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h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健康并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计算机技术作为21世纪必备的技能,对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滞后的原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设置不科学、课时安排不合理;而外因,则主要表现在学生、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
  1.学生角度
  家庭的成长环境及父母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初中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我国,父母的观念是,学生读书就是要考上理想的大学,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良好的文化课成绩,特别是语、数、外这样高分的主科。而信息技术课是不参与中考和高考的,在大多数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中也是不参考的科目,所以父母只要求子女学好文化课,至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初中生自身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没有把其定位为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课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是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学校角度
  在初中学习阶段,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是中考。学校要想在社会中有良好的声誉,争取最大化的生源,能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认可,其升学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想取得较高的中考升学率,其文化课是必须取得好成绩的,至于信息技术课就会被学校忽视。每逢到重大考试时,信息技术课就会让道其他考试科目,特别是主科。长此以往,信息技术课就会被其他科目课无情地霸占,信息技术教学始终游离在学校教学之外,处于边缘化状态。
  3.社会角度
  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主流观念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左右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价值的态度。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看重学历和文凭,“一考定终身”的现象愈演愈烈,这就人为地加大了广大学生对文化课考试的重视,而致使信息技术课无奈地遭到冷落,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发展也就很难有大的飞跃。
  二、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发展的对策探析
  要想获得全面发展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但要学习相关的文化课科目,还要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信息技术课不但能普及他们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所应掌握的计算机能力,而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又将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计算机为媒介进行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接受到信息技术课理论的熏陶,能接受到不同时期的计算机技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可以接受到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政策法规,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机构建设
  制定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的政策法规是信息技术课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学校应当设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设置专人管理、有固定的经费投入和管理机构,并制订相应的管理目标,保证信息技术课堂的各项实践活动常年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长此以往,信息技术课就一定会获得长足发展。
  3.立足学生实际,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教育针对的是普通初中生,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计算机能力,激发他们的信息技术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联想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创造信息技术的能力。在选择教材或编写教材时,应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技术的信息技术理论,同时还要立足本校学生实际,创新计算机教学方式与方法,创作校本课程,以此为立足点,扩大学生知识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关注学生探究性学习就成为进入近年来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之一。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求知欲望  “万事开头难”。适当的课堂引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最佳动机,把学生置
摘 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能够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建构信息和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在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就“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 学生参与 三个维度  课堂
在农村,有很多学生对英语丧失了兴趣和信心,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对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四心”——信心、爱心、耐心和恒心。  1.信心。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首先,教师自己要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去感染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我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都是入学教育课。我告诉学生:“其实英语学习一点都不难,只要你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懂就问,然后要多读多背多记,那么学英语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是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实际上,用杠杆撬动地球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反映了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后的兴奋心情。在生产、生活中,几乎每一台机器或器具都少不了杠杆,就是在我们人体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拿起一件东西,弯一下腰,甚至翘一下脚尖都与人体的杠杆有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杠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一、运用杠杆知识判断杠杆类别  《物理》教科书写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体育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能力是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对于上述能力的体现不外乎是解题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是新课改中需研究的一个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推理”进行解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推理过程简介  “情境推理”可以用一个框图来描述,这一推理的基本程序是:  ■  这一推理的主要特点是:“既教证明(或解法),又教思路推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