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风险偏好回归、资金寻求高回报之时,处于全球经济焦点的中国概念总有一波动人的行情。在人民币未能完全放开自由兑换之前,作为“投资中国”的最便捷渠道,香港股市的吸引力是无法抵挡的。经过将近6个月的徘徊,恒生指数在4月16日曾最高摸高至15,977点水平,最近终于徘徊在15000点水平上下。
在2008年10月底中国政府明确发出“强力刺激经济”信号后,借美国金融机构财报好于预期的助力,经过将近6个月的徘徊,恒生指数终于在2009年4月份重新站上15500点水平,港股第四次冲击这一区间并成功突破,成交金额明显回升到700亿港元左右的水平,市场信心显然得到相当大的提振。看这个势头是资金卷土重来了。
相比2008年,2009年第一季度影响股票市场的不明朗因素消除了很多,比如:重磅股汇丰控股(00005.HK)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曾备受市场人士质疑,认为其资产质量并不如管理层一直坚称那样稳妥,存在增资的压力。而汇丰控股在公布年报后终于走出了供股集资这一步,并顺利完成,消除了影响大市的一大隐忧;中资银行股稳健的收益带动了新一轮的涨势,特别是工商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主动锁定大部分解禁股份,大大减轻了中资银行股的抛售压力:受累于外汇杠杆投机、期货对冲等衍生工具亏损的上市公司纷纷“止血”,其中中信泰富(000267.HK)更是由母公司中信集团出手,直接隔离手头来完成的外汇杠杆合约,拆除了拖累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楼价的调整,内地北京、上海等城市和香港的楼市不约而同地迎来了成交量放大的“小阳春”,内地和香港的房地产公司的流动资金压力得以舒缓;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反弹利好资源类股票。相对于前几次指数站上15000点的基本因素,现阶段的基础无疑更为扎实,大市应该有力再上一层楼。但牛市是否就此重临?见仁见智。
不争一日长短
无论如何,事实是“金融海啸”所带来的股票市场“缺血”后遗症正在逐步消退,市场的定价机制正回复正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市场在4月底迎来“忠旺集团”(01333.HK)集资15亿美元这样比较大型的首次公招股(IPO)(据报道,忠旺集团将于5月8日在香港上市,以每股介于6.8~8.8港元区间招股,计划发行14亿股新股,集资规模在95.2亿至123.2亿港元),是近一年多券市最大规模的IPO。此次股票发行不仅是2009年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交易,而且其筹资规模较初始阶段的5亿美元已经增加了两倍以上。此前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交易,是婴儿配方奶粉制造商美赞臣(Mead Johnson Nutrition Co.)(NYSE:MJN)今年2月于纽约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资8.28亿美元。如果这次“忠旺集团”IPO成功发行,香港股市的IPO和并购活动将会更为活跃,对整体的大市起到极为正面的作用。
由于资金流动的方便,香港市场的波动性并不小。在投资者需要流动资金的时候,港股是理想的套现对象;而每当风险偏好回归、资金寻求高回报之时,处于全球经济焦点的“中国概念”总有一波动人的行情。香港股市中,中资国企比重占了大半壁河山,几乎所有股票的业务比重都在向内地倾斜;在人民币未能完全放开自由兑换之前,作为“投资中国”的最便捷渠道,香港股市的吸引力是无法抵挡的。
相对于2008年的资产“大甩卖”,2009年仍然是“寻宝”的好时机一一机会在于曾经经历股价相对于净资产大幅折让的股票将走向价值回归,部分股票甚至可以用持续增长的预期进行估值。虽然对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预期在A股市场充分反映,但是同样上市公司的股票在香港股市的估值还算合理,即A股对H股大幅溢价,港股仍然有充足的空间加以挖掘。
不过,即使是新的一轮牛市来临,在经济复苏的黎明期,股市的调整也会令市场波动巨大。从市场博弈的力量来理解,当大市涨幅达到现在这种幅度后,任何负面的因素都可能引发大量获利了结的卖盘,并引发投机资金跟进做空。而经济基本面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例如,一季度国内新增贷款巨量上升,对国内银行新增贷款的可持续性必然存在疑问,国内货币政策如何调整存在不确定性;A股回落的心理影响;欧美金融机构表面光鲜的财报下,呈现出来的资产质量仍然在恶化,等等。在目前的状况下,投资策略应该趋向保守,手中的现金比例应适当增加,以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
寻求出类拔萃者
由于全球经济仍然没有明显的复苏信号,在股市调整期间,周期性强的行业如有色金属、航运和钢铁等行业股票应该加以回避,而不太受经济周期影响、或者受益于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一些股票可以加以吸纳:
腾讯控股(00700.HK)
