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订单压力让企业感受到社会责任
据报道,沃尔玛全球采购总部对希望成为沃尔玛供货商的中国企业再三强调的“原则”是:所有供货商均要遵守所在国的适用法律和美国法律,尤其是劳工法,在薪酬、工时、禁用童工、工作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应严格合法合理,而且要求供货商像沃尔玛一样将员工作为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沃尔玛已经在广东的深圳、东莞和福建的莆田等地设立专门的劳工监督小组。
SA8000标准是指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而受SA8000标准约束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制鞋、化工原料、纺织等。
社会责任认证的由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兴起了一场社会责任运动,要求企业在为股东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考虑企业各相关方的利益,特别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社会责任认证推广领域主要涉及跨国公司,重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零售业。20世纪90年代初,媒体披露了耐克公司设在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国的工厂中大量雇用童工,所有工人每天要在狭小昏暗的厂房中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这在欧美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许多消费者自发组织游行,抵制耐克产品,并将耐克的广告词“JUST DO IT”改成了“JUST STOP IT”。据报道,仅2002年被英国消费者抵制过的公司,其损失就达26亿英镑。为此,很多欧美跨国公司、行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制订了各自的社会责任守则。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这样的守则已经超过400种。由于守则的内容各不相同,缺少可比较性和透明度,于是所有各方都希望出现一个通用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同时建立一套独立的认证认可制度,提高社会责任审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审核。SA8000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针对全球范围内工厂的工作环境而制订的,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自愿性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作为社会责任认证体系,SA8000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它是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力的一种制约。任何组织可以通过SA8000认证,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和承诺。
社会责任认证的发展趋势和深刻影响
欧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影响到进入欧美公司供应链的各国企业,2000年以后,几乎所有的欧美企业都对其全球供应商和承包商实施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与评估,才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据估计,1995年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共有2万多家不同行业的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其中8000家企业按外企要求通过SA8000认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大型跨国公司加大在中国投资和采购力度,我国企业受SA8000的影响越来越大。
当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沿海地区乃至内陆腹地转移,这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社会责任约束浪潮也已经在国际产品与服务领域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中国制造业是否情愿、是否主动,都必须重新估量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中国的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实施社会责任标准,肯定会对这一所谓的“比较优势”有所影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把低廉的劳动力作为我国的优势,这种策略是不会长久的,而且这种优势不能保证中国的经济增长协调发展。那种以保持“比较优势”为理由,通过牺牲劳工利益为代价来进行国际竞争的做法更不足取。这样的状况继续持续的话,不仅会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而且会危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稳定。
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下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在取得利润时需承担社会责任,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维护社会公平。中国应该重视并自行加入这个潮流。
从短期看,社会责任认证对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有不利影响,因为中国企业极少符合此标准规定的环保和劳工保护方面的要求。但是,长期来看,这一标准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这个标准将会通过全球供应链这样一种外部强制措施,迫使中国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积极变革观念,主动在规章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策划上融合进SA8000的合理成分,学会以社会责任为战略点,变被动为主动,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应对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策略
面对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冲击,我国应采取的策略是:政府引导,和谐发展,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具体来说,可以包含政府及企业两个层面。
从政府层面来说,是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在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因此,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收集、跟踪国外的SA8000的相关措施,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同时,认真研究SA8000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建立相关的面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加强国内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工管理,改善国内劳工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劳动和环保执法力度,从法制上迫使企业注重劳工权利的保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了解并树立危机意识,自觉提高劳工标准。依据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行业和工业劳动标准,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抽查,为工人反映情况创造便利的渠道,以保护劳工的权利。提高出口产品的劳动工资成本,改善中国工人的劳动待遇。对外资企业率先引进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加大中国劳工组织的作用,提高中国劳工的谈判地位。
从企业方面来看,第一,要充分认识SA8000客观存在的重要性,及时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工待遇。SA8000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重视本行业劳工标准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要善于充分发挥国外代理商和当地营销人员便利收集信息的作用;特别是要重视贸易对象国的产品认证要求,根据进口商要求和标准提供产品。
第三,积极争取与国外SA8000认证权威机构合作。争取成为其代理,受理委托检验、下厂验货、产品认证等业务,以有利于企业消除壁垒,促进出口。由于这些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有利于冲破SA8000壁垒。
