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体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关《桃花源记》的文体之辨一直是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前人观点的综述对《桃花源记》的文体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从激发学生美感入手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选择。
  关键词:《桃花源记》;文体定位;志怪小说;美感教学
  《桃花源记》作为魏晋时期陶渊明的代表作,其精巧的构思、细腻的笔触为历代文学爱好者所喜爱,作为新课标中中学生需要学习的文言名篇,笔者认为作为《桃花源记》的讲述者,既要从自身修养上下功夫,搞清楚該篇目中的重难点,又要在授课时力争把本篇带来的美感原汁原味的传授给学生。
  一、《桃花源记》的文体定位
  《桃花源记》的文体之争历来都是文學研究者和语文教师莫衷一是的文体,这种既像散文,又类似小说,还有些题记味道的奇特文体既是学习时不可规避的“难点”,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桃花源记》比较吸引人的地方,笔者认为,要想探究《桃花源记》的文体,首先要结合魏晋时代的时代特征来加以阐述。
  (一)“记”文体探究
  纵观《桃花源记》全篇,其在题目中就交代了自己的文体为“记”。“记”作为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早在魏晋时代就已出现,至唐宋而大盛,此种文体在古代的名篇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题材非常宽泛,既可以记人纪事,又可以记录山川名胜,还可以记载器物建筑,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记”又别名“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在现代上说,“记”可以算作散文中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旨在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明作者的一些观点,历代在“记”这一文体的应用中,有描写物品的《核舟记》、描写景色的《石钟山记》等,不一而足,但绝大多数都是借眼中的实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桃花源记》和其它游记等相比,却有较大不同,一是所写景物为作者的虚拟想象,二是在表达上主要是以叙事为主,景物只是作为叙事的衬托而存在,为探究它的真正文体提供了难度。
  (二)《桃花源记》文体争议
  在当代,对《桃花源记》的文体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桃花源记》的文体应该是与古代的“记”一脉相承的,所以也应该算作散文的一种,对于这种观点,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在《辞海》中,对散文的定义是这样的,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从这里来看,《桃花源记》被当作散文不无道理,但是未免流于宽泛,仅仅当作散文并不利于对《桃花源记》进行整体的解读。另一种观点认为《桃花源记》的文体应该是题记,题记一般意义上是指旧名胜古迹或有纪念性的文物等的抒怀之作或者所著之文,在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在各地名胜所题写的文字也可以算作其中的一种,如各地的摩崖石刻上所写的摩崖题记等,此外,题记也可以指在文章正文前或题目下的文字。从《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上来看说《桃花源记》的文体是题记也不无道理,可是仍不得其全篇的精髓,所以有些研究者提出了《桃花源记》的文体是小说这一大胆的猜想。小说文体往往需要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这三要素在散文和题记中都可以忽略,但是《桃花源记》中却主要围绕着这三要素层层展开情节,再看小说由于是侧重在讲述一个故事,所以情节构思是可以虚构的,《桃花源记》也恰好虚构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最后,如果把《桃花源记》按照小说的情节结构来分析的话,其整个脉络也将变得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全篇的学习,从这三点上来说,笔者更倾向于将《桃花源记》作为小说来解读。
  (三)《桃花源记》作为志怪小说解读
  笔者认为,在教学和研究上,《桃花源记》作为小说来解读更有助于对其全文的深入理解,而且《桃花源记》的文风颇有些志怪小说的味道,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在古代涌现出很多可以归类于志怪小说的经典名作,如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托名东方朔《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葛洪的《神仙传》、托名陶潜的《后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多以奇谈怪论为主,这样的特征和《桃花源记》中记录的内容显现出的文体特征不谋而合,《桃花源记》中虚构的场景,奇妙的人物塑造都带有某种志怪小说的成分,加之志怪小说在魏晋时期大为流行的特点,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把《桃花源记》归入志怪小说的行列。
  二、《桃花源记》教学内容的选择
  笔者认为,《桃花源记》作为古代文言文的名篇,在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的普遍思想下,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桃花源记》中所蕴含的美感展开教学,把桃花源之美全方位的展现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所以笔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侧重于能表现桃花源之美的内容展开教学。
  (一)景色之美
  在教学中对于景色之美的阐释上,笔者在授课时安排了诵读加绘画这一环节,既找学生轮流通读此文,着重阅读有关桃花源景色之美的地方,然后找出一名绘画比较好的学生,在其他同学朗读课文时在黑板上把桃花源的美画出来,随后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美景且都在哪里,从而把抽象的文章具象化,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二)民风之美
  有关于桃花源中民风之美的论述,在《桃花源记》中有很多,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在教学中,笔者为突出桃花源的民风之美,采用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方法,即把那里的民风和现在的民风相对比,假想如果在现代社会遇见了陌生人会不会如桃花源中的人们一样热情、不设防等,以此来烘托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和纯真。
  综上,笔者从文章的文体辨析和教学的侧重点上对《桃花源记》做了简要的分析,力争使学生在学习此文中能把相关知识弄懂读透,最终可以在学习中提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校山水研究一班学员陈岱李家的阳台上,就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儿来向她问好.这时,她会习惯性地起床,给这些“宝贝们”派早餐.rn说
概率与统计是人教版中等师范学校教材“代数与初等函数”(第二册)第十一章的内容,学好这一章节对增强学生概率与统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
摘 要: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  关键词:看图;仿句;续写;观察  现在的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小学家长普遍反映,自己的孩子作文写作能力很差,其实孩子的作文差与低年级开始学写话有很大的关系,不会写话,到了高年级就很难较快地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因此,从低年级起培养孩子的写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写话”呢?我想谈谈写话教学的一些方法。
(浙江鼎旺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  摘要 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民对于城市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逐渐的关注起来。在城市的发展中,环境是重要的标准。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绿化中的主要内容。园林绿化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很大,做好园林绿化工作可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措施  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
我是长青老龄大学交谊舞班的一名普通学员.两年前因手术发生意外,心肺呼吸停止,昏迷33小时.脱险后大脑神经因缺血缺氧受到损伤,导致我后来走路就像站在船上一样不平稳,眼睛视
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人”字的结构》是对学生讲解进行人际交往重要性的教育。构建新型课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本说课稿立足学生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学好语文的关键时期。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喜动好奇,喜欢模仿,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随着兴趣的波动而变化。汉语拼音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
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们的社会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促使食品的收入弹性逐渐下降,而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收入弹性逐渐增加,这就必然带来三
在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英语学习产生倦怠感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倦怠,是教师们在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教学是改变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