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领军企业,在即时通信市场占据绝对竞争优势。过往五年业绩表现优异,年度税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2004年的4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08年的27.8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44.5%。公司收入从2004年的11.43亿元人民币增至2008年的71.5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44.3%。
腾讯控股业绩高速增长的背景是其核心产品——腾讯QQ即时通信工具——占据了中国网络即时通信市场绝对竞争优势,其注册用户从2003年的2561亿户增长至2008年的8.91亿户,而且对用户的粘性也越来越大,表现在活跃用户和每日平均在线数量的同步增长。2008年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0%。使用腾讯互联网收费产品服务的用户数量从2003年的690万户,增至2008年的3140万户,年均复合增长约28.9%,证明腾讯公司不断推出的新产品和服务
虽然腾讯的业绩可能无法维持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但是其收入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收费用户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作为防守型的投资选择。未来业绩前景取决于公司如何深入挖掘现有用户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推出用户喜爱的延伸服务产品。
阿里巴巴(01688.HK)
阿里巴巴是中国B2B领域的龙头公司,按照网络行业研究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2008年阿里巴巴占据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52.6%的市场份额,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上看,自2004年开始,公司税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就取得快速增长,从2004年的0.7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08年的12.05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75.2%。
阿里巴巴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连续两年业绩录得高速增长,2008年业绩表现同样稳健。阿里巴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背景是公司抓住了中国2000年开放WTO以后的出口高速增长以及日益活跃的庞大中小企业群体契机,主打产品阿里巴巴B2B网站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过往5年费用户中,GOLDSUPPUER金牌供应商用户贡献了大部分利润。
由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阿里巴巴主动在2008年三季度末调整了这部分付费用户的收费标准,因此公司整体ARPU值[11]每个用户平均收入未来可能出现下滑。但由于降价促销力度较大,公司四季度新增GOLD SUPPUER出口通会员数创下记录。
整体会员增速较快抵消了部分由于公司推出优惠产品导致ARPU下滑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通过淘宝网的C2C业务,以及支付宝的资金流业务,阿里巴巴上市公司,可以分享淘宝网几乎垄断的市场优势,带来更多的个人采购用户,打通B2C的整个电子商务流程。另外,公司在08年新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可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包括:中小企业贷款、点击推广取代原有竞价排名的方式等。相对于受进出口放缓影响的其它行业而言,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恰恰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降低成本和扩大需求的工具。
当然,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以后,也带来更多的竞争者,百度已经在B2B领域进行了业务调整和扩张,专业细分领域的网盛科技(002095.HK)已经更名为“生意宝”,参与更多领域的B2B市场竞争。这是需要加以关注的风险因素。
总结
以上的两个例子只是选取了两家市值比较大的公司进行说明,即使在经济下行周期,也有优秀的公司可以脱颖而出。实际上,在香港股市上,还有不少小市值的公司具有独特的经营优势,例如娱乐行业的“A8音乐传媒”、机械制造业的“昆明机床”等,可以借股市调整的机会纳入投资组合,静待市场发现并选择合理估值水平的股票。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带来的是过去的创伤和现在的希望,股市已经看到了否极泰来的迹象。但是正如一个病人从“心肌梗塞”到恢复到“活蹦乱跳”需要漫长的时间一样,股市也永远充满着反复。熊市末期和牛市初期的交接是非常模糊的,但确定的是在这一时期里,单边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请耐心等待调整,重点关注未来在中国内地具有发展潜力的银行和地产类股。
