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eng0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和分析显示,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目标不合理、阅读教学内容的解读简单化、阅读教学方式和评价单一化等问题。为了我们的人生能增添些精彩,放下标准的答案,放下死板的背诵,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寻找我们曾经忽略了的“黄金屋”。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开放式阅读教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的由来
  “开放式阅读”的概念是由张弛在《写作构思的模型》中提出的,他将阅读分为开放式阅读和封闭式阅读两大类型,并认为封闭式阅读的目的在于把握文章的含义,开放式阅读的目的是对文章创造性的加以利用。
  开放式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感悟之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开放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提取和整理,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的解析文章并能创造性的利用文章内容。
  (二)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意义
  阅读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活动期待达成的结果,是阅读教学中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因为开放性阅读的本质是开放,在课标的要求下,它使教学目标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它以学生为主体,在拟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其层次和深度。开放式阅读教学从文章整体出发,从文章育人的功能出发,它比三维目标的比例安排更加合理,不只是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开放的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有显性和隐形两种,应该怎样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呢?封闭式阅读教学,通常着眼于对显性阅读目标的追求,如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了知识积累的方法和过程;看重内容,又没了解文章的起因和感情。
  开放式阅读致力于显性和隐性目标的共同达成,并更加倾向后者。开放式阅读的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它不只是理解文章的含义,它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培养、创造力的提升等等。
  (二)开放的阅读环境
  开放式阅读教学给予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只有在自由轻松的环境里,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的发散。课堂上的分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以自由讨论的氛围,教师的开放互动,与学生平等民主的交流也必不可少。
  (三)开放的阅读内容
  在课内文章的阅读之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其它的课外文章和书籍,可以探讨彼此之间都看过哪些好书、好文章,好在哪里。这能够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式阅读教学实践应用
  (一)趣味性
  开放式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为出发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生中最渴望自由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是旺盛的,对生活是感性的,教师可以以文章角色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感情变化为核心为学生展示一些他们想知道的、渴望知道的内容。
  (二)主体性
  开放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融入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营造一个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敢说话、想说话才能真正的实现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三)适度性
  开放式教学不可能一味的“开放”,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不应该忽略,文章的选取要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并且不论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都不能曲解文章内容。学生的讨论要在一定的话题范围,讨论环节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不可或缺的,但是学生的思维放的太开,脱离的原有的话题方向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四)适宜性
  任何教学方式都不能只见其优点,不见其缺点。开放式阅读教学也是这样,当学生自身还没有一定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时,需要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训练,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可能从无到有的开放,教师是否有耐心也是学生能否进步的关键之一。
  预习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认知不够,一味的思考、讨论和发言将使课堂走向畸形,失去预期的教学意义。
  ★作者单位:广西巴马县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自配宫颈炎粉在降低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对经阴、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1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术前常规准备,观察组(47例)术前加用阴道穹窿部
乌审召人热爱家乡,但不抱残守缺;崇拜绿色,但不拒绝工业文明。他们跳出狭隘,以资源支援国家;跳出传统,以工业带动就业;跳出封闭,以开放连接世界:跳出单一,以多元经济支撑牧区繁荣。告别
目的探讨β1-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分析36例CHF患者应用β1-受体阻滞剂前后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QTC)的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
摘 要: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绿色和谐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存在社会共识尚未形成、技术性和经济性差异明显、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现行电力运行机制不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能源替代 化石能源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长
随着产品供求矛盾的突出,我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同样存在着生产要素供求矛盾,同样要积极推进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
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规划,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对能否顺利实现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谋划好 “十三五”发展,制定好“十三五”规划,事关我区未来发展大局,具有极其重要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复习备考中,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多“读”,读教材,读经典名著,读时文小品……为寻找到与高考的契合点,多年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  一、固化“读”的时间,给予学生读的空间  笔者很有幸既前往衡水,身临其境于衡中的军事化管理,也涉足襄阳,置身于五中古色古香的校园之中,感同身受于语文教育在高考升学的罗网中左冲右突的困窘,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让自己从低效的训练中解放出
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指称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千百年来,围绕“道”字,延伸出无数理论与学说,今天笔者就“师道”这一话题来谈谈个人见解。  师道,指尊师重道之理,从师问学之道(《汉书·匡衡传》:“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触最深的就是“从师问学之道”。早在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师说》中就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