第四,注意企业管理理论的建设。首先,认真组织好社会责任管理理论的研究,在理论上设定社会责任管理范围;其次,在当前企业治理结构研究内容中关注社会责任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从制度上保证社会责任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据报道,沃尔玛全球采购总部对希望成为沃尔玛供货商的中国企业再三强调的“原则”是:所有供货商均要遵守所在国的适用法律和美国法律,尤其是劳工法,在薪酬、工时、禁用童工、工作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应严格合法合理,而且要求供货商像沃尔玛一样将员工作为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沃尔玛已经在广东的深圳、东莞和福建的莆田等地设立专门的劳工监督小组。
SA8000标准是指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而受SA8000标准约束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制鞋、化工原料、纺织等。
社会责任认证的由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兴起了一场社会责任运动,要求企业在为股东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考虑企业各相关方的利益,特别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社会责任认证推广领域主要涉及跨国公司,重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零售业。20世纪90年代初,媒体披露了耐克公司设在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国的工厂中大量雇用童工,所有工人每天要在狭小昏暗的厂房中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这在欧美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许多消费者自发组织游行,抵制耐克产品,并将耐克的广告词“JUST DO IT”改成了“JUST STOP IT”。据报道,仅2002年被英国消费者抵制过的公司,其损失就达26亿英镑。为此,很多欧美跨国公司、行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制订了各自的社会责任守则。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这样的守则已经超过400种。由于守则的内容各不相同,缺少可比较性和透明度,于是所有各方都希望出现一个通用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同时建立一套独立的认证认可制度,提高社会责任审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审核。SA8000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针对全球范围内工厂的工作环境而制订的,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自愿性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作为社会责任认证体系,SA8000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它是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力的一种制约。任何组织可以通过SA8000认证,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和承诺。
社会责任认证的发展趋势和深刻影响
欧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影响到进入欧美公司供应链的各国企业,2000年以后,几乎所有的欧美企业都对其全球供应商和承包商实施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与评估,才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据估计,1995年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共有2万多家不同行业的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其中8000家企业按外企要求通过SA8000认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大型跨国公司加大在中国投资和采购力度,我国企业受SA8000的影响越来越大。
当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沿海地区乃至内陆腹地转移,这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社会责任约束浪潮也已经在国际产品与服务领域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中国制造业是否情愿、是否主动,都必须重新估量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中国的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实施社会责任标准,肯定会对这一所谓的“比较优势”有所影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把低廉的劳动力作为我国的优势,这种策略是不会长久的,而且这种优势不能保证中国的经济增长协调发展。那种以保持“比较优势”为理由,通过牺牲劳工利益为代价来进行国际竞争的做法更不足取。这样的状况继续持续的话,不仅会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而且会危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稳定。
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下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在取得利润时需承担社会责任,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维护社会公平。中国应该重视并自行加入这个潮流。
从短期看,社会责任认证对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有不利影响,因为中国企业极少符合此标准规定的环保和劳工保护方面的要求。但是,长期来看,这一标准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这个标准将会通过全球供应链这样一种外部强制措施,迫使中国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积极变革观念,主动在规章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策划上融合进SA8000的合理成分,学会以社会责任为战略点,变被动为主动,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应对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策略
面对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冲击,我国应采取的策略是:政府引导,和谐发展,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具体来说,可以包含政府及企业两个层面。
从政府层面来说,是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在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因此,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收集、跟踪国外的SA8000的相关措施,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同时,认真研究SA8000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建立相关的面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加强国内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工管理,改善国内劳工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劳动和环保执法力度,从法制上迫使企业注重劳工权利的保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了解并树立危机意识,自觉提高劳工标准。依据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行业和工业劳动标准,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抽查,为工人反映情况创造便利的渠道,以保护劳工的权利。提高出口产品的劳动工资成本,改善中国工人的劳动待遇。对外资企业率先引进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加大中国劳工组织的作用,提高中国劳工的谈判地位。
从企业方面来看,第一,要充分认识SA8000客观存在的重要性,及时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工待遇。SA8000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重视本行业劳工标准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要善于充分发挥国外代理商和当地营销人员便利收集信息的作用;特别是要重视贸易对象国的产品认证要求,根据进口商要求和标准提供产品。
第三,积极争取与国外SA8000认证权威机构合作。争取成为其代理,受理委托检验、下厂验货、产品认证等业务,以有利于企业消除壁垒,促进出口。由于这些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有利于冲破SA8000壁垒。
第四,注意企业管理理论的建设。首先,认真组织好社会责任管理理论的研究,在理论上设定社会责任管理范围;其次,在当前企业治理结构研究内容中关注社会责任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从制度上保证社会责任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