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不忘护足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A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合适的运动不仅可帮助缓解糖尿病病情,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症状。但是,对于糖尿病足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中的细节是尤为重要的。
  
  
  运动,是公认的治疗糖尿病方法之一。它除了有利于降低血糖外,还能促进健康,增加机体抵抗力,减轻精神紧张及焦虑,消除抑郁状态,增强自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糖尿病足患者而言,患病前后,运动方式是有所区别的,应该加以注意。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患病前——
  应采取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而不宜剧烈运动。可进行的运动有步行、慢跑、游泳、划船、自行车、有氧体操、球类、太极拳、木兰拳、跳绳等。根据年龄、病情、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
  
  患病后——
  可采取的运动方式有游泳、水中运动、上肢运动、低阻力自行车等,也可坚持每天进行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病变的发展或者加重。足部的运动方法有提脚跟、脚尖运动、弯膝、下蹲运动、甩腿运动等。
  伴有神经性关节炎的患者要穿戴保护性下肢护具进行运动;有外周血管病者可采取步行和游泳、上肢运动;下肢及足部溃疡的人,可进行上肢运动、下肢肌力训练,避免压迫或负重。
  
  运动细节要重视
  运动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逐步提高运动能力。疲劳、发病时暂缓运动。运动时间应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强调运动量适宜(运动量适宜的标志为,运动结束后,心率应在休息5~10分钟内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运动后感觉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虽有疲乏,肌肉酸痛,但短时休息后即可消失)。
  运动时间以餐后为宜,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期。长时间运动时应在运动前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和增加食物。
  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不要在酷暑及炎热的阳光下或严冬凛冽的寒风中运动。夏季应注意补充水分,冬季注意保暖,并随身携带糖果、巧克力,以便发生低血糖时食用。
  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加快体力恢复。不宜马上洗冷水或热水浴。正确方法是待心率恢复正常后,擦干汗,洗温水浴。
  运动开始时,最好在医务人员监视和指导下进行。年老者更应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自我感觉,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如果运动中出现腿痛、胸痛或胸闷,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并尽可能快地到附近医院就诊。
  运动时最易伤害双脚,因此,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时更要注意每天坚持洗脚,并细心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红肿、青紫、水(或血)疱等,及时进行处理。
  注:下期将介绍糖尿病足的仪器康复治疗。敬请关注。
  编辑/李衍
  
  小贴士
  ●运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和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
  ● 如果有下列情况应禁忌运动: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新近发生血栓;明显酮症酸中毒。
其他文献
春天,鲜花盛开,风光旖旎,姐妹们都趁着周末出去游玩,唯独李红梅留在宿舍里没有出去。她不敢出去,尤其不敢去公园,在那里她不仅不能尽情享受春天的妩媚,反而常被漫天的花粉弄得鼻子痒痒、喷嚏不断、清涕长流,尴尬之极。有时身上还会起很多丘疹和风团,奇痒难忍。如今,夏天来了,眼看别的伙伴都去海边游泳,她仍然只能呆在家里,因为她知道,只要太阳一晒,自己的皮肤就会发红、发痒、失去光泽,甚至起红点、脱皮。所有的这一
“压力太大,受不了,我感到自己快要崩溃了,不会得精神病吧?”“我承受能力差,怎样提高承受力?”“我容易烦躁,发脾气,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我什么都不想做,没兴趣,高兴不起来。”“遇到不顺心的事,我老是控制不住地去想,无法摆脱出来,我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当你经常出现上述这些状况时,你可能已患上“心理感冒”。  正如身体在寒冷时会发抖一样,我们的机体是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正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患者急腹症的情况日益增多。据最近的统计,每3个患者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生病常常牵动几代人的心。对于这个老人常发的疾病,老人本身和家人应正确对待和处理,有时应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所谓急腹症,指一组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就其病理来说,包括:炎症、缺血、穿孔、破裂、扭伤、肿痛、梗阻等。而牵涉的脏器可自食管到直肠、肝、胆、胰、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