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清末时期发生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同时,还极大推动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速度,对当时中国社会许多领域发展都带来深远的影响,包括交工工具、建筑类型以及衣着服饰等。本文围绕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当时城镇女性市民衣着发生的变化展开讨论,深刻阐述中国近现代女性地位发生的变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鸦片战争;女性服饰;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61
鸦片战争的炮火摧毁了当时知识分子天朝上国的虚幻梦想,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此时中国女性的地位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女性的衣着由原有的拘谨、保守以及等级森严的服饰,逐渐转换为美观、方便以及平民化的服饰。女性的衣着不再标志等级,女性更加追求合身试体、短袍窄袖,以旗袍为典范是当时女性服饰的标志。
一、近现代女性衣着变化的背景
自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快速进入到中国,中国当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当时经济发达地区为例,发达地区商贸往来频繁,在通商的状态下女性服饰的变化越发明显,逐渐显示出文化的特征[1]。
在城镇的女性接触西方服饰的机会较多,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加快和扩大,女性衣着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沿珠江、厦门等地加大港口开放,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广州等地的经贸影响较为明显。在这些地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内,人们的生活逐渐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在饮食、交通以及衣着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使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女性对衣着的追求愈发强烈。
在这些口岸城市中,女性对西方服饰的追求十分明显,女性在日常的生活等环境中都会身着西方时尚服饰,这与中国传统的衣着服饰体现出的等级差距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女性身着的衣着时尚漂亮,但是她们对社会的贡献都不相同。女性在对时尚服饰追求的同时,更多的女性会模仿西方女性日常的社会活动行为,使我国近现代女性的思想以及行为都有自己的表达思想。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女性会摆脱传统衣着的束缚,城镇女性在思想开放的社会中追求时尚服饰,对当时社会的风貌变化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中国当时的经济也因此变得活跃起来,新鲜事物中由以女性对时尚服饰的追求最为突出。
城镇女性市民衣着的变化,不单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产生的影响,更是中国女性对封建思想的挑战,是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呐喊,通过衣着的变化深刻体现出当时女性思想对平等社会地位的渴望。
二、女性衣着变化的表现形式
(一)服装款式的变化
在西方思想对服饰变化的影响下,女性服饰由原有的宽松肥大的样式,逐渐转为松紧适当的形式,证明城镇女性衣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由此看出当时社会追求新气息的诉求。
当时社会最为流行的服饰以旗袍为主,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象征。传统的旗袍样式以立领、全身宽松、下摆肥大等特点,而在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旗袍的样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旗袍中可以看出许多西方服饰的特征,如在衣领处以V领形式出现,同时还有荷叶领、翻领等,而在旗袍的搭配上,会搭配西式外套等。在旗袍的裁剪方面,女性更加注重形体的展现,整体长度一般在膝下,而且旗袍在腰部会以收腰式的款式出现,更能展现出东方女性的身材。许多追求时尚的女性,会采用短袖的方式,在会收紧袖边,这都是女性对旗袍突出身材的外化表现,使人们感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气息。
(二)衣着造型和材料的变化
在封建时期女性受到礼教思想的束缚,穿着的服饰十分保守,而在鸦片战争以后,女性衣着的造型更加注重身材的展现。在衣着使用的裁剪方法来看,立体服装造型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方法,女性身穿立体服装造型方法裁剪的服饰,会使东方女性的身材完美的展现出来,而且将东方女性妩媚性感的神态细致的刻画出来。
女性衣着的材料多数以丝绒、蕾丝以及羽纱等组成,还有大量的进口洋面料组成,这些新兴面料的出现,既能丰富女性衣着的样式,还能突显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
(三)衣着装饰的变化
西方文化思想进入到中国后,当时女性服饰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许多服饰的装饰品也成为女性服饰的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服饰的搭配由手套、围巾等组成,除了衣着上的搭配,还有口红、香水等成為城镇女性首选的服饰搭配。这些服饰搭配与女性的衣着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城镇女性看上去更加自由不受束缚。
还有许多女性会佩戴眼镜、手表,拿着手提包以及阳伞等物品,都成为女性服饰新的搭配,同时皮鞋等也已成为女性服饰搭配重要的组成,使女性从上到下都能突显出女性思想解放的变化[2]。
三、近现代女性衣着变化的意义
自鸦片战争后女性衣着发生变化产生的意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点,城镇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尤其是在我国沿海等港口地区,女性会接触到潮流的服饰,同时思想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将中国传统服饰依照西方特点进行改良,使中国城镇女性服饰变得更加时尚,也为中国近现代服饰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点,女性服饰的变化深刻体现出近现代我国女性思想的解放,将传统的服饰进行变化,女性身着合适的服饰会摆脱束缚,同时也会更加自由。在封建时期女性受到重男轻女的思想压迫,更加渴望自由平等的社会地位,而此时西方文化思想的进入,迫使中国在许多领域都不断向前发展,女性服饰的变化只是一种社会变化的代表,但是其产生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让中国城镇女性更加自信、独立的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发展时期,城镇女性服饰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象征,体现出女性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思想变化,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对新鲜事物接纳的态度,从不同角度推动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凤芹,潘维梅,黄永利.对近代女子服饰变迁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48):205-206.
