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书香醉校园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校被评为苏州市中小学创建书香校园先进单位,并获工业园区特色学校AA级称号。这标志着我校的读书活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历程溯源 我校读书活动始于2000年,是在“开放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为了提高教师素养提出来的。2000年寒假的第一天。校长就和骨干教师来到杭州教育书店,亲自为教师选书;然后通过大会小会的宣讲鼓动,使读书风气在校园里开始形成,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我校教师的读书热情持续升温,读书风气日益浓厚。而后,读书热从教师延伸至学生。校园成了读书的乐园,晨读、午诵成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渐入佳境2003年,我校成为新教育实验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相关理论为我校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对读书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2004年,我们提出“打造书香校园里的文化人”,开始把阅读与丰富师生文化素养结合起来;2005年,我们提出“让阅读成为第四餐”,在全体师生中倡导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每天读,挤时间读,解决教师工作与读书、学生作业与读书的矛盾;2006年,我们提出“读书丰富知识,读书丰富生活,读书丰富人生”,公开表明我们开展读书活动所要追求的三个境界,并明确告知教师:经过努力。我们已经到达了第二个境界,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措施推动 与认识相配套,我们还不断出台一些措施用以支撑和推进。教师方面:一是购书。让教师有书读;二是赠书,开展专题阅读;三是谈书,撰写读书心得;四是议书,开辟“花园书友”专栏,举行读书沙龙。学生方面:一是课内带动,以语文学科为主,其他学科跟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穿插或推荐相关书籍;二是保证时间,安排每天20分钟的“读书时间”;三是确立“读书目”,全体学生在4月23日和12月1日不用带教科书,全天参加由学校精心安排的“主题阅读”,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阅读活动,浸润优秀文化,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四是指导亲子阅读,让读书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假日……
  孕育成果 学校近年来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荣誉:全国“我们的读书节”活动设计创意评比“十佳”;苏州市中小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先进单位:苏州市文化特色学校:苏州市首届模范文学社团:苏州市第一届经典诗文大赛二等奖;苏州市第二届阅读节课本剧表演一等奖、经典图书书画创作竞赛一等奖……
  学生的短文随笔、小诗、散文频频见诸各级各类少儿报刊。2003年,10岁女孩达梦园出版了第一本散文诗集《雪精灵》,是苏州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作家”,被评为首届苏州市“十佳文学少年”;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读书写作活动,中高年级学生文章发表、获奖面超过30%。由苏州市少年文学院举办的中小学生当场作文大赛至今搞了七届。我校学生成绩斐然。作为杰出代表,吕端同学在首届大赛中夺得中年级组状元,张晴原同学在第四届大赛中夺得高年级组状元,许奕珺同学在第五届大赛中夺得中年级组并列第一名,另有两名毕业生在中学阶段获得初中组状元。
  辐射效应近年来,学校接待广东、内蒙、吉林、山东、浙江等全国各地前来参观书香校园建设的专家、同行,每学期都要好几批,学校校长也到外地多次交流。学校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苏州市营造书香校园经验交流会。学校还把书香校园建设取得的经验推广到宿迁市耿车中心小学等“扶贫帮困”结对学校。
  《苏州日报》、《姑苏晚报》、苏州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均对我校营造书香校园的情况进行过专题报道:吴云霞校长和几位教师的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师报》上。2005年11月9日,记者解成君对吴校长的专题采访《读书,为教育注入“活水”》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在同行中赢得了广泛好评。
其他文献
深入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活动应当被看作改进数学教学乃至建立科学的数学教学理论的关键所在。只有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数学教学研究才可能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到健康发展。下面就一位青年教师对“面积的含义”的三次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第一次教学实践:  教师先准备一个材料袋,里面一张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还有剪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各一个。  师:(课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某一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它的设定既要考虑学习主题内隐的教育目标,又要考虑学生对于学习的准备状态,照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目标的研究应重视:从研究学生在某一数学学习领域的发展可能(前研)出发,进行三维学习目标的设定与分层细化(分解)。    一、研究学生的发展可能    卢梭说:“你必须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面对一个新的学习主题,学生进行数学学
一、学科整合:异彩纷呈。关注形式,忽视本质,语言的听说读写训练缺失。    新课程强调学科整合,但根本任务应是学习语言,艺术走进英语课堂值得探讨。  1 辅以表演。达到目标。课堂教学要围绕让学生充分领悟语言与激发学习情感这一目标展开,而不是借助学科整合展示学生才艺。如果教师切实引领学生朗读、感悟语言,交流运用语言,在充实的语言表述与交流中,辅以才艺表演形式,获取满足与体会成功,才会感受语言的魅力。
[摘 要] 文章以抽象模型——模型使用——拓展提升为路径,展示“圆的拓展应用”教学片段,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基于问题驱动,立足变式训练,能帮助学生掌握几何模型的基本解题策略,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促进其数学思维水平步步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自然生成.  [关键词] 问题驱动;变式训练;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圆的拓展应用  近期,笔者主讲了“圆的拓展应用”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抽象基本的几何
[摘 要] 通过观摩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研究课《从问题到方程》,感受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独特优势:①课前借助微课学习,使学生对新授知识理解透彻;②尽情探讨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翻转课堂;微课学习;信息反馈;尽情探讨;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
案例描述    在“圆的周长”练习课上,当练习了一些常规的基础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绕地球赤道一周架设若干个3米高的电线杆并架上电线,那么所用的电线比直接铺在地球表面一圈用的电线长多少米?(假设地球赤道是个完美的圆)顿时,教室“炸开了锅”,有的说至少也得几万米吧!有的说地球的半径又不知道,根本无法计算……同学们议论纷纷。“难道真的无法知道结果吗?”我故作疑惑地说:“请同学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 
[摘 要] 教师如果认为“题目简单”而不太重视课本习题,则易陷入“为做题而做题”的误区. 课本中会有一些“小题目”,教师借助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难点的突破点,还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地挖掘题目本身的内在价值,让“小题目”产生“大发现”的美妙变化,有利于师生的解题思维提升.  [关键词] 波利亚“解题表”;内在价值;通性通法  问题缘起:一道课本习题  案
考试,是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目的必然就是:促进师生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引领有效教学的方向,让教师更好地教,让学生更好地学。  这是来自基层学校小学语文试卷中的一组关于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难点是引领学生感悟母爱,学会孝敬。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起先是随意一抱,发现母亲竟如此的轻,发现自己竟如此的不了解母亲……这一抱,抱出了万般感慨。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抱,好好地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一抱,抱出了动人的世间亲情。  文中像这样对照鲜明的地方还有很多处。于是教学时,我采用了抓对照,悟亲情的方式来突破难点。    一、
缘由:    一次课堂作文中,我指导学生给外地的亲人写了一封信。批阅习作时,我读到了一个平时在班上表现不怎么出众的同学的“跑题”信,这封信居然是写给圣诞老人的。显然不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完全可评“不及格”。将要落笔评定等第时,我想:这个学生连这么简单的题意都审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还是找她来面谈吧。叫来了那个学生,我说:“题目是‘给你外地的亲人写封信’,你怎么……”学生说:“我的亲人都在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