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生源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论述了陕西农村生源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提高陕西农村生源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源高职学生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农村生源高职学生教育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它体现了教育公平和协调的问题。笔者所在院校——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本论文的个案研究对象,该校学生近5000人,农村生源学生占80%以上。这些农村生源学生自进入大学后,在英语方面整体基础较差,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十分欠缺,我省其他高职院校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局面,所以为了提高陕西农村生源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满足国家对于高职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工作和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农村生源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陕西农村生源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1.“哑巴英语”“中国式英语”现象普遍存在
   很多农村生源高职学生都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他们机械、死板地记住了所学的单词、词组、语法,也许他们英语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他们的英语水平只停留在笔头,无法满足交际需求;其次他们口语还存在“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在语言迁移过程中,由于受到本土语言即汉语习惯的影响,不考虑英语国家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说出不地道的外语,比如“别吵了,上课了”他们就会说成“No Noising,have class!”应该是“Quiet, please,class begins!”这种现象却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在农村生源学生身上则更常见。
   2.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不足
   农村生源学生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了解没有城市生源学生那么全面,这直接影响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比如老师说“There are some black sheep in our class”(我们班有一些害群之马),学生会翻译成“我们班有一些黑色的羊”,其实“black sheep”是指伤害群体利益的人。再如中国学生嘲笑别人时会说“You are a dog”(你是条狗),老外听了却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什么,因为英美文化下“dog”是褒义词,比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所以,一旦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不足势必会影响学习口语交际能力。
   3.陕西方言对英语口语发音的影响
   二语习得中,正确的发音是保证相互理解的前提条件,而中国的地区语言差异很大,汉语的地域变体各有特点。陕西作为西部大省,农村人口繁多,普通话普及率不高,陕西方言是很多农村生源学生的日常语言。习惯了说方言,会对他们的英语发音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陕西关中、陕南地区一些农村学生会把“读”发成“doú”,在“how do you do?”中就会把“do”发成“doú”。还有[r]这个音,受方言影响,学生通常会发成“日”这个音,实际上正确的发音应该是舌尖向上齿龈后部卷起,舌前部下陷,略称凹形,气流由舌面与硬颚间泄出发出的音。另外还有很多音都会受到方言影响,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陕西农村高职生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弊端
   学好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交流,而应试教育偏离了这一目的,把学习英语的目的当成了考试。中国传统的英语考试忽视了口语的测试,导致了哑巴英语的产生,这与素质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尤其是近两年来高考取消了听力测试,而英语听说是一体的,输入多则输出多,没有听力的输入,何来口语的输出?当农村生源高职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发现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课堂上,听说内容大幅增加,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也增加了,而他们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训练,导致口语交际能力很差。
   2.农村基础教育的滞后性
   陕西是西部农业大省,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但还是有很多地方的学校教学设施很简陋,没有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师资力量不足,英语教师上课的辅助教学工具也许只有一台录音机。比如,笔者走访发现陕西省洛南县保安镇乱石坪村小学学生只有56个,教师只有8名,就一个英语教师,教学设施陈旧,学生根本没有条件进行英语口语训练。与城市生源学生相比较,农村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必要的听说训练,等他们上了大学,会发现上英语课吃力,学习阻碍大。
   3.经济因素
   经济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学习,他们不像城市学生,有能力购买笔记本电脑、mp3等学习工具。另外,农村生源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他们上大学之前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外国人、看英美大片,很少在课堂上听教师说地道的英语,和教师用英语交流,长期缺乏语言环境,学英语对他们来说就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讲到The First McDonalds Restaurant(第一家麦当劳餐厅)一课,当教师讲到西餐时,他们由于从来没吃过,因此一头雾水。可见成长环境、经济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4.心理因素
   农村生源学生从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缺少互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再加上长期不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导致他们很难适应大学课堂上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陌生的环境,他们感到恐惧不安、焦虑紧张,他们比较胆小、羞于开口、怕被嘲笑。当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进行口语会话练习的时候,城市生源学生往往可以胆大地和教师互动,和同学沟通,但是农村生源学生怕出错,怕错了受教师责备、同学耻笑,阻碍了口语练习的顺利进行。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影响英语的学习。
   提高陕西农村生源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1.刺激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信心
   由于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较差,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刺激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农村学生的恐惧心理、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在积极、轻松的情绪中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口语困难的心理因素,从而克服英语学习的障碍,发挥自身潜力,提高语言能力。教师要公平对待城乡生源的学生,尤其对一些比较贫困而内向的学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感觉到大学的温暖,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2.纠正错误发音,从基础口语做起
   针对陕西地方方言对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系统地讲解一下音标的发音方法,并让学生当堂练习,淡化他们英语中的方言味道。针对语音存在的问题要正确引导和训练,帮助克服英语发音不准的现状。比如陕西乾县、陕南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因为音位[l]和[n]发音部位接近,在英语发音中则把name读成[leim],like读成[naik];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为了纠正这些顽固的发音,教师往往要不厌其烦地给学生教授正确的发音方式,并让学生练习好多次,练习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改过来了。
   3.增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要增加学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首先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多积累一些外国的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教授给学生。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化,教师要重点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的表现。例如:当人家称赞说:“你英语说得真好!”中国人往往回答“哪里哪里啊”,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来回答。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4.多种教学法并重,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生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把交际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得教学互动更加积极而有效,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比如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充分营造学习语言的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role play(角色扮演),讲英文小笑话、小故事来锻炼口语能力;课堂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农村学生感觉到不一样的大学教学环境和氛围,比如让他们看几部经典的英文电影,学几首好听的英文歌曲,这样不但能增加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结 语
   农村生源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单靠高职英语教学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口语训练也是很重要的,李克强总理2014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提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相信在政府以及高职院校等各方面的努力下,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周忠新:《河北省农村生源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
   [3]安永辉、赵丽琢、刘春波:《基于农村生源高职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攻略》,《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26期。
   [4]任素珍:《陕西方言发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陕西教育》2011年第4期。
  作者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外语教研部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英语习语是隐喻化的语言,而且习语的隐喻认知是一种文化认知,习语所传承和反映的文化内容就是其认知的理据。英语习语的隐喻化过程不仅基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共性,更是源于英语
目的通过对制备微丸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考察以及对其体外释放度的考察和筛选,制备释药行为理想的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考察滴速、滴距、
【摘 要】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而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案例是核心。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总结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设计教学案例。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验,证明提出的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计算思维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课题资助:陕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枝叶化学成分。方法南方红豆杉枝叶醇提物,经过除色素、反复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方法分离,从乙酸乙酯部位其中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
目的制备α-常春藤皂苷壳聚糖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特性。方法选取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α-常春藤皂苷壳聚糖纳米粒,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和包封率为综合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
目的建立药物对氧稳定性研究的加速试验方法;考察何首乌提取液中二苯乙烯苷对氧气的稳定性。方法在30、40、50、60℃温度下,向何首乌提取液中持续通入空气以维持溶解氧的浓度
【摘 要】混凝土(钢)结构检算课程是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设计、检算的理念,并能运用所掌握的材料知识、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从教学一线实际出发,阐述新形势下对该课程的一些改革理念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混凝土(钢)结构 课程 改革与实践  混凝土(钢)结构检算课程是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高专类铁道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等
【摘 要】根据我国教育部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们开发了一套智能化的测试系统用于测试学生的体制健康。该测试系统可准确、方便、高效地获取测试的数据及结果,减少人工的任务量,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输入性错误,它具备通用性、灵活性以及安全性,同时还能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体制测试系统 开发 设计 健康标准  为了更加地准确反映学生的身体状况,检验学校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