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实现自我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之一。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在英语语言输出中表现出较弱的思维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思维能力的分类和其重要性,然后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思维能力弱的原因,最后提出在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维能力;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经过了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无论是在课堂讨论还是作文写作中,却鲜少能用英语表达个性鲜明、有理有据的观点。在课堂讨论中,大多数学生的观点过于浅显,且相似度极高;在作文中,则更为明显,很多学生通篇写作中,不能用论据有效地支撑自己的观点、逻辑混乱、凑字数的现象极为明显。是什么限制了他们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扩展,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思维能力的定义
思维的发展分五个阶段也分五种形式,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儿童早期的主要思维形式,特征是语言符号与实物形象联在一起,形象逻辑思维是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抽象逻辑思维是脱离形象的逻辑关系,如纯符号运算,一般11岁具有完全的抽象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具体到思维方法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思维的发展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发生,需要训练和培养,同龄人的思维能力也会存在很大差距。大学阶段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近年来西方很多教育学家还提出教育应当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评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人们普遍认为真实的陈述或者判断)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分析、推理,建立自己的评判的思维过程,这种思考分析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也是人们思维创新的基础。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它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而目前不少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看待事物角度单一,缺乏全面变化发展的眼光,在英语课堂讨论和作文中就体现出思考的种种局限性。
二、大学生思维能力弱的原因
1. 主观原因
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功利化,进入大学阶段学习英语是为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或为了增加求职机会,只有少数学生是对英语是抱有浓厚学习兴趣。正是在这种内在原因的作用下,学生英语课堂沉闷、被动接受教师授予知识的现象很普遍。长久养成的学习习惯机械呆板、缺乏活力,在完成需要创造力的英语任务时就明显暴露出思维的局限性,特别是那些本身英语水平就弱的学生,更不能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
2.客观原因
大学给学生提供了更自由、宽松的环境,也使很多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公共课的态度更是松懈,很少花时间来钻研思考;有些公共课教师也认为学生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课堂上只负责传授知识,很少花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敷衍完成任务的行为听之任之,更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业考试对学生知识记忆的考察也远远超出对思维能力的考察,使得学生复习考试也更注重死记硬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传达思想的符号,只有思想内容丰富,语言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才会“言之有物”,因此作为语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法、单词、句式等语言技能,还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善于使用提问策略启发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上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挑战,只有教师首先勤加思考才能引导学生,在备课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点,这些思考点也要有意义和探讨的价值。小到一个单词,大到一篇文章、一部英文原版电影,都可以成为语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工具。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可以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是指答案是固定已知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是教师考察学生知识点或课下复习时常用到的问题;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放性问题,它的答案是开放自由的,需要学生去思考、讨论、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结论的,真正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和提高语言输出能力的问题。以大学新视野英语第二册中《有时间观念的美国人》 Time-conscious Americans 为例,美国人很有时间意识我们都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的人很有时间观念?哪些国家的人时间观念薄弱?,这些是展示性问题,只需要学生利用常识回答或者教师给出答案。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猜测原因,如果学生遇到阻碍较大,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思考角度,如:是否与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是否与他们的经济水平有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会通过横向的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背后的原因,也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多角度和方法。
问题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为宜,当然针对不同的学员也应当有所差异,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启发他们的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发问。
2.提供丰富有趣的相关材料
语言的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分析思考问题,必须要有丰富的材料作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准备丰富的阅读、视频等材料,供学生阅读观看,可以选择英文,也可以选择中文材料,视材料的有用性决定,注意引導学生记录关键信息,分析归纳自己的观点,为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准备,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来记录,只有在英文表达不出来时才使用中文,教师的督促很重要。材料的选择要比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稍高,并且最好与他们的兴趣点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激起他们思考的动力。在搜寻有用信息的过程,学生的分析综合力得到提高。 3.小组讨论和个别陈述相结合
讨论使学生交流思想、锻炼语言表达的良好机会,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保证每名同学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课堂分组讨论必不可少,课堂讨论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有学生会利用讨论时间聊天说笑。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讨论中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组员代表除表达自己观点以外,还要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所有成员的观点,然后经过梳理,最后由教师选择小组代表用英文表述本组学生的观点,组员代表的任务较多,得到的锻炼也更多,所以组员应轮流担任,使锻炼的机会更为公平。课外组织辩论赛也是学生锻炼思维的绝好方法,辩论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可以组织供大家观摩学习。
4.对学生的观点及时评价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要作及时回应,对言之有理或新颖的观点要赞扬肯定,鼓励创新思维,对表达能力弱、观点不明晰的同学要及时帮扶引导,不要代而言之,尽量给予更长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自己表达出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学生的自发性思考毕竟是有限,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对观点进行必要的完善补充,还可以提供更新的思考角度,当然作为语言教师,还要把一些重要的英语表达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观点。
结语
在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语言教师提出更大挑战,教师要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扩宽加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我思辨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不断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启发思维,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乐薔.论成人教育中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3.179-180
[2]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2:1-4
[3]王淑花,吴尚义.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0.6:176-178
[4]张奕.外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6.45-46
[5]张益君.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程序性策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9.6:84-86
