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继姚雪垠《李自成》、二月河《落霞三部曲》先后大热,李克定《戊戌变法》的出版,标志着南阳历史小说创作繁盛依旧。李克定早年以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名世,此后沉寂多年,少见新作发表。此人总是深居简出,很少与人交往,也不参加什么社会活动,像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由他执笔再现中国近代史上这一具有巨大思想能量的重大事件——这不是一个不关心时事的方外之人所能为的——会不会浅尝辄止或者旧瓶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继姚雪垠《李自成》、二月河《落霞三部曲》先后大热,李克定《戊戌变法》的出版,标志着南阳历史小说创作繁盛依旧。李克定早年以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名世,此后沉寂多年,少见新作发表。此人总是深居简出,很少与人交往,也不参加什么社会活动,像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由他执笔再现中国近代史上这一具有巨大思想能量的重大事件——这不是一个不关心时事的方外之人所能为的——会不会浅尝辄止或者旧瓶新酒?粗读这部小说之后,我不得不说,有别于姚雪垠、二月河两先生,李克定以其冷静和深刻,俨然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位独到的历史小说作家。
其他文献
长期致力于先秦文学研究且成果卓著的著名学者傅道彬教授(以下简称"道彬"),最近推出他在先秦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总结性著作《"六经"文学论》1。我认真仔细通读过这部著作后,感觉作者在先秦文献的精熟程度上、在中国文学史发展流变认识的融会贯通上、在理论素养的广度和深度上以及文字表述的文学性才华诸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学界同仁分享我阅读此书后的一些愉快的感受。
本文选择陕西省商南县试马河中下游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和样地实测资料,充分利用遥感和“3S”技术等研究方法,选取山区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类型分异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景观生态分析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关系。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遥感技术用于景观格局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优势,
发生在1934年底的湘江战役是红军与国民党军的一场生死之战,异常壮烈。红军经过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渡过了湘江,接着,又翻越老山界,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这段历史,虽然人们通过长征亲历者、知情者、"围剿"红军者的介绍以及媒体的宣传有一定了解,但是,只有真正走进历史现场,才能对这场战役有深刻的认识。
历史研究的独特魅力之一,在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拉扯和张力。置身历史现场的人物、事件与社会的关系往往盘根错节,扑朔迷离,适为电影故事引人入胜的极佳素材。如何超越一般普罗大众观影的感官愉悦,像史家一样,由虚构情节连接历史现场,带来智识层面的跃升,是台湾历史学者蒋竹山新著《看电影,学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及其多年开设的大学通识课程——《电影与社会》的核心议题。
新文学的缘起,或者说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既不是纯粹的观念性完成,也不是简单的外来影响。撇开文学与现实的复杂丛结,其文学观念、文学形态实现了由古典向现代的演化。这其间的缘起、递嬗、转化关系往往呈现为复杂的纠结状态;有着看似如此,实则如彼的背离关系。所以,事过境迁后的种种"重回"、种种梳理看似繁复,实则也是必然的现象。诸种"重回"之中,《现代文学与现代教育的互动共生》又打开了新的视野,带来了新的启示
"U型学习"包含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三个阶段。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依托历史细节,以现场的事件折射实现还原与下沉,以可证的事实逻辑引导体验与探究,以多重的时空语境推动反思与上浮,是历史"U型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条件。
“城市中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新城新区则是重要的场景之一。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综合运用碳排放和经济数据,在区(县)范围、镇(街道)尺度和企业单元分析碳排放视野下的浦东发展态势,进一步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开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等级、规模及其在价值链的位置和城市内部布局而非所属行业类型更影响其排放强度。提出城市与区(县)层面的若干空间规划思路与应对策略,具体包括:优化能源结构
100年前,从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全国乃至海外,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实施、从筹备到成立大约一年的准备阶段,以及从局部到全国、从团体到政党、从雏形到完备的持续两年、不断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带领读者重返百年之前的历史现场,在特定的时空观下观察和探究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部历史活动,从而厘清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完整历史过程,阐明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全部内容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