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30173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1~64岁,ASA Ⅰ或Ⅱ级,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体重修正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8 ng/ml)10 min,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 mg/L),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8 ng/ml),术毕前30 min停止输注.分别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前、输注舒芬太尼1、3、5、10、20、40、60、90、120和150 min时取桡动脉血3 ml/次,采用ELISA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计算偏离度、准确度,中央室容积(V1)与体重(m)作直线回归分析,并修正药代动力学参数.余12例患者选用上述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行临床麻醉,计算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准确度、分散度、摆动度.结果 采用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为16.7%、准确度为42.0%;体重修正后参数为:V1(L)=0.147 m+2.82,K10=0.064 5 min-1、K12=0.108 6 min-1、K21=0.024 5 min-1、K13=0.022 9 min-1、K31=0.001 3 min-1;采用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准确度分别为4.0%、22.3%,较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小(P<0.05),分散度、摆动度分别为-4.4%/h、20.4%.结论 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中央室容积偏大,体重修正后嵌入靶控输注系统,可提高靶控输注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可维持较准确的血药浓度。

其他文献
脓毒症是以低血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全身炎性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这种改变是由于细菌胞壁外膜的脂多糖引发的一些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的,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可以直接损害心肌细胞[1].氯胺酮是一种苯环已哌啶类静脉麻醉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本研究拟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研究氯胺酮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肌核因子-κB(NF-κ
期刊
急性肠套叠是6~12月龄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采用空气灌肠法治疗[1].由于发病时患儿腹痛、哭闹不安,空气灌肠治疗时疼痛加剧,因此治疗难度增大。
期刊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核苷酸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生理盐水组(C组);C7脊神经压迫+生理盐水组(N组);C7脊神经压迫+PSD-93误义寡核苷酸10μg组(M组);C7脊神经压迫+PSD-93反义寡核苷酸10μg组(A组).N组、M组和A组采用60 g微血管夹压迫
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气管插管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由于目镜视野小、镜干柔软易弯曲,不易寻找声门.为降低FOB气管插管操作难度,本研究将临床常规口咽通气道进行改良,评价改良口咽通气道(ROPA)引导FOB气管插管的效果。
期刊
单肺通气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双腔管)技术和支气管堵塞技术来实现.双腔管的有效管腔小、病人术后不易耐受、插管较困难等不利因素,使其应用受限[1].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Coopdech管)是支气管堵塞导管的一种,通过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插入,具有插管容易、定位简单、有效管腔大的特点.本研究拟比较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皮下转染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神经生长因子β(Ad-hNGFβ)基因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佐脲霉菌素(STZ)75 mg/kg的方法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不制备糖尿病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n=25):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NP组)、Ad-hNGFβ基因治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氟比洛芬酯可产生镇痛作用[1].但其对麻醉深度的影响如何监测尚未定论.本试验拟评价氟比洛芬酯对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为临床监测提供参考。
期刊
肌肉松弛药(肌松药)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前膜及后膜(终板)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物.肌松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受体,阻滞了神经肌肉兴奋的正常传递,产生肌肉松弛.随着全身麻醉的增加,肌松药应用明显增加.为了肌松药的合理应用,确保患者安全,特制订肌松药临床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