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的公厕论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byc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立波再次走红网络,不是因为他的海派清口,而是因为他的微博言论。他是一个逗人发笑的演员,但是他最近的表演惹人生气。无数的网民在谴责他、痛骂他,还有若干曾经捧红他的杂志主编在忏悔。他最主要的罪状,是发表了“网络公厕论”:“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  综观周立波的前言后语,人们有理由相信,他的“网络公厕论”意在贬低网络舆论,阻止政府倾听网络民意。上海“11·15”大火发生之后,当无数民众通过网络表达哀悼和愤怒时,周立波却为有关部门的“快速反应”而感动,成为又一个“合泪大师”。“含泪大师”的立场总是这样的: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对政府只能顺从和赞美,不能监督和问责。这跟现代政治文明的逻辑背道而驰。面对在火灾中消逝的生命,网民们更多地表达了对政府工作的质疑,周立波憂心忡忡地说,“政府若将网络民意当真,实是一种‘自宫’行为了!”他所不知道的是,政府如果不想强奸民意,某种程度的“自宫”是必要的,也就是应该以一种中性温和的姿态来服务民众。  然而,就事实的描述而言,周立波的言论未必没有道理。很多人都忘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公共厕所一度成为议论时事的场所。几经周折之后,网络成为重要的公共舆论阵地。并非在世界上所有地方,网络都具有如此强大的公共属性。很多地方的公共舆论阵地,仍然由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公共广场来承担。在很大程度上,网络在中国是“私器公用”。人们用各种“马甲”来表达对公共议题的关心,也常常公私不分地动用各种表达手段,使得公共对话缺乏明晰的规则。这就好比在公共表达遭到压抑的年代,公厕的墙上写满了各种话语,既有真诚的爱情表达,也有不堪的粗话脏词,还有激昂的政治口号。  有些批驳周立波的人,似乎还不如周立波更能正视眼下的言论空间。即便它不是公厕,也绝非正常的公共广场。在一个受法律保障、没有恐惧感的公共广场上,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偷偷摸摸,更不必对一个演员的信口开河如此惊慌。没有公共广场的社会,人们只能躲进公共厕所里在斑驳的墙上书写,那里自然充满了秽气。有些社会名流,在网络上有了几个粉丝,就以为是在庙堂圣殿里高谈阔论了,所以听到“网络公厕论”就难以接受。如果出于这样的认识来讨伐周立波,反倒有粉饰太平之嫌。只有面对真正的状况,才能理解网民的愤怒,才能为争取更多的言论空间而努力。
  周立波还说,“网上骂娘的那些非主流贱民,在现实中就是天天被人骂娘的可怜虫!”这也让很多网民义愤填膺。事实上,在网络上匿名发言的大多数民众,的确是在公共政治生活中没有什么发言权的“非主流贱民”,即便没有天天被人骂娘,也几乎日日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周立波的可笑之处在于,他得意洋洋地区分贵贱,以为自己是“喝咖啡”的贵族阶级,可以理所当然地鄙视“低贱”的网民。他还势利地称自己“抨击的绝不是主流网民,而是那种开口骂娘、闭口喊娘的无良网络贱民!”并无聊地炫耀说,“兄弟,我用掉和捐掉的钱,可能比您看到的钱还多!”这种低劣的思想和情感,实在是不值一驳。值得注意的倒是,有些“网络精英”为了反驳周立波的谬论,有意无意地美化网络,忽视“贱民”,这其实跟周立波使用的是同一种逻辑。  假如有一天网络真的高雅了,一定还会出现另外的“舆论公厕”,它们不应该被忽视;假如很多网民都挤进了高贵的上流社会,世界上一定还有“贱民”,他们不应该被贬损。只有秉持这样的观念,才是对周立波言论的抗议。
其他文献
日前,《人民論坛》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而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网民高达七成。争议由此而起——  强和弱,本来就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所以,“弱势群体”其实是个弹性很大的词。但当党政干部这种“精英阶层”也声称自己是弱势群体时,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们在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不
期刊
有人说:以目前的货币贬值速度,二十年后退休的老人没有千万资产难以体面地养老。但比缺钱更不体面的是,通过制度性的身份歧视,剥夺被剥夺者以滋养数量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  养老改革遭遇极大阻碍,那些将与企业接轨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千个不愿意。笔者有两名亲戚,由于所处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养老金水准相差一倍左右,企业每月2500元人民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月6000元人民币,两者的待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
期刊
在号称是“千年极寒”的这个冬日里,葛优,葛大爷凭借“诚意”的“子弹”击倒“赵孤”,又狠狠火了一大把。  姑且不论这回他诠释的春秋大义是否慷慨激昂,民初乱象能否艳影流光,以及当代浮世绘可否把颜料涂抹到老百姓心坎儿。早过知天命年龄的葛大爷,为男女老少准备好了3道岁末大餐。 葛优在圈内的好口碑是远近皆知。这不光是一个好戏之人,更是一个说话做事都很低调的大腕,老百姓也特愿意去亲近他。    “优”从“
期刊
近日的“官员示弱”,让舆论普遍认为“官员自称弱势未免太矫情”。但矫情“矫”在何处,鲜有具体点击,剖解“弱势”的来由。权力的大小永远是相对的。在机火,有掌握各种不同层级权力的干部,而大多数不过是机父的工作人员而已。相比之下,掌握核心权力的干部毕竟是极少数。由于现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使处于权力中心的某些领导干部成了说一不二的决策机器。在他们的治下,一切的权力服务多是唯上、唯利、唯政绩,而不是围绕群众利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