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此论文受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分析如何在“物流管理概论”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多样化教学模式、物流管理
目前,高校内普遍常见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直接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直接授课教学,在损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考虑到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以期满足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期待,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特点
“物流管理概论”授课的挑战性在于物流管理的内容伴随着国内外物流行业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此外,“物流管理概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还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于物流问题的分析和策划能力。而且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储备,还要求教师转换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教学改革方向并适应“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特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二、 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涉及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进行多种教学模式并用。具体如下。
(1)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具体到“物流管理概论”这门课程,第一章的“基本概念”的讲授应该采用启发式方法,对第一章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基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采用实际经济环境中的具体企业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实体化到具体案例中,通过对案例的探究,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接受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化作自己的知识。
(2)个性教学模式
个性教学模式是以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为理论依据,该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学生个人潜力的发展和人格培养的扩展。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的内容分别是“运输管理”、“库存管理”和“物流设施选址”,这三章的内容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针对于这些特点,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教学模式
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合作教学模式是以社会互动理论为依据,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人际交往,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物流管理概论”第四章内容是物流战略规划,本身企业的战略就具备抽象性,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来讲,理解起来较有难度。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将采取合作教学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教学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即是授课者,同时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案例讨论活动的组织者,负责讨论时间、讨论进程的把控,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研究、总结和归纳;另一方面,通过聆听学生的讨论过程,与学生共同研讨,教师不但可以发现自己对于案例分析的盲点,而且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中开阔思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双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优异的课堂教学效果。
(4)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教学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要求严格,将教学活动视为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并通过不断自我修正来提高目标行为质量和减少不适应行为。“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分别是物流产品系统分析和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这两部分的知识结构清晰,学生易于接受,但需要大量基于EXCEL建模和实际物流系统操作的联系,学生才能够做到真正掌握。所以,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将采用直接授课和行为控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三、 结束语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也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所在。针对学科的差异、专业特点的不同和学生的智力差异,需要灵活的应该多种教学模式互为补充。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团体将益发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对于提成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本文以“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为例,在多样化教学模式上做了初步的尝试,希望此尝试能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 丁以中. 浅析马格德堡大学本—硕物流专业教学法[J]. 物流教育与培训,2008(1): 15-17.
2. 王振林.约翰·杜威与民主交往理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9): 110.
3. 陈卫东.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4. Robert D. Nye. 石林,袁坤译. 三种心理学——佛洛依德、斯纳金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第六版)[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5. Bruce Joyce, Marsha Well, Emily Calhoun. 荆建华, 宋富钢, 花清亮译. 教学模式(第7版) [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6. John Dewey. 伍中友译. 我们如何思维(第1版) [M].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分析如何在“物流管理概论”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多样化教学模式、物流管理
目前,高校内普遍常见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直接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直接授课教学,在损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考虑到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以期满足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期待,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特点
“物流管理概论”授课的挑战性在于物流管理的内容伴随着国内外物流行业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此外,“物流管理概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还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于物流问题的分析和策划能力。而且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储备,还要求教师转换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教学改革方向并适应“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特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二、 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涉及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进行多种教学模式并用。具体如下。
(1)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具体到“物流管理概论”这门课程,第一章的“基本概念”的讲授应该采用启发式方法,对第一章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基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采用实际经济环境中的具体企业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实体化到具体案例中,通过对案例的探究,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接受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化作自己的知识。
(2)个性教学模式
个性教学模式是以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为理论依据,该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学生个人潜力的发展和人格培养的扩展。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的内容分别是“运输管理”、“库存管理”和“物流设施选址”,这三章的内容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针对于这些特点,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教学模式
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合作教学模式是以社会互动理论为依据,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人际交往,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物流管理概论”第四章内容是物流战略规划,本身企业的战略就具备抽象性,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来讲,理解起来较有难度。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将采取合作教学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教学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即是授课者,同时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案例讨论活动的组织者,负责讨论时间、讨论进程的把控,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研究、总结和归纳;另一方面,通过聆听学生的讨论过程,与学生共同研讨,教师不但可以发现自己对于案例分析的盲点,而且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中开阔思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双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优异的课堂教学效果。
(4)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教学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要求严格,将教学活动视为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并通过不断自我修正来提高目标行为质量和减少不适应行为。“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分别是物流产品系统分析和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这两部分的知识结构清晰,学生易于接受,但需要大量基于EXCEL建模和实际物流系统操作的联系,学生才能够做到真正掌握。所以,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将采用直接授课和行为控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三、 结束语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也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所在。针对学科的差异、专业特点的不同和学生的智力差异,需要灵活的应该多种教学模式互为补充。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团体将益发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对于提成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本文以“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为例,在多样化教学模式上做了初步的尝试,希望此尝试能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 丁以中. 浅析马格德堡大学本—硕物流专业教学法[J]. 物流教育与培训,2008(1): 15-17.
2. 王振林.约翰·杜威与民主交往理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9): 110.
3. 陈卫东.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4. Robert D. Nye. 石林,袁坤译. 三种心理学——佛洛依德、斯纳金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第六版)[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5. Bruce Joyce, Marsha Well, Emily Calhoun. 荆建华, 宋富钢, 花清亮译. 教学模式(第7版) [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6. John Dewey. 伍中友译. 我们如何思维(第1版) [M].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