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5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ini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重度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对比。方法:选取10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55例患者应用PPH治疗(观察组),53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肛门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重度混合痔患者应用PPH,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重度混合痔;PPH;外剥内扎术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065-01
  混合痔为临床肛肠科的多发疾病,临床治疗重度混合痔主要采取手术疗法。目前,临床常用术式有外剥内扎术与PPH术。有报道指出[1],外剥内扎术具有肛垫损伤大、创面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愈合速度慢的特点,PPH以其手术治疗时间短、术后痛苦小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混合痔患者分别应用外剥内扎术和PPH治疗,对比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中的诊断标准[2]。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45.3±6.4)岁;分期:Ⅲ期34例,Ⅳ期2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45.6±6.5)岁;分期:Ⅲ期36例,Ⅳ期17例。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肛门阻塞坠胀感、排便不畅、肛门出血以及肛门肿块突出等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期以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肠道准备,实施腰麻,取膀胱截石位。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应用组织钳夹将痣核切除,于外痔两侧皮肤作 “V”字形切口,尖端朝外;沿着内括约肌表面朝上进行剥离,直到痔块根部,对根部应用“8”字缝合结扎处理,最后对痔块组织进行切除缝合结扎;观察组患者应用PPH治疗,首先进行扩肛,确保能够容纳四指大小,然后将PPH肛管扩张器置入,在皮肤位置应用7号线和圆针进行固定;经肛管扩张器置入肛镜缝扎器,对肛镜缝扎器进行旋转,对齿状线上2.5~4cm、3点以及9点位置应用3.0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应用碘伏消毒处理,将吻合器旋开至最大限度;如患者为女性,则需要进行阴道指诊;最后对吻合口进行检查,如出现搏动性出血,则应用电凝止血或者“8”字缝扎处理,并将缝合结扎的痔块组织切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
  1.4 疗效判定[2]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伤口愈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伤口良好愈合;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伤口愈合延迟;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伤口未愈合。总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术后,观察组发生2例尿潴留,3例肛门疼痛,1例肛门感觉障碍,并发症率为10.9%;对照组发生7例肛门疼痛,5例尿潴留,8例肛门感觉障碍,并发症率为37.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混合痔为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受到年龄、腹泻、便秘、妊娠以及生产等因素影响。关于痔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肛垫移位学说、直肠海绵体学说以及窦状静脉扩张说等三种理论体系[3]。治疗重度混合痔需坚持以下几个原则:①如无症状,则不需要进行处理;②如症状较重,则要以缓解或者消除症状为原则;③治疗优先考虑非手术疗法。
  以往临床治疗重度痔患者主要应用外剥内扎术,治疗以切除痔核为原则,不注重处理脱垂黏膜,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另外,其换药时间长,治疗损伤大,术后恢复较慢,易发生肛门狭窄;PPH术和现代肛肠外科治疗方向相符合,治疗主要对病变肛垫组织进行复位处理,且不会给肛门精细控便功能产生影响。在应用PPH治疗重度痔患者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荷包缝合数量、位置、深度以及缝合结扎松紧度等,旨在能够大大降低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但和其他术式相比,PPH术所需治疗费用较昂贵,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
  综上所述,PPH治疗重度混合痔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安云,苏芹芹,王洪波,等.外剥内扎加肛垫悬吊固定术与PPH术治疗重度痔远期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08):648-649.
  [2]马新蓉. PPH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2):104-105.
  [3]陈志军,张斌,刘曲汇,等.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環状混合痔在乡镇医院的推广应用[J].广州医药,2014,45(01):11-14.
  (收稿日期:2015.08.1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应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H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
【摘要】 清代名医程国彭创制止嗽散,并运用其加减变化治疗外感内伤咳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归纳《医学心悟》中运用止嗽散加减化裁的相关内容,分析其中的辨证用药思维,从而探讨治疗咳嗽的思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止嗽散;程国彭;医学心悟;咳嗽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40-02  程国彭,清代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手术中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麻醉方法不同分观察者、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
【摘 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消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复发性流产史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次者9例;对照组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9.7±2.9)岁,流产次数2次者15例,
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有效途径及方法。方法:以蒙医药传统方剂-五味药浴散足部浴疗的同时口服蒙药方剂,一般2周为1个疗程。结果:48例患者,显效38例,占总数的79.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妊高症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摘 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康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以94例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部及背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出院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针对患者的病情,为患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压疮中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压疮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4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给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伤口感染、心肺功能、并发症、呼吸困难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