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与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优势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经临床明确诊断为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方法,经过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1年随访,了解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两组对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0例实验组中,56例治愈,2例伴有并发症;70例对照组中,49例治愈,5例伴有并发症,两组的治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9和0.028)。结论: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在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治疗上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平阳霉素;颌面部静脉畸形;超脉冲CO2激光治疗
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在口腔科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国内外相关的口腔学者研究发现,对于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如果早期进行血管内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对于使患者早期恢复面部外观具有重要的作用[1]。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导致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上,针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较常用的有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的方法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方法,相关学者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和实验性研究,认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2]。本研究,笔者通过对临床明确诊断的140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表明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在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救治中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明确诊断为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实验组采取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方法,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方法,了解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实验组,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6岁,平均年龄(21.81±15.12)岁。对照组,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22.36±14.23)岁。实验组女性27例,男性43例;左侧38例,右侧32例。对照组女性29例,男性41例;左侧39例,右侧31例。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的年龄、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病情;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每天要详细记录基本生命体征情况,以及两种方法治疗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现象、两组对象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色正常;或口腔内小而表浅的“瘤体”脱落。创面愈合,无功能障碍,随访无复发。基本治愈:“瘤体”基本消失,皮色正常,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需定期观察者。好转:“瘤体”明显缩小,但不能完全消失,需进一步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两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的方法,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检验水准a=0.05,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评价 实验组治愈数、治愈率、并发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34、0.039、0.018和0.028),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随访1年后的治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表
3 讨 论
随着口腔外科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血管内注射药物治疗的观点已被许多相关医学界的学者所接受。近几年来,该学科领域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在血管内注射的方法选择和药物的改进等方面[3]。有研究表明,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在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处理方法不当,没有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不仅耽误患者的病情,错失最佳救治时机,甚至会因为医务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导致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出现面部疤痕等严重情况。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发现[4],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较其他固定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作为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由于结构设计比较合理,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治愈的成功率,降低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认为,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是科学的临床方法,以及采取积极有效的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这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减少住院天数,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症状。综上所述,结合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可见,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对适应症很好的患者疗效较好。而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在救治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方面有积极作用,效果都是非常明确和安全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方法简便,操作容易,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较为理想的方法,尤适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龚振宇,李国华,杨树忠,等.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1,11(5):360-361.
[2] 杨芳,罗和平.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17):75.
[3] 靳晓晔,张伟,景捷.不同浓度Borrelidin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模型小鼠脾脏及血液中VEGF作用对比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0(8):656-659.
[4] 郑永红,赵媛,王永功.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31例报道[J].医药论坛杂志,2011,15(19):77-78,82.
【关键词】 平阳霉素;颌面部静脉畸形;超脉冲CO2激光治疗
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在口腔科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国内外相关的口腔学者研究发现,对于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如果早期进行血管内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对于使患者早期恢复面部外观具有重要的作用[1]。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导致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上,针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较常用的有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的方法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方法,相关学者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和实验性研究,认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2]。本研究,笔者通过对临床明确诊断的140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表明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在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救治中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明确诊断为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实验组采取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方法,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方法,了解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实验组,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6岁,平均年龄(21.81±15.12)岁。对照组,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22.36±14.23)岁。实验组女性27例,男性43例;左侧38例,右侧32例。对照组女性29例,男性41例;左侧39例,右侧31例。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的年龄、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病情;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每天要详细记录基本生命体征情况,以及两种方法治疗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现象、两组对象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色正常;或口腔内小而表浅的“瘤体”脱落。创面愈合,无功能障碍,随访无复发。基本治愈:“瘤体”基本消失,皮色正常,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需定期观察者。好转:“瘤体”明显缩小,但不能完全消失,需进一步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两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的方法,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检验水准a=0.05,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评价 实验组治愈数、治愈率、并发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34、0.039、0.018和0.028),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随访1年后的治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表
3 讨 论
随着口腔外科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血管内注射药物治疗的观点已被许多相关医学界的学者所接受。近几年来,该学科领域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在血管内注射的方法选择和药物的改进等方面[3]。有研究表明,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在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处理方法不当,没有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不仅耽误患者的病情,错失最佳救治时机,甚至会因为医务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导致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出现面部疤痕等严重情况。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发现[4],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较其他固定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作为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由于结构设计比较合理,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治愈的成功率,降低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认为,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是科学的临床方法,以及采取积极有效的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这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减少住院天数,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症状。综上所述,结合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可见,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对适应症很好的患者疗效较好。而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在救治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方面有积极作用,效果都是非常明确和安全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方法简便,操作容易,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较为理想的方法,尤适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龚振宇,李国华,杨树忠,等.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1,11(5):360-361.
[2] 杨芳,罗和平.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17):75.
[3] 靳晓晔,张伟,景捷.不同浓度Borrelidin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模型小鼠脾脏及血液中VEGF作用对比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0(8):656-659.
[4] 郑永红,赵媛,王永功.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31例报道[J].医药论坛杂志,2011,15(19):77-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