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一次方程教学方式分析及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ao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次方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手段开展,提升学生对其理解与认知,对此本文探究了在初中数学一次方程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一次方程;教学方式
  一次方程教学效果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升对一次方程教学的重视,对其教学内容与重点要明确,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其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下面,本文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初中数学一次方程的教学方式与相关策略。
  一、 构建有效教学情景,提升学生对方程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在进行数学一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自身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自身数学学习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进行一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着各种行为问题,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不良因素进行及时干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构建一个可以提升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教学情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有效教学情景的构建,对于学生学习有着一定的推动性,可以是学生在情景中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升对数学问题的接受能力以及解决能力,在进行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对此教师可以如下开展,例如在进行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经典“小鸡兔子同笼”,构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教学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构建一个“菜市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买家畜的张妈妈说,在整个笼子中一共装了两种动物——小鸡和兔子,其中她知道这些动物共有24只头、56只脚,那么你知道到底有多少的小鸡、兔子么?对于这种数学方程问题,学生自然就会激烈的讨论起来:常识告诉我们,小鸡一共有2只脚,兔子一共有4只脚,那么基于此种条件就可以列出相关方程组,例如设小鸡x只,兔子y只,那么就会得出如下方程式:(1) x y=24;(2) 2x 4y=56,在对相关方程式进行联立就会得出x=20,y=4;也就是说笼子中一共有20只小鸡,4只兔子。通过在数学一次方程中构建有效问题,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就可以让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中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方程式的兴趣,为今后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二、 尊重学生自身发展,开展分层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方程问题会存在一定的畏惧感,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的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策略。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在教学中针对相关方程式,设置不同的问题。例如,张翼与王宁是好朋友,他们生活在两个城市之中,其中相距600千米,A车在运行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B车运行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1) 如果两辆车同时从张翼、王宁家出发,两车相向而行,需要多长时间两车才可以相遇?(2) A车在B车行驶30分钟之后出发,二者相向而行,那么两车相遇大概要多长时间?
  (3) A, B两车分别从张翼、王宁两家同时出发并且相向而行,大概多少小时后两车之间的距离为100千米?对于以上问题,第(1)个问题相对较为简单,适合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解答;而第(2)个问题,则可以让一些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相对良好的学生开展解答;而第(3)个问题则适合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较为优质的学习进行解决。这种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环境,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整体的数学方程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优化数学方程教学相关评价,加强对学生的精神鼓励。在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方程应用题的解决能力,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例如,在相关问题解决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升其对一次方程的学习能力,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 总结一题多解的思路与方法
  教师在实际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题目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解析数学条件,分析数学题目中隐含的数据信息,以此来有效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从原本固有的数学思维中挣脱出来,运用不同的解题思维列出问题的计算方程。
  如:有甲、乙两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牛给我1只,我的牛就是你的牛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把你的牛给我1只,我们的牛数就一样了.”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牛?
  解析1:设甲牧童有x只牛,根据乙回答说:“最好把你的牛给我1只,我们的牛数就一样了”可知乙的牛数为(x-1-1)只,再根据甲对乙说:“把你的牛给我1只,我的牛就是你的牛数的2倍”可得方程x 1=2[(x-1-1)-1],或x (x-1-1)=3[(x-1-1)-1](甲、乙总共牛数等于乙给甲1只后的3倍)或x (x-1-1)=1.5(x 1)(甲、乙总共牛数等于甲得到1只后的1.5倍),解方程得x=7,x-1-1=5,因此甲牧童有牛7只,乙牧童有牛5只.
  解析2:设甲牧童有x只牛,根据甲对乙说:“把你的牛给我1只,我的牛就是你的牛数的2倍”可知乙的牛数为[0.5(x 1) 1]只,乙回答说:“最好把你的牛给我1只,我们的牛数就一样了”,可得方程x-1=[0.5(x 1) 1] 1,或x [0.5(x 1) 1]=2[0.5(x 1) 1 1](甲、乙总共牛数等于乙得到1只后乙的2倍)或x [0.5(x 1) 1]=2(x-1)(甲、乙总共牛数等于甲给乙1只后甲的2倍),解方程得x=7,[0.5(x 1) 1]=5,因此甲牧童有牛7只,乙牧童有牛5只.
  解析3:设乙牧童有x只牛,根据乙回答说:“最好把你的牛给我1只,我们的牛数就一样了”可知甲的牛数为(x 1 1)只,再根据甲对乙说:“把你的牛给我1只,我的牛就是你的牛数的2倍”可得方程(x 1 1) 1=2(x-1),或(x 1 1) x=3(x-1)或(x 1 1) x=1.5[(x 1 1) 1],解方程得x=5,x 1 1=7,因此甲牧童有牛7只,乙牧童有牛5只.
  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数学题,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而且,通过一题多解,分析比较,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做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题,对巩固知识,增强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具有诸多益处。
  四、 一题多变
  在实际开展数学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有效构建应用题概念,然后在原有的应用题基础上进行创编,此举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如以下这一数学问题,原题是这样的,小明家承包土地500亩,共收玉米480000斤,求平均每亩的产量为多少?这是一道求解平均数的问题。通过教育启发我们可以发现,若是总量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求解承包地总产量,我们可以将其数学问题改编成为以下形式,小明家共有玉米田500亩,雇佣两组工人一同进行收割,第一组收稻谷220000
  斤,第二组收260000斤,那么请问小明家承包的玉米地平均每亩产多少斤量?因为方程的形式是多样变化的,教师可以在已有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对数学题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使其变成一种全新的应用题,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旧知识的前提下获取全新的数学知识,扩宽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对一元一次方程产生一种深刻的认知,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在现阶段初中数学一次方程教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与状况,应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对此可以利用有效问题的设置与有效情境的构建,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基于学生充分的尊重,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层教学方式开展,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也要改善自身的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数学一次方程应用学习中,获得信心,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知识水平,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管水仙.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23.
  [2] 贾红红.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透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118.
  [3] 陈会新.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透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137.
其他文献
摘要:数轴上的行程问题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数轴上的行程问题要如何解决,也是值得深入研究考量的。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数轴上行程问题的基本内涵,然后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对策,希望可以对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提供可靠的参考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轴行程问题;基本内涵;解决方法  数轴并非一根实际存在的轴,其是假想出来的,表示所有数在这一根轴上的
摘要:分层异步教学是目前基础教育部门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个性和共性共同发展。分层异步教学是指把学生分成几类,再根据学生分类的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本文分析了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含义和重要性,并重点研究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使用分层异步教学法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运用  数学属于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对于一部分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对
目的本实验通过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bcl-2基因联合应用来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观察BMSCs凋亡情况,bcl-2蛋白表达水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也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去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教学活动,直接起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呢?本文作者从创设问题的情境、发挥学具的功能、抓住错误资源、打破思维的束缚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具功能;抓住错题资
摘要: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同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及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应用。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一个人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决定了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