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勤”字当头。教师应勤于充实自己,勤于钻研教材,勤于了解学生,勤于改进教法,勤于反思教学,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教师 “五勤”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0-01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上课不能满堂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等,都需要教师“勤”字当先。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应做到“五勤”。
一、勤于充实自己
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持续学习。 “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是长流水”[1]。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这种充实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知识方面。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上网学习、向学生学习。了解不断变化的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做知识的先锋,使自己“博学多才”。二是思想方面。教师要紧紧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始终与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同时,要让自己时刻保持一颗充满激情和年轻的心,让它与学生共同进步,让它与学生保持共鸣,这样才能做到“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
二、勤于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托和根本。教师对教材总的框架或编排体系要认真钻研,对所教学科的教材,不能看过几遍之后,觉得有所了解就感到满足。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通过各种途径提取有用的教学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即使教过同一教材好多年的教师也应继续熟悉和钻研教材。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学期,同一个教材的使用,会由于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程度不同、教师理解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比如,一些学科中考复习的内容,虽然每年变化不是很大,考试要求也没有大起大落,但是,每年中考考纲的要求和中考命题的趋向,以及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特点,都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同时,教学活动不仅要注意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还要注意跨学科的综合等等。所以,教师必须对考纲和教材内容了如指掌,不仅要了解同一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新旧知识的区别,掌握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框架。还要熟知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切入点,挖掘情感生成点和能力培养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课,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勤于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提高教学方案可行性、针对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对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了解清楚了,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2]。
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共性和个性,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基础,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除此之外,还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及其家庭文化背景、班内的人际关系等因素。
了解一个年龄段学生的共性,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纪律状况,可以通过班主任或以前的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通过与学生闲聊或与家长沟通……当然,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并非易事,除了上述途径之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研”,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四、勤于改进教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活”课堂,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灵活,就要尽量多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可以是师生讨论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手段可采用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一般是四人一组)为单位,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问,提的主要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个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其它学习小组要进行评价和解答。教师对学生提的问题也要给予评价,对思维含量较高、充分体现学生智慧的问题,要给予高度的评价。对学生解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解答。最后,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堂训练,课堂训练的题目,可以是老师提供,也可以由学习小组提供,或由学生当堂命题。学习小组的表现,要进行量化考核。各小组的课堂表现,由教师打分并记录下来,作为期末评比优秀学习小组的依据。各小组成员的表现,由小组长打分并记录下来,学生平时的得分占期末总评分的40%。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或系统地归纳知识点,一般采用多媒体的手段。
五、勤于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观念进行深刻的审视,对自己平时意识不到的教学行为有深层的认识,从而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弥补不足,取得进步。教学反思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亮点。如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上的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段,由于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的灵感等。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及时记下这些精彩内容,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加以分析、整理,再给以予理论的阐述。
2. 反思自己教学中的败笔。“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不足之处,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是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3. 反思学生独到的见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精彩的回答、独到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提问,这些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应及时记下并加以整理,作为以后研究教学的宝贵材料。
4. 反思他人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常参加听课评课交流活动,研究别人教学的长处,尤其是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可以让我们找出与先进教师在理念上的差距,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要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完善,就一定要勤于充实自己,勤于钻研教材,勤于了解学生,勤于改进教法,勤于反思教学,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华彩红《我心目中的教育家》,2007年10月16日。
[2]危木荣《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9年3月23日。
[3]杨德平《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2006年10月20日。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教师 “五勤”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0-01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上课不能满堂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等,都需要教师“勤”字当先。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应做到“五勤”。
一、勤于充实自己
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持续学习。 “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是长流水”[1]。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这种充实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知识方面。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上网学习、向学生学习。了解不断变化的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做知识的先锋,使自己“博学多才”。二是思想方面。教师要紧紧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始终与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同时,要让自己时刻保持一颗充满激情和年轻的心,让它与学生共同进步,让它与学生保持共鸣,这样才能做到“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
二、勤于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托和根本。教师对教材总的框架或编排体系要认真钻研,对所教学科的教材,不能看过几遍之后,觉得有所了解就感到满足。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通过各种途径提取有用的教学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即使教过同一教材好多年的教师也应继续熟悉和钻研教材。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学期,同一个教材的使用,会由于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程度不同、教师理解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比如,一些学科中考复习的内容,虽然每年变化不是很大,考试要求也没有大起大落,但是,每年中考考纲的要求和中考命题的趋向,以及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特点,都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同时,教学活动不仅要注意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还要注意跨学科的综合等等。所以,教师必须对考纲和教材内容了如指掌,不仅要了解同一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新旧知识的区别,掌握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框架。还要熟知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切入点,挖掘情感生成点和能力培养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课,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勤于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提高教学方案可行性、针对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对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了解清楚了,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2]。
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共性和个性,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基础,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除此之外,还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及其家庭文化背景、班内的人际关系等因素。
了解一个年龄段学生的共性,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纪律状况,可以通过班主任或以前的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通过与学生闲聊或与家长沟通……当然,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并非易事,除了上述途径之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研”,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四、勤于改进教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活”课堂,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灵活,就要尽量多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可以是师生讨论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手段可采用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一般是四人一组)为单位,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问,提的主要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个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其它学习小组要进行评价和解答。教师对学生提的问题也要给予评价,对思维含量较高、充分体现学生智慧的问题,要给予高度的评价。对学生解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解答。最后,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堂训练,课堂训练的题目,可以是老师提供,也可以由学习小组提供,或由学生当堂命题。学习小组的表现,要进行量化考核。各小组的课堂表现,由教师打分并记录下来,作为期末评比优秀学习小组的依据。各小组成员的表现,由小组长打分并记录下来,学生平时的得分占期末总评分的40%。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或系统地归纳知识点,一般采用多媒体的手段。
五、勤于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观念进行深刻的审视,对自己平时意识不到的教学行为有深层的认识,从而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弥补不足,取得进步。教学反思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亮点。如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上的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段,由于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的灵感等。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及时记下这些精彩内容,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加以分析、整理,再给以予理论的阐述。
2. 反思自己教学中的败笔。“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不足之处,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是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3. 反思学生独到的见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精彩的回答、独到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提问,这些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应及时记下并加以整理,作为以后研究教学的宝贵材料。
4. 反思他人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常参加听课评课交流活动,研究别人教学的长处,尤其是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可以让我们找出与先进教师在理念上的差距,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要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完善,就一定要勤于充实自己,勤于钻研教材,勤于了解学生,勤于改进教法,勤于反思教学,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华彩红《我心目中的教育家》,2007年10月16日。
[2]危木荣《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9年3月23日。
[3]杨德平《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200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