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一代“南天王”的兴衰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7月18日黄昏,天色灰沉,因发动“两广事变”而失败下野的陈济棠(字伯南),从黄埔鱼珠炮台登上海虎号军舰,黯然离开广州,踏上逃亡香港的路程。仅仅还在昨天,即这个“黑色星期五”降临之前,他还是这座繁华都市,不,整个广东的主人。而八年前的初春,也是乘坐“海虎”号军舰,属虎还未满39岁的他就傈一只出山猛虎,雄心勃勃地引响这座战乱频仍、前途未卜的城市,开始了其统治广东、直至成为“南天王”的“威水”史。
  说起这个所谓的“陈济棠时代”,许多年后,一些“老广”们仍怀念不已,连同它神迹般的“繁荣娼(赌)盛”。这大概是陈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因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半生无过亦无功;一世救人难自救。”
  事实上,陈的后丰生(从46岁“下台”到65岁病逝),也的确再无建树和明显“劣迹”;但其前“半生”,则可谓功过分明:功在建设,过在“反蒋”(介石)。从取代李济深到挤走陈铭枢,陈“治粤八年,确有建树”(邓小平语)。在其主持下,广东,尤其是广州的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都有很大发展,广州更一跃而成为南中国的“首善之区”和最大都市(人口达112万)。但陈本人为了编织一个更大的“神话”——从小国之君变成“真龙天子”,于1936年夏天发动的这次“反蒋”政变(史称“两广事变”),却彻底断送了他的功业。
  而这都是“时命”所使然。清朝覆亡后,战争与建设,便一直是中国20世纪交叉上演的两部“大戏”;但无论战争还是建设,都围绕着一个共同主题,即完成一个民族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艰巨历史任务。而生于1690年正月的陈济棠,注定要在这些首先是被迫和欠自觉、然后是充满劫难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演出”中,充当一出地方戏——“粤剧”的一位主角。我们从《震》卦及其相关各卦中,即可寻出陈济棠靠战争“起家”,靠建设“坐大”,因“反蒋”倒台的兴衰脉络。
  “进退,利武人之丸”这句话,可以看做是整个20世纪前半叶中国局势的形象概括。从20岁厕身行伍到45岁荣于卜上将,成为一方枭雄,陈济棠的发迹过程,无不与这个“武夫当国”的时代相应合。因此,尽管陈济棠一生曾三次倒戈反蒋,却每次最终都与之握手言和:“陈将军”和“蒋委员长”的区别,只是“公”(君)“伯”(侯)之异;他们之间的冲突,也必是利益而非“主义”之争。何况他们搞政治所遵循的乃是同一条不变的“民国逻辑”——“以军统党,以党治国”。(胡汉民语)而陈济棠的“过错”,无非是“误判时机”,在一个不正确的时间,干了一件假正确的事。众所周知,在正确时间干正确之事的人,是1936年底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
  “在广东人的心目中,陈济棠有‘福将’之称。所谓‘福将’,其特征第一是逢凶化吉,第二是坐享其成,第三是无端发达。”(程思远语)以《震》观陈一生,亦证此言非虚。陈济棠一生至少有五次遭遇“奇祸”,但每次都大难不死;且每次升迁,几乎都是“不劳而获”,靠别人倒霉而坐享其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29年取代李济深主掌广东。当时,他才是个师长。而1954年11月3日,时任“总统府资政”的陈济棠在台湾勘察德明中学校址时,因心脑血管突然病变而去世——正应了“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之谶。
其他文献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位置、跨组织学习和惯例搜寻能力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结合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具体实践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中心性相
目的 了解双膦酸盐(BPs)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探讨伊班膦酸钠对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MTT法检测伊班膦酸钠对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港澳台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工业,走出了一条典型的以外源型经济为先导的发展道路。这种劳动力要素密集的产业发展模式,使珠三角较快地完成了资本和技术积累。  然而,在去年全球金融海啸引发的危机中,纺织、制鞋等传统的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承受了空前压力。随着珠三角产业升级及“双转移”政策的推动,不少加工贸易企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如何实现灾区又好又快的科学援建,是每一个援建干部值得深思的课题,也是每一个援建干部当前的最大政治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笔者
【正】美国爱达荷州的研究者发明了一种特殊"纸",打印出来的纸里带有小型LED灯,可以贴在家里的墙上,当发光的墙纸用,也将家中的任何东西变成发光的物体,进而替代灯泡。这款"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政治制度。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例如在中国,大部分公民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一个国家公民政治忠诚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
边界问题的存在使长三角地区至今没有统一的咨询服务体系。关注和有效解决区域旅游发展的诸多边界问题,是区域旅游产业有序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区域旅游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台湾,清代人物中至今仍然家喻户晓的是被人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的刘铭传。他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县西乡(今肥西分路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轻时在家乡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