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120例80岁及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45例,女75例;平均年龄为85.2岁(80~97岁);骨折Garden分型:Ⅲ型72例,Ⅳ型4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1 d。根据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影响假体周围骨折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6.1个月(13~48个月)随访。共11例患者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为9.2%(11/120)。与无骨折组比较,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更大,既往骨折发生率更高,生物型假体类型更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268,95%CI(1.059,1.517),P=0.010]、生物型假体[OR=0.072,95%CI(0.008,0.625),P=0.017]是假体周围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较高。高龄和置换类型中生物型假体是影响假体周围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有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例合并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为45~67岁,平均53.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B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1例。8例均合并有晚期股骨头坏死:5例为缺血性坏死,按Ficat分期:Ⅲ期1例
目的比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双反牵引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27例,女13例;年龄17~73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Ⅱ型15例,Ⅲ型2例,Ⅳ型6例,Ⅴ型10例,Ⅵ型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0例(传统组),采用微创开窗顶棒复位结合植骨经皮内固定治疗2
目的探讨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例创伤性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41.6岁(18~61岁)。胫骨8例,股骨2例;平均骨缺损长度为5.1 cm(2~15 cm)。采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缺损:一期彻底清创,骨缺损处填充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外固定支架固定,5例患者同时行皮瓣修复术;所有患者急诊行一期手术,受伤至一
目的通过高通量筛选的方法探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特异性表达的miRNA及其调控的靶基因,以期为研究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4月期间收治的10例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组),另选取同期10例年龄匹配的单纯股骨颈骨折接受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2年以上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未坏死组)。抽取20例患者的外周血,使用Ax
目的比较微创环扎辅助髓内钉固定与单纯髓内钉固定治疗长斜形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9月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9例长斜形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微创环扎辅助髓内钉固定16例(观察组),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8±13.2)岁。采用单纯髓内钉固定治疗23例(对照组),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2±10.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评价预后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0例髋臼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为14~64岁,平均40.6岁。8例患者在内固定术后2周内发生手术区域感染,2例患者在内固定术后超过3个月出现感染症状。急性浅层感染1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急性深层感染7例,慢性深层感染2例,均采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19例,女5例;年龄为21~46岁,平均31.4岁;左侧14例,右侧10例;脱位按Rockwood分型:Ⅲ型6例,Ⅳ型8例,Ⅴ型1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肩锁关节复位维持情况,使用上肢功能
目的比较Pauwels空心螺钉(PCS)与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加防旋螺钉(DHSA+AS)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内固定治疗的46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DHSA+AS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9.2±8.2)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4例
目的探讨带袢钢板弹性固定修复远侧桡尺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采用带袢钢板弹性固定修复的12例远侧桡尺关节损伤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为23~56岁,平均37.5岁。脱位类型:掌侧脱位2例,背侧脱位7例,横向脱位2例,纵向脱位1例。12例患者中合并尺骨骨折者6例,桡骨骨折者2例,尺桡骨双骨折者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