在2008年10月底中国政府明确发出“强力刺激经济”信号后,借美国金融机构财报好于预期的助力,经过将近6个月的徘徊,恒生指数终于在2009年4月份重新站上15500点水平,港股第四次冲击这一区间并成功突破,成交金额明显回升到700亿港元左右的水平,市场信心显然得到相当大的提振。看这个势头是资金卷土重来了。
相比2008年,2009年第一季度影响股票市场的不明朗因素消除了很多,比如:重磅股汇丰控股(00005.HK)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曾备受市场人士质疑,认为其资产质量并不如管理层一直坚称那样稳妥,存在增资的压力。而汇丰控股在公布年报后终于走出了供股集资这一步,并顺利完成,消除了影响大市的一大隐忧;中资银行股稳健的收益带动了新一轮的涨势,特别是工商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主动锁定大部分解禁股份,大大减轻了中资银行股的抛售压力:受累于外汇杠杆投机、期货对冲等衍生工具亏损的上市公司纷纷“止血”,其中中信泰富(000267.HK)更是由母公司中信集团出手,直接隔离手头来完成的外汇杠杆合约,拆除了拖累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楼价的调整,内地北京、上海等城市和香港的楼市不约而同地迎来了成交量放大的“小阳春”,内地和香港的房地产公司的流动资金压力得以舒缓;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反弹利好资源类股票。相对于前几次指数站上15000点的基本因素,现阶段的基础无疑更为扎实,大市应该有力再上一层楼。但牛市是否就此重临?见仁见智。
不争一日长短
无论如何,事实是“金融海啸”所带来的股票市场“缺血”后遗症正在逐步消退,市场的定价机制正回复正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市场在4月底迎来“忠旺集团”(01333.HK)集资15亿美元这样比较大型的首次公招股(IPO)(据报道,忠旺集团将于5月8日在香港上市,以每股介于6.8~8.8港元区间招股,计划发行14亿股新股,集资规模在95.2亿至123.2亿港元),是近一年多券市最大规模的IPO。此次股票发行不仅是2009年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交易,而且其筹资规模较初始阶段的5亿美元已经增加了两倍以上。此前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交易,是婴儿配方奶粉制造商美赞臣(Mead Johnson Nutrition Co.)(NYSE:MJN)今年2月于纽约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资8.28亿美元。如果这次“忠旺集团”IPO成功发行,香港股市的IPO和并购活动将会更为活跃,对整体的大市起到极为正面的作用。
由于资金流动的方便,香港市场的波动性并不小。在投资者需要流动资金的时候,港股是理想的套现对象;而每当风险偏好回归、资金寻求高回报之时,处于全球经济焦点的“中国概念”总有一波动人的行情。香港股市中,中资国企比重占了大半壁河山,几乎所有股票的业务比重都在向内地倾斜;在人民币未能完全放开自由兑换之前,作为“投资中国”的最便捷渠道,香港股市的吸引力是无法抵挡的。
相对于2008年的资产“大甩卖”,2009年仍然是“寻宝”的好时机一一机会在于曾经经历股价相对于净资产大幅折让的股票将走向价值回归,部分股票甚至可以用持续增长的预期进行估值。虽然对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预期在A股市场充分反映,但是同样上市公司的股票在香港股市的估值还算合理,即A股对H股大幅溢价,港股仍然有充足的空间加以挖掘。
不过,即使是新的一轮牛市来临,在经济复苏的黎明期,股市的调整也会令市场波动巨大。从市场博弈的力量来理解,当大市涨幅达到现在这种幅度后,任何负面的因素都可能引发大量获利了结的卖盘,并引发投机资金跟进做空。而经济基本面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例如,一季度国内新增贷款巨量上升,对国内银行新增贷款的可持续性必然存在疑问,国内货币政策如何调整存在不确定性;A股回落的心理影响;欧美金融机构表面光鲜的财报下,呈现出来的资产质量仍然在恶化,等等。在目前的状况下,投资策略应该趋向保守,手中的现金比例应适当增加,以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
寻求出类拔萃者
由于全球经济仍然没有明显的复苏信号,在股市调整期间,周期性强的行业如有色金属、航运和钢铁等行业股票应该加以回避,而不太受经济周期影响、或者受益于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一些股票可以加以吸纳:
腾讯控股(00700.HK)
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领军企业,在即时通信市场占据绝对竞争优势。过往五年业绩表现优异,年度税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2004年的4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08年的27.8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44.5%。公司收入从2004年的11.43亿元人民币增至2008年的71.5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44.3%。
