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使用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为56患者均提供抗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综合治疗。患者每日进服瑞格列奈三次,每次0.5mg;他巴唑一次,每次5mg。同时在此前提下施加盐酸二甲双胍,每日施用一次,每次250mg。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在其趋于稳定后进行药物减量,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经过治疗,56例患者中,42例患者效果显著,14例患者治疗有效,0例无效,有效率为100%。甲狀腺体积由治疗前的43.83±7.2mm3变为35.97±9.32mm3,治疗前后甲状腺体积明显减小,说明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症治疗中可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控制甲状腺体制在正常范围内,缩短机体恢复时间。
关键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诊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73【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06-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其他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率也出现连年上涨的趋势,逐渐成为时下国民健康最大威胁因素[1]。并且,这两类病症患者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症的患者也不在少数,绝大多数是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糖尿病病变症状存在诸多类似,因此在诊断中就极易引起误诊或漏诊。一般情况下,如果唐年病病人存在焦躁不安、盗汗多汗、心慌心悸、四肢轻颤等症状,则应提高注意,为其提供甲状腺功能检查。实际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瑞格列奈和他巴唑联用治疗,目前有关盐酸二甲双胍的效果尚无明确结论。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开展本次研究,针对各种不同方式对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糖尿病联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病患恢复时间等内容进行记录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病历来源为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病例选择标准: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相关标准相吻合;患者年龄为65岁以下的成年人;无心脏、肝肾脏器功能障碍;在患者自愿知情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为19~65岁,平均年龄46.28±6.84岁;最短病程为9个月,最长病程为12年,平均病程4.01±2.34年。
1.2方法。为56患者均提供抗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综合治疗。患者每日进服瑞格列奈三次,每次0.5mg;他巴唑一次,每次5mg。同时在此前提下施加盐酸二甲双胍,每日施用一次,每次250mg。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在其趋于稳定后进行药物减量,3个月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分析[2]:效果显著:经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达到正常水平;治疗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有好转迹象,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趋于正常水平;治疗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迹象,甚至出现恶化情况。
(2)接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均实施B超检测,查看甲状腺体积变化[3]。
1.4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存放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56例患者中,42例患者效果显著,14例患者治疗有效,0例无效,有效率为100%。甲状腺体积由治疗前的43.83±7.2mm3变为35.97±9.32mm3,治疗前后甲状腺体积明显减小,说明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3结论
人体中甲状腺是一种处在气管前的蝴蝶型气管,在机体中发挥的作用是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整新陈代谢。如果甲状腺发生病变,出现功能亢进症,会表现为疲感、记忆力降低、孕妇增高流产可能、新生儿易损伤智力等。
目前有部分专家认为,可以与甲状腺疾病组成“兄弟联盟”的是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患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性超出普通人的1/3。如果此时机体内大量胰岛细胞死亡,导致胰岛素无法满足需要,则可能引起血糖代谢异常,加大了糖尿病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受到内环境各类干扰物的影响而导致甲状腺形体变化,并会由此造成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存储和释放等多方面出现问题,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临床中,同时出现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数量并不少[4]。大多是糖尿病患者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瑞格列奈药物,这是一种甲基甲胺苯甲酸的衍生物,是一种目前应用范围比较广的口服降糖药物。这种药物可以提高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实现治疗病灶的目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他巴唑是比较常用且效果较好的一种。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药物,用于机体血糖含量的控制,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含量,提高四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阻止肝糖原异生效用,避免肠壁细菌对葡萄糖的摄取[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与以往的报道80-90%的有效明显提升,表明了本研究的临床可应用性较高。同时治疗前的甲状腺体积由43.83±7.2mm3变为35.97±9.32mm3出现了明显的减小,说明本治疗药物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糖尿病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症治疗中可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控制甲状腺体制在正常范围内,缩短机体恢复时间。参考文献
[1]魏耕树,第五永长,夏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血瘀论治的体会[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5):29-30
[2]张宏,白景文,赵伟等.糖尿病大鼠甲状腺组织的超微病理改变[J].天津医药,2006(2):108-110
