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地混牧林草系统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来源 :林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东山地林下牧草90%以上种类为多年生植物,有着比较牢固的生境生态位。生产能力、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受上层体冠控制,并常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林分郁闭度在0.5~0.8间是牧草产量、质量的最好光照区间。在“牛单位/3.9hm+2”连续3年牧压下并未引起林分蓄积增长量减少。混牧后可较大幅度提高直接经济效益产出量。牧畜的采食草量应控制在牧草生产能力的50%以下。林地坡度30°以上应划归禁牧区。
其他文献
热带树木的构筑型是热带树木的遗传结构与热带环境因子长期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它是热带生物结构多样性非常具体而直观的表达.热带林丰富多彩的形态和外貌特征,是组成热带林
本文从法正林的数学模型出发,利用天然同龄林的固定小班间隔近40a的龄级转移观测资料,经龄级转移期的处理,构造出天然林林龄可持续转移模型P′S′= λS′,其中特征根λ均为1.
邻近江西分宜种源试验林,选择一片完整的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近成熟人工林(1981年栽植),抽取33棵样本株,分年轮测定了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