腾讯控股业绩高速增长的背景是其核心产品——腾讯QQ即时通信工具——占据了中国网络即时通信市场绝对竞争优势,其注册用户从2003年的2561亿户增长至2008年的8.91亿户,而且对用户的粘性也越来越大,表现在活跃用户和每日平均在线数量的同步增长。2008年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0%。使用腾讯互联网收费产品服务的用户数量从2003年的690万户,增至2008年的3140万户,年均复合增长约28.9%,证明腾讯公司不断推出的新产品和服务
虽然腾讯的业绩可能无法维持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但是其收入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收费用户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作为防守型的投资选择。未来业绩前景取决于公司如何深入挖掘现有用户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推出用户喜爱的延伸服务产品。
阿里巴巴(01688.HK)
阿里巴巴是中国B2B领域的龙头公司,按照网络行业研究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2008年阿里巴巴占据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52.6%的市场份额,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上看,自2004年开始,公司税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就取得快速增长,从2004年的0.7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08年的12.05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75.2%。
阿里巴巴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连续两年业绩录得高速增长,2008年业绩表现同样稳健。阿里巴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背景是公司抓住了中国2000年开放WTO以后的出口高速增长以及日益活跃的庞大中小企业群体契机,主打产品阿里巴巴B2B网站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过往5年费用户中,GOLDSUPPUER金牌供应商用户贡献了大部分利润。
由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阿里巴巴主动在2008年三季度末调整了这部分付费用户的收费标准,因此公司整体ARPU值[11]每个用户平均收入未来可能出现下滑。但由于降价促销力度较大,公司四季度新增GOLD SUPPUER出口通会员数创下记录。
整体会员增速较快抵消了部分由于公司推出优惠产品导致ARPU下滑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通过淘宝网的C2C业务,以及支付宝的资金流业务,阿里巴巴上市公司,可以分享淘宝网几乎垄断的市场优势,带来更多的个人采购用户,打通B2C的整个电子商务流程。另外,公司在08年新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可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包括:中小企业贷款、点击推广取代原有竞价排名的方式等。相对于受进出口放缓影响的其它行业而言,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恰恰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降低成本和扩大需求的工具。
当然,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以后,也带来更多的竞争者,百度已经在B2B领域进行了业务调整和扩张,专业细分领域的网盛科技(002095.HK)已经更名为“生意宝”,参与更多领域的B2B市场竞争。这是需要加以关注的风险因素。
总结
以上的两个例子只是选取了两家市值比较大的公司进行说明,即使在经济下行周期,也有优秀的公司可以脱颖而出。实际上,在香港股市上,还有不少小市值的公司具有独特的经营优势,例如娱乐行业的“A8音乐传媒”、机械制造业的“昆明机床”等,可以借股市调整的机会纳入投资组合,静待市场发现并选择合理估值水平的股票。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带来的是过去的创伤和现在的希望,股市已经看到了否极泰来的迹象。但是正如一个病人从“心肌梗塞”到恢复到“活蹦乱跳”需要漫长的时间一样,股市也永远充满着反复。熊市末期和牛市初期的交接是非常模糊的,但确定的是在这一时期里,单边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请耐心等待调整,重点关注未来在中国内地具有发展潜力的银行和地产类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