作者简介:
黄春萌,1988年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现武警工程大学助教,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关键词】大学生;思维能力;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经过了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无论是在课堂讨论还是作文写作中,却鲜少能用英语表达个性鲜明、有理有据的观点。在课堂讨论中,大多数学生的观点过于浅显,且相似度极高;在作文中,则更为明显,很多学生通篇写作中,不能用论据有效地支撑自己的观点、逻辑混乱、凑字数的现象极为明显。是什么限制了他们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扩展,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思维能力的定义
思维的发展分五个阶段也分五种形式,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儿童早期的主要思维形式,特征是语言符号与实物形象联在一起,形象逻辑思维是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抽象逻辑思维是脱离形象的逻辑关系,如纯符号运算,一般11岁具有完全的抽象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具体到思维方法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思维的发展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发生,需要训练和培养,同龄人的思维能力也会存在很大差距。大学阶段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近年来西方很多教育学家还提出教育应当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评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人们普遍认为真实的陈述或者判断)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分析、推理,建立自己的评判的思维过程,这种思考分析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也是人们思维创新的基础。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它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而目前不少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看待事物角度单一,缺乏全面变化发展的眼光,在英语课堂讨论和作文中就体现出思考的种种局限性。
二、大学生思维能力弱的原因
1. 主观原因
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功利化,进入大学阶段学习英语是为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或为了增加求职机会,只有少数学生是对英语是抱有浓厚学习兴趣。正是在这种内在原因的作用下,学生英语课堂沉闷、被动接受教师授予知识的现象很普遍。长久养成的学习习惯机械呆板、缺乏活力,在完成需要创造力的英语任务时就明显暴露出思维的局限性,特别是那些本身英语水平就弱的学生,更不能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
2.客观原因
大学给学生提供了更自由、宽松的环境,也使很多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公共课的态度更是松懈,很少花时间来钻研思考;有些公共课教师也认为学生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课堂上只负责传授知识,很少花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敷衍完成任务的行为听之任之,更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业考试对学生知识记忆的考察也远远超出对思维能力的考察,使得学生复习考试也更注重死记硬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传达思想的符号,只有思想内容丰富,语言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才会“言之有物”,因此作为语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法、单词、句式等语言技能,还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善于使用提问策略启发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上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挑战,只有教师首先勤加思考才能引导学生,在备课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点,这些思考点也要有意义和探讨的价值。小到一个单词,大到一篇文章、一部英文原版电影,都可以成为语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工具。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可以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是指答案是固定已知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是教师考察学生知识点或课下复习时常用到的问题;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放性问题,它的答案是开放自由的,需要学生去思考、讨论、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结论的,真正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和提高语言输出能力的问题。以大学新视野英语第二册中《有时间观念的美国人》 Time-conscious Americans 为例,美国人很有时间意识我们都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的人很有时间观念?哪些国家的人时间观念薄弱?,这些是展示性问题,只需要学生利用常识回答或者教师给出答案。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猜测原因,如果学生遇到阻碍较大,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思考角度,如:是否与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是否与他们的经济水平有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会通过横向的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背后的原因,也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多角度和方法。
问题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为宜,当然针对不同的学员也应当有所差异,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启发他们的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发问。
2.提供丰富有趣的相关材料
语言的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分析思考问题,必须要有丰富的材料作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准备丰富的阅读、视频等材料,供学生阅读观看,可以选择英文,也可以选择中文材料,视材料的有用性决定,注意引導学生记录关键信息,分析归纳自己的观点,为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准备,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来记录,只有在英文表达不出来时才使用中文,教师的督促很重要。材料的选择要比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稍高,并且最好与他们的兴趣点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激起他们思考的动力。在搜寻有用信息的过程,学生的分析综合力得到提高。 3.小组讨论和个别陈述相结合
讨论使学生交流思想、锻炼语言表达的良好机会,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保证每名同学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课堂分组讨论必不可少,课堂讨论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有学生会利用讨论时间聊天说笑。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讨论中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组员代表除表达自己观点以外,还要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所有成员的观点,然后经过梳理,最后由教师选择小组代表用英文表述本组学生的观点,组员代表的任务较多,得到的锻炼也更多,所以组员应轮流担任,使锻炼的机会更为公平。课外组织辩论赛也是学生锻炼思维的绝好方法,辩论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可以组织供大家观摩学习。
4.对学生的观点及时评价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要作及时回应,对言之有理或新颖的观点要赞扬肯定,鼓励创新思维,对表达能力弱、观点不明晰的同学要及时帮扶引导,不要代而言之,尽量给予更长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自己表达出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学生的自发性思考毕竟是有限,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对观点进行必要的完善补充,还可以提供更新的思考角度,当然作为语言教师,还要把一些重要的英语表达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观点。
结语
在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语言教师提出更大挑战,教师要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扩宽加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我思辨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不断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启发思维,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乐薔.论成人教育中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3.179-180
[2]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2:1-4
[3]王淑花,吴尚义.国外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0.6:176-178
[4]张奕.外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6.45-46
[5]张益君.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程序性策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9.6:84-86
作者简介:
黄春萌,1988年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现武警工程大学助教,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