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振兴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观察者到记录者,再到实践者,这是《中华手工》走过的第13年。
  为什么开始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坚持下去。而在坚持下来的过程中,我们又找到了为什么开始的答案。
  恰巧这个答案,与国家战略不谋而合,即振兴传统工艺。
  2015年12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6年3月,“振兴传统工艺”正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3月,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当振兴传统工艺俨然已成国家战略、企业使命时,一辈子坚持本真的非遗传承人、沿袭传统工艺的百年老字号、创新走入生活大众的工艺企业、站上世界舞台的设计力量、保存传统工艺文化的匠心品牌与跨界项目、专注手工艺发展的艺术学院、民艺荟萃的传统村落与古镇、以文创为基石的创业孵化平台和园区……每一位手工艺从业者的梦想与激情被再次点燃。
  传统工艺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它的保护与振兴是一场必然的复兴运动。如此,我们乐于在推动传统工艺振兴的路上,挖掘手工的创造性价值,激发因材施艺的灵感和精心手作的潜能,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
  振兴与转型,也是《中华手工》正在做的事。这些年,我们以一本杂志为出口,从传递手工艺文化与生活开始,组织世界工艺文化之旅,成立了中国手工艺产业联盟,搭建了集手作市集、文化沙龙、手艺展览等活动于一体的手工艺文化活动平台“揖美”,打造了国内第一家手工在线视频教育网站“手艺网”,同时拥有一个4 300平方米的线下手工体验空间“手艺工场”……构建一个手工艺全产业链O2O平台,或许正是《中华手工》的振兴之路。
  我们也在思考,到底一本杂志,能不能实现手工艺的传承与复兴。也许答案是不能。我們希望《中华手工》更像是一盏灯,把每一位手艺人往有光的地方聚集,亦照亮他们脚下的路,让大家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本期专题《百工振兴》紧扣国家政策,聚合行业专家、手艺人、文化企业、文创品牌与平台等多方力量,从他们的发展历程,展示工艺文化生活的共生共荣。时代更迭中,传统工艺正踏出一条浩浩荡荡的振兴之路。
其他文献
壮锦,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它不仅浸透着历代手艺人的心血,还承载着壮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与鲜明的地域特色。那么,它起源于何时?又有怎样的发展与变化呢? 樊道智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系研究生 万辅彬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系 硕士研究生导师  据考证,1974年,出土于广西平南县石脚山遗址的两件原始陶纺轮属于新石器时代。这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广西就已经有了纺织。其后,平乐银山岭战国墓葬也出土过1件陶纺
小时候,常在码头上看船,那些船头尖、尾部宽、两头上翘的木帆船停得到处都是。大人说,这是出海打渔的“麻懒”船。那时并不懂海上谋生的艰难,只觉得这些船很有趣,总是趁大人不注意和一群小伙伴爬上船,四处乱窜。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很难再见到木帆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铁制轮船、快艇。长大后才知道,“麻懒”船的学名叫“福船”,它的正确读音是“锚缆”船,因为福建人口音的差别,把“锚缆”说成了“麻懒”。  黄昏橘色
据2008年9月23日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s and Families)官方网站的报道,英国政府宣布将投资3亿英镑启动一项旨在消除年轻人之间的数字鸿沟的计划,这一计划将使来自失业或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无偿得到政府资助的电脑以及免费宽带接入服务。该部学校事务负责人吉姆(Jim Knight)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计算机以及高速网络接入,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全力提高执教能力,引领学生朝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发展。  2005年9月,我校申请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教师教学方式策略的研究。为此学校实施“阶梯式学习法”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经过两年多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    一、阶梯式学习法的基本思路    阶梯式学习法实验的理论是:发展是硬道理、实
摘 要: 平遥推光漆器与福建脱胎漆器、扬州点螺漆器以及成都漆器并称“中国四大漆器产地”,平遥漆器以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和复杂的工艺技法闻名于世,平遥漆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技艺与艺术上也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真正的平遥漆器渐渐从工艺美术中脱颖而出,与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经过几代工艺美术大师的潜心研究与发展,创作出诸多极具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1]市场化冲击使得传统文化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真正的“美
摘 要: 中华文明自诞生的那一刻,就揭开了中国服饰历史的序幕。孔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中国传统服饰历经数千年的岁月积淀,在因袭与变革中相继相承,从原始的实用之衣,到存礼仪、表文化的礼乐之服,无不向世人彰显着“衣冠古国”的雍容与气度。  关 键 词: 孔府旧藏服饰;服饰展;传承  一、孔府服饰的策展办展背景  山东省在古代服饰方面有着天
第一次走进杨北辰工作室的人,一定会为眼前的所见感到疑惑:身为木雕艺术家,为何工作室里看不到木雕作品,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却是皮衣、皮鞋、纸袋等生活用品。凑近看,皮衣纹理粗糙,显然穿了有些年头,但依然透着光泽;纸袋鼓鼓的,或许装着主人才买回来的零食;毛巾柔软而蓬松,像是才清洗过……不过,当你有意无意碰到它们后,坚硬的质地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它们竟然都是用木头雕刻的!  雕刻记忆  用“写实”已不足以形容
探尋日本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呼唤差异性和多样性,人才的培养亦注重创造性和差异性,然而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压制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影响了基础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为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设计合理的作业,让学困生在作业中体会快乐、学有所得是文章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学困生;作业;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
赴一场灯影之约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曾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盛赞北宋开封城内火树银光,人流如织的上元观灯。  观灯,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唐宋时期达到顶峰,上元灯会更是精彩绝伦。“上元”,指的是上元节,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每到上元节期间,各家各户,街道两侧花灯无数。大家一改往常夜晚熄灯休息的习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拿出平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