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3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X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脉络瘀阻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肾虚血瘀、脉络瘀阻型糖尿病肾病Ⅲ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口服,观察组加健脾补肾、活血利水法中医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中医症候总积分、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健脾补肾活血利水汤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肾虚血瘀、脉络瘀阻型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健脾补肾活血利水;肾虚血瘀、脉络瘀阻型;盐酸贝那普利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0-0130-0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糖尿病肾病Ⅲ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是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5~7年,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持续在 20~200μg/min 或尿白蛋白排泄量持续在30~300mg/24h。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加明显,出现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荒废开始出现[1]。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既往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展示出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将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相结合,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笔者运用健脾补肾、活血利水法配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脉络瘀阻型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江西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412±1562)岁,平均病程(8±16)年。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67±1623)岁,平均病程(7±2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7年提出的《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2],分期标准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相关制定。中医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有关内容拟定。辨证为肾虚血瘀、脉络瘀阻型。主症:口干,腰膝酸冷,气短懒言,肢体麻木或疼痛,肢体浮肿,下肢尤甚。次症:夜尿多,肌肤甲错,食少纳呆,舌淡胖,或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消渴病诊断标准及辨证为肾虚血瘀、脉络瘀阻型。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糖尿病分型属于2型者。③实验室检查尿mALB≥20mg/L,持续性轻至中度蛋白尿,Scr、BUN均正常,凡符合上述标准者,可纳入观察病例。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本实验入选要求病例;②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和可引起尿蛋白阳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等疾病;③近3个月内使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者;④不配合治疗、中途退出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予以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控制体重,适度活动,根据血糖情况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降血糖治疗,使患者达到空腹血糖≤ 78 mmol/L,餐后2h血糖≤ 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值≤ 7%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514,10mg/片)口服,1片/次,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健脾补肾活血利水汤治疗。中药方组成: 黄芪、山药各30g,生地、党参、山茱萸、泽兰、红花、桃仁各10g,丹参、茯苓、补骨脂、益智仁、覆盆子各15g,青风藤、鸟不宿各30g,红景天6g。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两组治疗均为3 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症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内容制定[3],观察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按照证候分级量化计分,于治疗前后各记1次,分轻(+)、中(++)、重(+++)给予评分,主证每个+计2分,次证每个+计1分,舌脉象不计分。按尼莫地平法:积分比=(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62 实验室指标 24h尿蛋白定量、NO、ET。
  163 安全指标 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功能等。
  17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有关内容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10;24h尿蛋白定量下降≥4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10;24h尿蛋白定量下降<4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10;尿微量白蛋白或24h尿蛋白定量下降无变化或增高。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
  22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NO、ET比较 两组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ET、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ET、NO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用药期间,临床未见明显不适。患者的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代谢障碍而致长期高血糖是其损伤发生的最关键原因,众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被激活则是病变形成的直接机制,其中NO合成减少导致肾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肾小球灌注下降,从而介导肾小管坏死。ET增加可明显收缩肾小球动脉,从而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二者分泌异常导致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肾脏缺血,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减退,导致蛋白尿的产生[4-6]。现代药理研究发现[7-9],黄芪、生地、红花均可以降低血浆ET水平,红花还有升高血浆NO的作用。故本方可通过降低血浆ET含量、升高NO含量的作用,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改善肾脏血流,减轻肾缺血,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本方中黄芪、生地黄、青风藤、鸟不宿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免疫反应、抗炎、改善微循环及保护GBM等作用从而能减少蛋白的漏出,以降低蛋白尿。本中药汤剂紧扣病机,用药合理,对降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水平、ET水平,提高NO水平,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方中党参补益脾肺,黄芪既能补气,又可升气,还能利水渗湿,两者共补脾肺之气,养后天以助先天,山药补脾肺肾之气,三者共为君药以健脾益肾。生地、茯苓、泽兰、山茱萸为臣药,生地养阴生津,茯苓健脾,又可利湿气,泽兰既有活血化瘀功效,又可利水消肿,山茱萸补益肾精,四药合用一则助君药补益肾脏,补而不滞;二则健脾培源祛内湿。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补骨脂、益智仁固精缩尿,青风藤、鸟不宿散瘀通络,祛风除湿,覆盆子补肾固精,共为佐药。红景天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更兼引诸药至病所,为使药。综观全方,本方重在补脾益肾以固本,活血化瘀祛湿以治标,从而达到纠正脏腑失和,调和气血阴阳失调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文英.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S].2010年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7.
  [2]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4-237.
  [4]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5]Bagby.SP.Diabetic nephroathy and Proximal tubule Ros:challeng-ing our glomerulocentricity[J].kidney Int,2007,71(12):1199-1202.
  [6]Broncel M,Kozirog-kolacinska M,Andryskowski G,et al.Effect ofanthocyanins from Aronia melanocar-paon blood pressure,Concentra-tion of endothelin-1 and lipids in patients with mtabolic syndrome[J]. Pol merkur Lekarski,2007,134(23):116-119.
  [7]程阵,贾汝汉,刘红燕.黄芪对糖尿病人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0):1349-1351.
  [8]侯家玉,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9-247.
  [9]徐如英,童树洪.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20):86-87.
  (编辑:陶希睿)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流量吸氧、平喘、止咳、化痰、抗炎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蒙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次临床观察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内科学》[
【摘要】目的:观察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观察组采用瑶医火攻疗法,辨证分为五种证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大便次数、排便用力情况、大便性状症状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
【摘 要】 目前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专业结构、教学手段、考核体系、教学模式等均处于不断变革和探索阶段,本文针对目前药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平台、改进评价内容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药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8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摘 要】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电针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68例采取牵引加电针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426%、总有效率853%,治疗组治愈率662%、总有效率971%;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
通过对保山市各县区重楼属植物资源开展实地调查,通过植物分类学,对重楼属植物进行基源鉴定,初步摸清重楼属种质资源及资源区域分布,对保山市各县区常见滇重楼、长柱重楼、金
【摘 要】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摘 要】 目的:分析中醫体质辨识在早期糖尿病心肌病(DCM)辨证论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98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心脏超声中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峰/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峰比值(E/A)结果分为早期DCM组(研究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选取例数较多的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四种体质,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
【摘 要】 目的:观察防滑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髌骨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防滑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无移位骨折患者,可采用夹板固定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 arrhythmias,BA)的证治特点,为中医临床及新药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近20年来中医治疗BA的文献,录入“中药复方分析”软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