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儿童绘本的作用及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下,当前的教育行业不断地在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成绩的好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仅仅依靠成绩高低来评论学生的能力是不全面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外,同时满足素质教育改革下的要求。
  关键词:儿童绘本;小学美术教学;作用;影响
  一、 引言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社会经历少,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远远要比成人来的重。而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便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勵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为学生思考,通过模仿、学习获取美术学习的灵感和思维思考方向,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综合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从绘本、颜色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给小学生灌输关于美术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无法接受的,而且因为小学生年纪小,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也是无法理解的。
  所以针对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可以先从儿童绘本开始,从颜色、图形结构等方面逐渐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当然在选择学生学习的绘本时,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方便他们学习和理解的儿童绘本,在绘本上尽量选择颜色对比性比较强、绘本内容比较鲜明,这样才能够让大部分的学生感受到美术绘画和其他的理论课程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疯狂星期二》的美术绘本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看,《疯狂星期二》是一本无字的美术绘本,源于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对于文字的认识也并非是非常多,而运用无字的美术绘本,学生会依靠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去猜测画面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学生对美术绘本中的内容去进行猜测绘本中画面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可以根据教师的导读,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印象,呈现出绘本中的画面,长此以往,能够培养学生脑海中的视觉想象能力,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借助儿童绘本中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题材。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将自己所想象的内容讲述出来,让其他同学参与互动,这样也是一种间接的鼓励方式,并让学生养成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下的标配。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和学生都只专注于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很少互动,教师只注重讲课,以完成自己的讲课内容为目标,而学生在课堂上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根本没有进行学习吸收,这样的课堂将会被淘汰掉,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也是素质教育改革下不被推崇的方式。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对于教师所讲的课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尽管提出来,避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各做各的事。而随着教师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利用课堂之间的互动、教师自身的观点表达增强学生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对美术的认知水平。
  就好比在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绘本中,整部作品采用的是色彩明亮的黄跟蓝,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并且运用的是圆形的形状,是属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喜欢的形状。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两个颜色也能够更好地辨别,在整部作品中都是一些色彩比较鲜明的色块在频繁地出现,而这在小学生的眼里更是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他们觉得这些是好看的,他们能够接受的,他们能够感受到画面中小蓝和小黄的喜怒哀乐。而教师如果在学生理解了画面内容后,让他们用这样色彩滚动来讲解一则故事,或者是他们从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定然会激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教师在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过程中要积极、耐心地聆听,让学生们觉得老师是认可他们的看法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四、 教师要跟进时代的发展,寻找出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通常都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等待学生接受并理解理论知识和关于小学美术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从基础上进行美术绘画的学习,而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就会影响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尽管在后续学生参与到美术的绘画中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会太高。
  而小学美术是学生接触到的最基础的美术学习,儿童绘本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输,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和查看儿童绘本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代入到绘本中,尽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接受关于小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再者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敢于质疑,学会从传统的方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地去改进,发掘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然后敢于去尝试和更新教学方式,将情景创设、及时评价、实践操作等教学方式运用到当前的教学课堂上。
  五、 结束语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是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新浪潮,在教育改革下,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学习自觉的习惯,不管是理论知识抑或者是实践操作,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配合,而小学美术学习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孙帆.小微见著,开阔眼界——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6(30):178.
  [2]丁照堂.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87-188.
  作者简介:
  吴梦蝶,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姑苏区金阊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方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成为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因此,音乐教学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模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还会对学生未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良好的音乐教学会给学生学习音乐提供良好的环境,还会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帮助。在音乐课中引人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学习也会有极大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将根据现代音乐教学现状,提出
摘 要: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详细地说道,他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本文从基于生活化教育美术集体活动的选题开展、目标预设、材料准备、策略方法、作品评价这五方面进行阐述。实施应立足幼儿生活,以生活为背景,通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环境、生活化材料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生活、创造艺术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对于初中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通过优化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学存在于初中生的素质养成过程中,其通过系统的专业教学,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但在此之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学习既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也是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一个体现。如今,新时代对于素质型人才的需求变得日渐强烈,很多学科知识的教学策略也相应发生了转变。小学美术虽然只是一门艺术性质的学科知识,但是对于学生艺术能力提升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最大化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但研究调查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美术课堂自主
摘 要: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幼儿园合作式美术活动的组织要点和策略分析,更重要地阐述了幼儿合作画(合作手工)的意义,不仅仅是美术教育上的,更是涉及幼儿发展的其他领域范畴。  关键词:合作式美术活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自主学习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除了幼儿的独立绘画(或手工)外,有时也会出现两名以上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一幅画(或一个作品)的组织形式,通常我们称之合作画(合作手工)。所谓的合作,就是个人与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步步地在不断的推进。高中音乐教育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效用,更是体现着时代的变革以及教育的革新,对话式教学给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课堂的新鲜元素。本篇文章立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结合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具体分析了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