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geqin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业的艰辛和快节奏的生活给渴望获得知识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心理要求,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因此是否具备较强的心理应对能力往往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心理应对能力的含义
  根据专家提出“应对”是指“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因此,我们把心理应对能力定义为:“个体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与生活事件进行交互作用基础上获得的、并受先天生物性因素影响的、平衡因生活事件导致的自身心理内环境的改变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对现在心理应对能力普遍缺乏的原因分析
  1.学习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大,造成了他们对挫折承受能力的下降
  由于学习竞争十分激烈,面对每一次考试学生的心情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受到老师以及父母的批评责备,同学的冷眼嘲讽,以至于产生焦虑状态,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便立即灰心丧气,情绪一落千丈,挫折感也“油然而生”。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表扬,再加上又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千金”“少爷”,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弱,也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甚至父母的关系,变得沉默不爱说话。
  3.自信心的缺乏也是导致心理应对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老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把学生的能力想象的过高,甚至有时候把学生的一些优点也当作缺点来看。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就怀疑自己的智商,于是使孩子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老师们在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没有完全做到位
  在施教过程中,教师通常仅仅是灌输知识而已,这样虽然能让学生有知有识,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视另一些另辟思路、不循规蹈矩,实际上是脱离他们的教学模式的学生为差生,认为他们调皮或者是叛逆不规矩。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心理。
  三、培养心理应对能力的有效措施
  1.要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压力观
  通常我们对因生活带来的压力持一种较片面的看法,没有认识到社会就是一个压力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然而学习生活导致的压力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伤害。如果观念消极的话,就算是很平常的小事也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要指导学生对生活压力进行分析,让他们能全面地看待压力,树立起积极的应对观念。也可以通过课程、讲座或其他形式,传授给学生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或者传授应对、应激、压力等理论,使学生在面对很大压力的时候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2.我们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让他们认识到要做成一件事情,不仅需要努力付出,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不畏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只会一味地退缩,甚至一蹶不振,那是不会成功的。如果没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自己的基础再好,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我们要做的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的心理负担大多来自学校老师与家长。因此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及时做好沟通工作,经常保持联系,以减轻各自对学生的压力。另外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开办家长学校,老师可以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走出各种家教误区。教师则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减轻学校教育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潜心研究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思想和思维空间,让课堂充满一种心理安全感,气氛也可以变的相对轻松。教师需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无论是情绪、性格、兴趣,还是能力、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只有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才能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他们达到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
  四、结束语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实施挫折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既是素质教育向每个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教育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现代教学活动中,专题学习网站以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的主体、参与者和探究
父亲是幼儿完整家庭关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爱的注入,父亲角色参与幼儿教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每一位父亲都要做好准备,通过合适的途径,运用恰当的方法
1.应付日常的一些工作学习,会很容易感到疲劳吗?   A,是 B,否  2.你能合理安排你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吗?  A,否 B,是  3.你经常会躺在床上睡不着吗?   A,是 B,否  4.你容易为小事动怒吗?   A,是 B,否  5.你认为你的家人对你够友善吗?  A,否 B, 是  6.早上起床,你会感到很疲倦,不想起床吗?   A,是 B,否  7.面对自己一直喜欢吃的食物,你有提不起食欲
认同    例子  有人说,谦卑的人心理强大,是因为他们能放下自己的身段,这很有道理。但这是一种预先的心理防御,先把自己设想成一个不牛的人,并对此进行暗示性的认同。有了心理准备,即使事情的发生真是自己设想的这样,那也是不怕的;如果事情更好一点,当然更不怕了。  同时,有人还说到,大学生的心理之所以弱,在于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看不清自己,这也可谓目光敏锐。这其实也是诉诸于认同:社会对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