[2]占春莲.浅议近代上海服饰的变迁及其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0):155-156.
【关键词】鸦片战争;女性服饰;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61
鸦片战争的炮火摧毁了当时知识分子天朝上国的虚幻梦想,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此时中国女性的地位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女性的衣着由原有的拘谨、保守以及等级森严的服饰,逐渐转换为美观、方便以及平民化的服饰。女性的衣着不再标志等级,女性更加追求合身试体、短袍窄袖,以旗袍为典范是当时女性服饰的标志。
一、近现代女性衣着变化的背景
自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快速进入到中国,中国当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当时经济发达地区为例,发达地区商贸往来频繁,在通商的状态下女性服饰的变化越发明显,逐渐显示出文化的特征[1]。
在城镇的女性接触西方服饰的机会较多,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加快和扩大,女性衣着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沿珠江、厦门等地加大港口开放,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广州等地的经贸影响较为明显。在这些地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内,人们的生活逐渐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在饮食、交通以及衣着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使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女性对衣着的追求愈发强烈。
在这些口岸城市中,女性对西方服饰的追求十分明显,女性在日常的生活等环境中都会身着西方时尚服饰,这与中国传统的衣着服饰体现出的等级差距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女性身着的衣着时尚漂亮,但是她们对社会的贡献都不相同。女性在对时尚服饰追求的同时,更多的女性会模仿西方女性日常的社会活动行为,使我国近现代女性的思想以及行为都有自己的表达思想。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女性会摆脱传统衣着的束缚,城镇女性在思想开放的社会中追求时尚服饰,对当时社会的风貌变化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中国当时的经济也因此变得活跃起来,新鲜事物中由以女性对时尚服饰的追求最为突出。
城镇女性市民衣着的变化,不单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产生的影响,更是中国女性对封建思想的挑战,是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呐喊,通过衣着的变化深刻体现出当时女性思想对平等社会地位的渴望。
二、女性衣着变化的表现形式
(一)服装款式的变化
在西方思想对服饰变化的影响下,女性服饰由原有的宽松肥大的样式,逐渐转为松紧适当的形式,证明城镇女性衣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由此看出当时社会追求新气息的诉求。
当时社会最为流行的服饰以旗袍为主,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象征。传统的旗袍样式以立领、全身宽松、下摆肥大等特点,而在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旗袍的样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旗袍中可以看出许多西方服饰的特征,如在衣领处以V领形式出现,同时还有荷叶领、翻领等,而在旗袍的搭配上,会搭配西式外套等。在旗袍的裁剪方面,女性更加注重形体的展现,整体长度一般在膝下,而且旗袍在腰部会以收腰式的款式出现,更能展现出东方女性的身材。许多追求时尚的女性,会采用短袖的方式,在会收紧袖边,这都是女性对旗袍突出身材的外化表现,使人们感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气息。
(二)衣着造型和材料的变化
在封建时期女性受到礼教思想的束缚,穿着的服饰十分保守,而在鸦片战争以后,女性衣着的造型更加注重身材的展现。在衣着使用的裁剪方法来看,立体服装造型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方法,女性身穿立体服装造型方法裁剪的服饰,会使东方女性的身材完美的展现出来,而且将东方女性妩媚性感的神态细致的刻画出来。
女性衣着的材料多数以丝绒、蕾丝以及羽纱等组成,还有大量的进口洋面料组成,这些新兴面料的出现,既能丰富女性衣着的样式,还能突显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
(三)衣着装饰的变化
西方文化思想进入到中国后,当时女性服饰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许多服饰的装饰品也成为女性服饰的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服饰的搭配由手套、围巾等组成,除了衣着上的搭配,还有口红、香水等成為城镇女性首选的服饰搭配。这些服饰搭配与女性的衣着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城镇女性看上去更加自由不受束缚。
还有许多女性会佩戴眼镜、手表,拿着手提包以及阳伞等物品,都成为女性服饰新的搭配,同时皮鞋等也已成为女性服饰搭配重要的组成,使女性从上到下都能突显出女性思想解放的变化[2]。
三、近现代女性衣着变化的意义
自鸦片战争后女性衣着发生变化产生的意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点,城镇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尤其是在我国沿海等港口地区,女性会接触到潮流的服饰,同时思想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将中国传统服饰依照西方特点进行改良,使中国城镇女性服饰变得更加时尚,也为中国近现代服饰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点,女性服饰的变化深刻体现出近现代我国女性思想的解放,将传统的服饰进行变化,女性身着合适的服饰会摆脱束缚,同时也会更加自由。在封建时期女性受到重男轻女的思想压迫,更加渴望自由平等的社会地位,而此时西方文化思想的进入,迫使中国在许多领域都不断向前发展,女性服饰的变化只是一种社会变化的代表,但是其产生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让中国城镇女性更加自信、独立的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发展时期,城镇女性服饰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象征,体现出女性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思想变化,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对新鲜事物接纳的态度,从不同角度推动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凤芹,潘维梅,黄永利.对近代女子服饰变迁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48):205-206.
[2]占春莲.浅议近代上海服饰的变迁及其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