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提出“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环节,具体阐述了“任务”的类别、“任务” 的特点、“任务”的创设方式,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指导及在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提出了评价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21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
  学习内容与现实密切相关、学习空间高度开放、教学可以不依赖于教材、具有很强实践性和综合性、提供了真实的操作平台、可以及时的反馈。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的含义
  1.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 任务驱动教学的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设计出包含本堂课学习内容的真实任务;
  (2)师生一起分析讨论,明确解决任务的方向和操作的大致步骤,学习的新内容;
  (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互助协作,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并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对共同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能随机应变,控制好课堂教学;
  (4)评价与总结。教师要对这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主要问题是什么,由于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学生是零散地、不系统地学习,所以学习的归纳、总结很重要,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對任务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
  1. “任务”类别
  (1)封闭式任务(也可以叫强制性任务)。封闭式任务是指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的、不能选择的任务。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环境是全开放的,可以有多种方法达到同一目标,有些学生不用新知识也能解决问题,学生虽然完成了任务,却没有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开放式任务。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开放式任务,能从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有效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2. 任务的特点
  (1)真实性。即任务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也就是说,任务不是凭空捏造的,是把学生所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浓缩于任务,学生与任务的交互就是与真实世界的交互,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来“学习”和“认识”与自己不相关的“任务”。
  (2)层次性。任务要有层次性,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第一层次的任务是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第二层次的任务是提高性的任务,教师只给出部分具体的要求,而没有具体的样例;第三层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任务,教师只给出要求,其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以任务形式展示时,任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受到学生的欢迎,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才可能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比如:画图部分可以安排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图画作为范例;Word部分可以让孩子们给自己班上设计制作一个课程表及班报等。
  五、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以充足的、支持学习的信息环境为依托,以完成一系列具体的学习任务为目标,自主地开展个性化的有效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自主学习的进行,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在实践中要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 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等,还要包括交流与合作、责任意识等内容。
  2. 评价的方式不再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学生在评价中学,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学习,在反思中纠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3. 评价的主体要改变原来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把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本人、学习伙伴、学科教师、家长都成为评价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师从多方面获取评价信息后,根据一定的评价体系作出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定量和定性评价。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第二高级中学 530300)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更好地为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供保障。本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根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学考、选考的考核方式为纸质考试,主要考查学生观察、记忆、操作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學宝库中的艺术之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应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抓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必须切切实实地落实抓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15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启蒙学科,是学生将来交流和理解世界的基础,它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摘要:数学学科是初中生学习过程中一门既基础又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问题的存在成为学生各科学习及全面发展的障碍;有效地转化他们是数学教师应尽的责任。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用“爱心、耐心、信心、恒心”来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农村数学;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14  数学学困生,即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們越来越重视教育,重视学生的成长,不管是家庭还是国家都在学生的教育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期望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因为对于家庭来说,学生是家庭的延续,是未来的希望;对于国家来说,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进步的支柱。而高中阶段是关键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高效学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才能进到好的大学深造,所以高中阶段也是教育学家研究最多的阶段。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这一学科,探究多重对
摘要:生物学是生命学科,研究对象是具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生物课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实验来研究,所以不少学生都认为生物很难学。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会发现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使自己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能够初步学会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摘要: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学困生在各年级普遍存在,且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如何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使其尽快脱困,是许多一线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现行的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对于数学学困生,我们不但不能鄙视嘲笑,弃之不管,而应以
摘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关键词:课堂气氛;小学语文;营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18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
近年来,伴随着各方面改革的深化,我国政府管理模式正在向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化,全国各地政府也纷纷开展了一场旨在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改革运动。理论界对于服务型政府的
摘要:科学地运用现代微课技术手段,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能把繁琐的知识转化得简单易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理念上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突破,在学生学习上很好地运用,在教材的挖掘上释放教材的潜能,能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