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_8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实验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98-0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给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依据新课标对实验的考查方向,要求重视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和学习素质的形成。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科学探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 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大多以演示实验教学为主,先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然后教师对实验的原理,步骤进行讲解,最后给出实验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课后背什么,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在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模式,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
  如:在学习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一课时,不是直接进行演示实验,而是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出自己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认识,然后在上课过程中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科学合理的猜想。
  在探究实验中首先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猜想,猜想要有依据,不能无目的的乱猜。因此,我先让全班同学六人一组,一名同学蹲在地上,另一名同学在前面拉这位同学,让他感受拉这位同学时摩擦力的大小,然后让蹲着的同学背一个小同学,再拉一次,结果学生很容易地猜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同样的办法,其他组的同学也猜出了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整个过程学生在愉悦中获得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自主设计实验。
  在完成猜想后,学生对如何设计实验有了一定的困难,我适时的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为例,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的方法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或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经过启发,学生设计出了在探究压力与摩擦力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在探究接触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不变实验方案。同时,我指出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以后要经常用到。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得以激发。
  2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学生对分组实验是最感兴趣的,但绝大多数学生凑“热闹”成分很多,实验也是按照教师布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实际动手操作的学生就少了,凑“热闹”的或冷眼旁观者居多,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的面不广,不能自主设计实验流程,也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所以在实验前分组时,就把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和能力较弱的同学相互搭配,同组内分工合作,并在实验中互换角色,这样,他们在探索研究、实验过程中,互相交流切磋、沟通、共同研究。在交流中学会团结协作,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如: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如果我们只让学生按实验要求,观察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在低于、等于和高于额定电压的三种情况下的发光情况,并将每次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表格,求出电功率,这样就相当于一个验证实验,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我们是这样做的:
  第一,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原理。实验中不是直接给出实验的原理,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认为要用P=UI进行实验,还有的组认为用P=U2/R和P=I2R进行实验,对三种实验原理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确定P=UI为实验原理。学生在动手前先从理论入手,自主探究实验原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第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实验中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步骤,也是让学生自己设计,结果有的组设计了三个步骤,有的设计了四个步骤,还有的组在没有确定电路图的情况下,先连接了电路,最后造成短路,经过分析后,他们设计出了正确的实验步骤,并开放性的设计了记录表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第三,学生自主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后各组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我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让学生自主得出如下结论:(1)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办法还可以测电阻;(2)测量过程中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3)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等于额定功率;(4)灯泡两端的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还会烧坏灯泡;(5)燈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且发光较暗;(6)由于灯泡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所以不宜用P=U2/R和P=I2R测灯泡的电功率。通过以上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实验的能力。
  3 利用课后小制作活动中体现科学探究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真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这一教学宗旨,在教学中,我有目的的布置了课外作业,让他们在课后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应用,还自主探究了课本上没有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如,在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一节后,我布置学生自制照相机,有的学生用买来的凸透镜制作了照相机,有的学生用透明玻璃瓶的瓶底作了照相机,为此我对用瓶底制作照相的同学提出了表扬,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探究精神,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对知识的探究不能局限在课本上。在学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一节时,我要求学生课后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制简易的直流电动机。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利用常见的器材,亲手实践,制作出了电动机。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4 改变实验的考查方式,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堂的实验探究活动是学生所喜爱的,但课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意识还远远不够,要让学生将无意识探究引导到有意识探究上来,我们就必须改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方式。第一,可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探究题的考查也可时时提醒学生改变学习物理的方法,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平时不仅仅注意收集与科学探究有关的练习,建立探究题题库;还在平时看书、阅览中随时留心,有好的探究思路立即记下来,编辑成题。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可以为学生多打开几个思考的窗口。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方式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多角度不断尝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Z].
  [2] 物理新课标[Z].
  [3] 物理新课程解读[Z].
其他文献
摘要:无论是在酒店、饭店、咖啡厅等公众场所,还是在自己或者自己的朋友家里,我们都随处可见装饰画,而不同类型的装饰画則发挥着其不同的装饰作用。材料装饰画作为一种材料艺术,始终以材料为依托,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以平面、立体或者空间装置等形式向观赏者传达一种艺术理念,可以说材料是装饰艺术中极为重要的表现语言。纸浆作为一种装饰画材料,由于极强的可塑性以及极强的色彩吸附能力,能产生非常好的肌理效果.而且基于纸
妊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重度妊高征与DIC关系密切,妊高征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占产科DIC的26.3%,是妊高征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报道1例
近日,据媒体报道,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副巡视员王曙晓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降为科员退休待遇。在王曙晓违纪违法问题通报中,“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报纸
福建省公安机关以保障和服务海西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积极探索治安防控新模式,提升了海西社会治安防控的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海西路面治安的新形势,海西路面
缺血性脑卒中在老龄化社会中发病率日益增高,而对超早期患者选择溶栓治疗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段.但在临床中发现,脑水肿仍然是使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以下对缺血性脑水肿和
摘要:小学教育中语文是教学重中之重,而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又是不可缺少的,被列为小学语文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对开始学习语文有重要帮助,是语文学习第一课。但是,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了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既要解决朗读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必须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性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肾病综合征(NS)存在高凝倾向,病人容易在肾静脉、外周静脉甚至动脉形成血栓.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