[3]唐芙蓉.重症糖尿病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2):108-109
[4]曹健.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65-166
[5]张燕,古丽巴哈,艾力.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原因及98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7):114
关键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诊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73【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06-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其他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率也出现连年上涨的趋势,逐渐成为时下国民健康最大威胁因素[1]。并且,这两类病症患者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症的患者也不在少数,绝大多数是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糖尿病病变症状存在诸多类似,因此在诊断中就极易引起误诊或漏诊。一般情况下,如果唐年病病人存在焦躁不安、盗汗多汗、心慌心悸、四肢轻颤等症状,则应提高注意,为其提供甲状腺功能检查。实际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瑞格列奈和他巴唑联用治疗,目前有关盐酸二甲双胍的效果尚无明确结论。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开展本次研究,针对各种不同方式对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糖尿病联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病患恢复时间等内容进行记录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病历来源为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病例选择标准: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相关标准相吻合;患者年龄为65岁以下的成年人;无心脏、肝肾脏器功能障碍;在患者自愿知情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为19~65岁,平均年龄46.28±6.84岁;最短病程为9个月,最长病程为12年,平均病程4.01±2.34年。
1.2方法。为56患者均提供抗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综合治疗。患者每日进服瑞格列奈三次,每次0.5mg;他巴唑一次,每次5mg。同时在此前提下施加盐酸二甲双胍,每日施用一次,每次250mg。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在其趋于稳定后进行药物减量,3个月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分析[2]:效果显著:经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达到正常水平;治疗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有好转迹象,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趋于正常水平;治疗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迹象,甚至出现恶化情况。
(2)接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均实施B超检测,查看甲状腺体积变化[3]。
1.4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存放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56例患者中,42例患者效果显著,14例患者治疗有效,0例无效,有效率为100%。甲状腺体积由治疗前的43.83±7.2mm3变为35.97±9.32mm3,治疗前后甲状腺体积明显减小,说明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3结论
人体中甲状腺是一种处在气管前的蝴蝶型气管,在机体中发挥的作用是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整新陈代谢。如果甲状腺发生病变,出现功能亢进症,会表现为疲感、记忆力降低、孕妇增高流产可能、新生儿易损伤智力等。
目前有部分专家认为,可以与甲状腺疾病组成“兄弟联盟”的是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患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性超出普通人的1/3。如果此时机体内大量胰岛细胞死亡,导致胰岛素无法满足需要,则可能引起血糖代谢异常,加大了糖尿病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受到内环境各类干扰物的影响而导致甲状腺形体变化,并会由此造成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存储和释放等多方面出现问题,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临床中,同时出现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数量并不少[4]。大多是糖尿病患者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瑞格列奈药物,这是一种甲基甲胺苯甲酸的衍生物,是一种目前应用范围比较广的口服降糖药物。这种药物可以提高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实现治疗病灶的目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他巴唑是比较常用且效果较好的一种。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药物,用于机体血糖含量的控制,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含量,提高四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阻止肝糖原异生效用,避免肠壁细菌对葡萄糖的摄取[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与以往的报道80-90%的有效明显提升,表明了本研究的临床可应用性较高。同时治疗前的甲状腺体积由43.83±7.2mm3变为35.97±9.32mm3出现了明显的减小,说明本治疗药物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糖尿病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症治疗中可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控制甲状腺体制在正常范围内,缩短机体恢复时间。参考文献
[1]魏耕树,第五永长,夏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血瘀论治的体会[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5):29-30
[2]张宏,白景文,赵伟等.糖尿病大鼠甲状腺组织的超微病理改变[J].天津医药,2006(2):108-110
[3]唐芙蓉.重症糖尿病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2):108-109
[4]曹健.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65-166
[5]张燕,古丽巴哈,艾力.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原因及98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