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nlong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直以来,“审美”一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是一块短板,多数阅读教学方式中只重视识字、理解和写作记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亟需审美建构。这是语文学科文学特点里人性的呼唤,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急切要求。文章通过对现今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审美教学的特点以及对加强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的建议进行论述,力求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构建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受传统的教育形式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模式仍然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的模式主要依赖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以及智商,審美在阅读过程中的严重缺失已经成为了我国语文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虽然自主性学习逐渐被提到教学的日程上来,但是仍然趋于形式化教学,教师常常重视理性教学的分析,忽略对学生感悟能力和体验能力培养。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现状
  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甚至新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让老师们感受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课文而已。我们尝试新的途径,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感受母语的魅力,充实自己的阅历,真正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1.1重视理论知识轻视情感教育
  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对于考试成绩的追逐越来越热衷,仅仅局限于对课本教材进行照搬运用,采用一种简单的重复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学生抄袭现象以及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对于动手操作以及发挥想象力的作业较为少见,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过程体验。
  1.2学生朗读部分存在缺陷
  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讲解”取代“读”,学生按照“听讲”取代“读”,教师缺少一定的指导性,学生缺少感悟性;教师进行语文教学中善于采用说教方式,使得语文教学的思想严重缺失;语文教学过程中单单注重于工具性的使用,一些优美的诗句被教师讲解的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美感。
  1.3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在进行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时,教师习惯于采用模式化教学模式,例如以唱歌、跳舞或者表演的形式营造出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自主阅读教学比较缺少;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讨,学生借此机会开始谈天说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背离,思绪常常被带到课堂以外;或者教师重视多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中多数时间用来播放多媒体教学内容,忽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以及思考的时间。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形成基本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辅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基本的欣赏能力,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需要教师有效地运用阅读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审美建构,这样就能够从多方面来辅助学生实现全面的自我发展,丰富自身的审美内涵。
  2.1把握教材原本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很多自然美,而这些自然美的存在并不是非常直观的,是需要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通过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总的来说欣赏的角度无非是自然的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等。
  形态美,是自然景物自身姿态与造型的完美结合。由于人们的观念以及形态特征不同,因此,不同自然景物、同一自然景物欣赏的人不同其所得到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性的审美感受。而色彩美是自然景物的色彩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一种享受,对其体会是需要具有对比的,就比如,在《绝句》一诗中,就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色彩,黄鹂和翠柳的颜色比对就给人一种初春的感受,鲜艳的颜色是春的证明,白鹭和青天的对比又是一种潇洒和优美的审美感受,在该诗中的颜色对比就把整个作品烘托为了一种自然的艺术品。
  2.2对美的分析与把握
  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更不要说在教育者故意集中美的地方,即小学的课文里。让小学生发现美,这对于小学生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这过程中就需要老师的帮助。而作为老师,如果对于美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一篇课文中完全找不到美的存在,不得不说是很失败的。所以说,做一个有审美能力,且审美能力很强的老师非常重要。
  2.3拓宽阅读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不但要以教材为基础,而且还要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因为,在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教材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方式、分析方向,而具体的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就需要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为学生挑选更多的课外阅读读物。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打破教材的束缚,发散学生的审美思维,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感受当中建立对阅读的兴趣,形成审美建构。
  2.4在阅读分析中鉴赏美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美的形象,比如威严壮观的万里长城、风光家人的颐和园、美丽的小兴安岭、气势雄伟的天门山、美丽神奇的火烧云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中的语言、形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挖掘,在激起学生阅读情感的同时,调动其丰富的想象,并加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因此,在阅读、分析文章时必须要抓住文章中优美动人的语言,来获得美的享受。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阅读分析中,引导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美的同时,对文本中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介绍小兴安岭来进行深入阅读分析,感受到小兴安岭那与众不同的美,并真正理解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将小兴安岭比喻成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关于语文教学的审美建构也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不断进步,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使小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进而带动社会的发展。老师们需要意识到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特征,老师们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教材中的美,带领学生见识自然美、了解情感美,老师们还需要帮助学生扩展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8.
  [2]苏豫生.中国语文教育座谈会纪要[A].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
  [3]R.M.加涅著,皮连生,王映学,郑藏等译.学习条件和教学论[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70.
其他文献
与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相比,我国农业呈现逐渐相对萎缩的趋势,这与我国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要求是不相符的.为此,在农业保护的问题上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农业
认知偏差是各类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资产价格的形成和市场功能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我国股市的分析方法,通过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合约价格变动率与
本文首先基于县域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数据,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资金紧张状况、融资期限与生产周期的匹配程度、利率反应、融资渠道选择等.然后
AO级细分市场是非常庞大的,因为AO级车拥有时尚、动感、青春等多种特点,10万元左右的价格也非常符合家庭第一辆车的价格要求。本次挑选了日系、美系、欧系的代表——雅力士、嘉
在儿时的记忆中,夏天是伴随着蝉叫、北冰洋汽水儿和折纸扇度过的,在那时候几个小伙伴还多会吹捧着自己手中的折扇,然后学着电视中乾隆爷帅气“甩扇”动作耍一把酷。而现在呢,耳边
目的分析并评价早产儿病房实习护生洗手知晓水平及依从性。方法采用我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日常工作中对实习护生洗手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对早产儿病房自2011年9月—2012年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孕产妇特有的全身性疾病,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将严重影响母儿安全,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突变先兆,提供医生诊断参考,较早实行专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