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朗诵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尔夫音乐课堂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十分灵活。其教学法源自德国,但在我国现今幼儿园音乐教育当中倍受欢迎并广泛应用。笔者作为高校教师,力求洋为中用,本着从本土出发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将儿歌朗诵方式多样化并带入到奥尔夫音乐课堂中,使奥尔夫音乐课程能够更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儿歌朗诵;奥尔夫音乐
  一、儿歌的特点
  儿歌具有篇幅相对短小,句式多种多样,节奏鲜明,朗诵十分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的特点。
  儿歌的旋律通常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常见的节拍为2/4拍、3/4拍,常见节奏型有XX XX|、|X-|、|X X|等。
  朗诵儿歌时,可以将优美和谐的节奏与真挚的情感传递给儿童,使他们享受美和情感的熏陶。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与周围的人进行感情上的沟通,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抒发,使其愉悦。儿歌可以使婴儿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领受亲人的爱抚,从而产生情感效应,心理得到满足。幼儿演唱儿歌,是一个情感的外泄过程,并能从中体验模仿成年人的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
  二、儿歌朗诵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通过儿歌朗诵来体会不同时值的音符
  朗诵儿歌时,可以通过从字到词,由简到难的顺序进行练习。一字四拍的训练,相当于全音符的练习;一字两拍的训练,相当于二分音符的练习;一字一拍的训练,相当于四分音符的练习;两字一拍的训练,相当于八分音符的练习,四字一拍的训练,相当于十六分音符的练习。
  (二)通过多样化的儿歌朗诵方式来感受不同的节奏型
  一首完整的儿歌可以通过多种朗诵方式进行训练,从朗诵形式上,大致分为单声部儿歌朗诵、双声部儿歌朗诵、多声部儿歌朗诵。
  单声部儿歌朗诵指的是由一个声部组成,学生一同朗诵。一首儿歌当中包含了多种节奏型,可以通过多次朗诵单声部儿歌来掌握儿歌中存在的节奏,感受多种节奏型组合在一起的乐句、乐段。
  例如:《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 |来—||
  双声部儿歌朗诵指的是为了巩固某一个节奏型所做的一种练习方法。第一声部通常是儿歌的朗诵声部,也是之前提到的单声部儿歌朗诵的内容,第二声部由一个或两个小节构成,不断反复朗诵直到第一声部儿歌朗诵结束,两者最终形成不同节奏的声部重叠。第二声部节奏型的设计要围绕该儿歌,节选其中的某一种节奏型展开练习,通过反复朗诵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这一节奏型的印象,使其熟练掌握。在设计二声部时,根据训练内容的不同来决定所选节奏型的难易度,例如小班课程的节奏型要选择短小易操作的,大班课程的节奏型可以选择的稍微长一点,可以尝试混合型节奏。
  例如:《小白兔》
  A: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B: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多声部儿歌朗诵指的是由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组成,第一声部为儿歌的朗诵声部,其余的几个声部为了巩固某一个或几个节奏型,不断反复朗诵,形成不同节奏的两个以上声部重叠。多声部朗诵训练更适用于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因为节奏型在这里比较多样化,而且需要孩子们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才能有秩序的完成。多声部儿歌朗诵还可以进行大量的延伸训练,比如,卡农式的节奏朗诵训练,分角色的朗诵训练,加入语气词的朗诵训练等。卡农式的节奏朗诵训练指的是一种有规律的先后朗诵同一首儿歌的多声部练习,以轮说的方式展现,是最原始的最古老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应用的比较多。
  例如:《小星星》
  A: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
  B: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
  C:一闪一闪|亮晶晶|…||
  (三)儿歌朗诵与声势相结合的体态律动训练
  声势主要指的是拍手、拍腿、跺脚几个肢体动作,也可以延伸到拍头,拍肩等。体态律动训练指的是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时在指定的节拍速度里,让幼儿的身体做出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反应,从而训练幼儿音乐节奏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儿歌朗诵与声势结合在一起,做到口读与身体动作一致,这样的综合性训练十分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平衡发展,也训练了身体协调性,更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
  (四)儿歌朗诵与打击乐相结合的器乐训练
  奥尔夫音乐中的打击乐器指的是无固定音高的乐器,是奥尔夫音乐课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内容。奥尔夫打击乐器包含了三角铁,碰铃,沙锤,木鱼等小乐器,通过敲击它们来表达节奏。将儿歌朗诵与打击乐器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式,儿歌朗诵的节奏与打击乐器奏出的节奏同步进行,不仅训练了孩子们稳定的节奏感还使儿童做到了手脑协调,培养了音乐感觉,朗诵的抑扬顿挫与器乐演奏的强弱相结合,充分展现出孩子的内在乐感,是一种十分具有趣味性的训练方式。
  三、结语
  儿歌朗诵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训练方式,还有更多的方式方法有待于音乐教育工作者去开发与实践,比如还可以通过儿歌朗诵表达孩子内心情感的变化,表达语速的快慢,感受不同角色嗓音的变化,做即兴的节奏创编等。奥尔夫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一个将表演、创作、音乐、舞蹈、戏剧于一身的学科,希望我们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训练方法,为奥尔夫音乐课堂服务,让奥尔夫音乐课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快乐的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卡尔·奥尔夫/古尼尔特.凯特曼著.廖乃雄编译.为儿童的音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杨,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九江市湖泊众多,为维护河湖健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九江市十分重视湖泊的管理和保护。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湖泊管理和保护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九江市充分利用GIS系统和GPS巡查子系统系统,为湖泊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城区防洪能力,提高水系的连通性,保护生态环境。
针对桁架结构的特点,利用SolidWorks软件的焊件模块,建立起整个桁架结构模型。首先,在零件模式下,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针对每个杆件位置,搭建出每个杆件在桁架结构的空间位置
河湖管理和水利执法工作是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管理和水利部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江西省金溪县为规范河湖管理、保障河道安全,依托“河湖办、河长办、采砂办、扫黑办”四
【摘要】“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的重要唱段,本文通过情节介绍、图表分析、唱腔特点、演唱表演等方面对该唱段进行分析,表现了豫剧音乐语言特点和戏剧表演神韵。  【关键词】唱段分析;句法结构;唱腔特点;演唱表演  豫剧流行于我国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方,是河南戏曲中重要的剧种之一。豫剧《花木兰》是属于豫西调唱腔代表人物常香玉的代表作品之一,该剧所描写的是北朝时期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