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导”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为“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其泛指意义为“引导使畅通”。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在思想表现中出现的“壅塞”现象,这时候如果我们加固筑堤,将会出现决堤的危险。有经验的班主任会运用最安全也最艺术的方法解决“壅塞”问题——“疏而导之”。如何运用“疏而导之”解决“壅塞”现象?下面谈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准确切入,因势利导
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诸如学生学习用品失窃的现象,如果我们漠然处之,学生势必怨声载道,如果我们草草了事,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助长偷者的威风。一次,值日班干向我告状:全班同学的粘胶不翼而飞!这种失窃现象在其他班也发生过,如今论到我班上,十分气愤。但气归气,静下心来,觉得应该慎重调查这件事。于是,我及时让学生静坐教室,目光一齐注视我,听我讲述:“今天,听到我们班粘胶失窃的事,深感震惊。如果是别班的同学偷窃,希望同学们认真调查揭发;如果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拿’了,我恳请其自觉到我办公室解释清楚,我会替他保密。我相信这位同学有他‘拿’的理由。”然后布置听写词语的作业。期间,我发现有一位男生用粘胶涂改字。课后我唤其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粘胶不被偷,他刹时脸红。经我心平气和诱导,指出问题所在。最后,这位同学接受了批评并交出粘胶让我退还给同学。这件事自始至终我都坚持为其保密,使其深受感动。
在处理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中,我们必须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没有缺点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只要不是严重的错误,我们都应正视孩子的错误,然后认真分析,委婉处理,保护积极性,因势利导,如果粗暴批评,动辄处罚,则效果适得其反。
二、掌握分寸,有的放矢
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离家出走等现象在当今影视作品中是司空见惯的,这些坏习惯不可避免地冲击校园。学期初,六年级就发生了一起“四女生出走”事件。带头的是一位家庭残缺的女生,其父母已离异,三姐妹跟着母亲过日子。这女生曾代表学校参加田径运动会获奖,为此,我让其担任体育委员。如此体育好苗为何离家出走?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缺乏温暖,发展到结伴出走。出走当日打电话给同学说主要是想让父母、老师紧张紧张。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我马上联合家长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找回四女生。安顿好后,我并不马上找其谈话,冷处理三天。期间,侧面了解与出走事件有关情况。有一点引起注意:这四位女生前段时间特别爱看一部有离家出走镜头的电视连续剧。结合他们出走是为了让父母和老师着急的目的,我们决定采取“掌握分寸,有的放矢”的疏导方式进行公开批评教育。为慎重起见,我们创设一个小型的严肃的场合进行:组合全校领导及有关班主任在学校会议室进行公开批评教育。通过批评教育,这四位女生深感事态严重,影响恶劣,流下了悔恨的泪。然后班主任再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事实证明,运用这种方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尽能表现,优胜劣汰
给学生表现某些特长的机会,让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点,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此自觉抑制缺点,使缺点自然淘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疏导”方式。我们对待后进生往往过分强调他们的缺点,出现问题不是批评就是责骂,表面上学生接受教育了,但内心会蒙上一道阴影: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我只是一个缺点多过优点的学生。为了扭转这种德育偏差,我们必须注意三点:①以防为主,主要是加强预防学生出现问题,不要总是等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处理;②强调优点,“强调优点”主要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除了必要的批评指正之外,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优点,树立其信心;③提供表现机会。主要是在平时注意恰当安排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如有些学生好斗,有其生理原因(如精力过剩等),也有其心理原因(自以为强壮有力),如果能适当开展班级球赛、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让这些学生有机会表现,尽显其能,会使其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自身价值,那么他们会很自觉地抑制自己的缺点。
事实证明:“疏导”在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掌握得法,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537121广西贵港市覃塘镇中心小学)
一、准确切入,因势利导
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诸如学生学习用品失窃的现象,如果我们漠然处之,学生势必怨声载道,如果我们草草了事,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助长偷者的威风。一次,值日班干向我告状:全班同学的粘胶不翼而飞!这种失窃现象在其他班也发生过,如今论到我班上,十分气愤。但气归气,静下心来,觉得应该慎重调查这件事。于是,我及时让学生静坐教室,目光一齐注视我,听我讲述:“今天,听到我们班粘胶失窃的事,深感震惊。如果是别班的同学偷窃,希望同学们认真调查揭发;如果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拿’了,我恳请其自觉到我办公室解释清楚,我会替他保密。我相信这位同学有他‘拿’的理由。”然后布置听写词语的作业。期间,我发现有一位男生用粘胶涂改字。课后我唤其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粘胶不被偷,他刹时脸红。经我心平气和诱导,指出问题所在。最后,这位同学接受了批评并交出粘胶让我退还给同学。这件事自始至终我都坚持为其保密,使其深受感动。
在处理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中,我们必须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没有缺点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只要不是严重的错误,我们都应正视孩子的错误,然后认真分析,委婉处理,保护积极性,因势利导,如果粗暴批评,动辄处罚,则效果适得其反。
二、掌握分寸,有的放矢
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离家出走等现象在当今影视作品中是司空见惯的,这些坏习惯不可避免地冲击校园。学期初,六年级就发生了一起“四女生出走”事件。带头的是一位家庭残缺的女生,其父母已离异,三姐妹跟着母亲过日子。这女生曾代表学校参加田径运动会获奖,为此,我让其担任体育委员。如此体育好苗为何离家出走?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缺乏温暖,发展到结伴出走。出走当日打电话给同学说主要是想让父母、老师紧张紧张。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我马上联合家长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找回四女生。安顿好后,我并不马上找其谈话,冷处理三天。期间,侧面了解与出走事件有关情况。有一点引起注意:这四位女生前段时间特别爱看一部有离家出走镜头的电视连续剧。结合他们出走是为了让父母和老师着急的目的,我们决定采取“掌握分寸,有的放矢”的疏导方式进行公开批评教育。为慎重起见,我们创设一个小型的严肃的场合进行:组合全校领导及有关班主任在学校会议室进行公开批评教育。通过批评教育,这四位女生深感事态严重,影响恶劣,流下了悔恨的泪。然后班主任再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事实证明,运用这种方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尽能表现,优胜劣汰
给学生表现某些特长的机会,让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点,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此自觉抑制缺点,使缺点自然淘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疏导”方式。我们对待后进生往往过分强调他们的缺点,出现问题不是批评就是责骂,表面上学生接受教育了,但内心会蒙上一道阴影: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我只是一个缺点多过优点的学生。为了扭转这种德育偏差,我们必须注意三点:①以防为主,主要是加强预防学生出现问题,不要总是等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处理;②强调优点,“强调优点”主要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除了必要的批评指正之外,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优点,树立其信心;③提供表现机会。主要是在平时注意恰当安排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如有些学生好斗,有其生理原因(如精力过剩等),也有其心理原因(自以为强壮有力),如果能适当开展班级球赛、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让这些学生有机会表现,尽显其能,会使其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自身价值,那么他们会很自觉地抑制自己的缺点。
事实证明:“疏导”在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掌握得法,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537121广西贵港市覃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