使;公路两侧乱盖违章建筑物,乱挖路肩土等现象,却无人管理。预防对策: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路政管理队伍,像干线公路一样巡回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三、养护管理及其它原因
(一)养护不及时。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护养,特别是采用层铺法施工的贯入式路面和表面处治,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
(二)养护方法不当。有些护养人员,在沥于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或晒布机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用油量控制不平,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
(三)其他方面的原因。未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前期工作滞后,路面设计方案研究、试验不够。未实行招投标;一些无路面施工经验、无路面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施工队伍承担路面施工;监理有职无权,无法严格监理。不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赶工期,搞献礼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不严。
四、结语
按技术标准设计,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加强施工监理,建立专业路政、养护队伍,充分分析影响乡村公路使用寿命的原因,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一定能延长乡村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路面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破坏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85-01
一、路面造成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地基沉降。农村公路在建设中,一方面不可避免地穿过农田、水地、沼泽、淤泥等软土地基路段,路基修筑在软土地基上时,由于处理不彻底或处理后没有沉降稳定就进行修筑沥青路面,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另一方面农村公路路基填土高度太低,春秋两季浇地时路基受两侧水的浸泡,致使路基强度降低,导致路面基层破坏,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就出现了不均匀沉陷,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预防措施:根据软土地基情况和当地施工情况采用可行方案进行认真的加固整治。一方面要延长沉降时间,将软土地段的沥青路面施工安排在最后,特别是采用砂垫层、排水固结等方法进行软基处理的地段,填土后要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定期进行观测,待地基的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对于路基基底为耕地的,应先清除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在深耕地段,必要时应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压实。建议农村公路路基设计时要高出两侧耕地至少50cm。
(二)路基压实不足。路基压实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是提高路基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技术措施之一。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密度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预防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和提高压实机具标准,严格控制碾压遍数、速度、时间、温度。碾压要均匀,派专业人员负责指挥。按照压实流程从轻到重、从慢到快、从静到震、从两边到中间(从高到低),轮迹要重叠1/2,既要保证路面平整度,路拱横坡度,又要保证压实度。同时也要改善农村公路的排水设施,两侧设置排水沟,如果兼起灌溉作用的边沟应离路基坡脚至少2m。
(三)沥青面层本身的破坏。沥青面层颗粒离析,局部粗集料偏多、细集料偏少、不易压实,矿料与沥青的粘结力小,抗剪强度低,容易出现松散;局部细集料偏多、粗集料偏少、热稳定性差,则容易出现车辙、拥包等破坏。在施工中拌和、运输和摊铺过程都很容易造成粗细颗粒离析。农村公路等级低加上施工单位资质低、拌和设备陈旧不配套、拌和不均匀易产生离析,从拌和机向运料汽车上放料时,由于落差大,易出现沥青混合料离析。农村土路表面不平整在运输过程中颠簸大也会产生离析现象,沥青混合料从运料车上倒入摊铺机进料斗时,还可能出现离析。全断面摊铺时,沥青混合料从中间通过铰轮输送到两侧,由于距离大也会再次发生离析现象。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拌合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设置沥青混合料成品料仓,控制成品料仓位,防止卸料离析;合理设置拌和站的位置,减小运距避免在运输中由于路面颠簸产生离析。控制摊铺温度、速度,改进摊铺机具,减少离析。
(四)沥青被油溶解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在路面上停留时漏油,会造成沥青被柴油溶解,使沥青与矿料之间粘结力降低,使路面产生剥离、松散、出现坑洞。预防措施:施工机械在已铺好的沥青路面上停留,应在机械下面铺垫塑料薄膜或采取其他防油措施,防止油漏到路面上。
二、施工组织、管理、养护方面的原因
(一)招投标不规范。有的乡村招投标只看施工单位是否有资质证书,根本不对施工单位进行审核,只按最低价中标,致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预防对策:应规范乡村公路的招投标,加强市场管理,对那些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要坚决。
(二)工程开工后无专业监理人员。没有专业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管,农村无专业的检测手段。如果每一条乡村公路从开工到竣工都有专业监理人员进行严格监理,低利润中标的单位就没有市场,无空可钻,无机可投。预防对策:每一条乡村公路都应派专业人员监工,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现象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
(三)工程竣工后无竣工验收交接手续。有的乡村工程竣工后根本没有竣工验收交接手续,这样会助长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轻视,导致路面质量的下滑。预防对策:一条乡村公路竣工后应由交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交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应令其返工,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四)工程竣工后养护跟不上。现在大部分路段没有专业养护队伍,路面出现了坑槽,路肩有冲口无人去管,致使路基路面病害越来越严重。预防对策:建立专业养护队伍,及时对路基路面出现的病害进行养护。
(五)路政管理跟不上。履带拖拉机、履带挖掘机随便碾压路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压煤渣,堆放建筑材料;超载车辆在公路上行使;公路两侧乱盖违章建筑物,乱挖路肩土等现象,却无人管理。预防对策: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路政管理队伍,像干线公路一样巡回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三、养护管理及其它原因
(一)养护不及时。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护养,特别是采用层铺法施工的贯入式路面和表面处治,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
(二)养护方法不当。有些护养人员,在沥于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或晒布机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用油量控制不平,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
(三)其他方面的原因。未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前期工作滞后,路面设计方案研究、试验不够。未实行招投标;一些无路面施工经验、无路面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施工队伍承担路面施工;监理有职无权,无法严格监理。不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赶工期,搞献礼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不严。
四、结语
按技术标准设计,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加强施工监理,建立专业路政、养护队伍,充分分析影响乡村公路使用寿命的原因,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一定能延长乡村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