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态栽培技术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种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传统的种植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在传统蔬菜种植模式中,过多的成本投资,粗放的种植管理方式,不但使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也直接造成了种植土地板结和病虫次生灾害的方生,严重影响蔬菜品质。马铃薯作为蔬菜生产的主要品种,受到居民的青睐,如何提高种植马铃薯的产量及质量口感,普及马铃薯生态栽培技术已成为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种植户的首要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种植管理经验,对马铃薯种植中各个阶段管理、施肥、及病害虫防治等方面加以阐述,希望能为种植户提高一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生态栽培;水肥一体化
  马铃薯一年内可分两次种植,即春秋两茬,山东地区气候条件适合春茬栽培,可分为以下几种栽培方式:单膜覆盖栽培,双膜覆盖栽培,三膜覆盖栽培。单膜覆盖栽培可在二月中上旬浸泡催芽,三月上旬播种,经过2~3个月的生长,一般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上市。双膜覆盖栽培是在塑料拱棚内加覆一层地膜的双层覆盖方式栽培,一般年底浸泡催芽,二月份播种栽培,五月上旬即可上市出售。三膜覆盖栽培是在大塑料拱棚内加盖小的拱棚并在塑料拱棚内加覆一层地膜的栽培方式,一般年底浸泡催芽,次年一月下旬至二月播种栽培,四月底即可上市出售。
  蔬菜种植离不开肥沃的土地。马铃薯对土地氮磷钾等物资含量及气候光照条件有特殊的要求,种植前要严格测定土壤成分,对土地进行深耕细作,深耕后尽量长时间晾晒,提高田地土壤的整体透气性,利于马铃薯发芽生长。马铃薯与小麦玉米轮作产量较高。马铃薯的生产习性和对肥力及微量元素要求表明,种植马铃薯的土地不能连年种植,如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由于土地土壤成分失调,微量元素缺少,会引起马铃薯青枯病、晚疫病等病毒性病害。常见症状为植株矮小,生长不良,叶面枯萎,品相较差且产量低。
  1  根据地类选择合适的良种
  品种较好的种薯能带来产后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质量品质。因此种薯的品种选择是高产的基础。宜选用高产,外形品相较好,抗病能力较强的脱毒早熟品种,如荷兰15等品种。或根据土壤成分含量的化验结果,对照马铃薯的栽培习性和营养需求,再根据往年种植经验,选择好适宜本地生长的种薯品种。选择的种薯要薯形规整,表皮光滑、色相端正、出芽口较多,二两左右无病癍薯种做种。
  2  马铃薯良种的催芽与苗期管理
  选择好适宜的薯种后,清除薯种表皮龟裂及坏死芽眼后切块种植,这种种植方法能有效加快种薯颈块内外的有氧交换,改变其休眠期,催其提前发芽出苗。播种前要充分晒种,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连续晾晒2--3天,去除腐败的种薯,春季晾晒种子时要注意防寒防冻,秋季注意阳光暴晒。切块时要纵切,保证每个切块顶端都有明显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充分利于顶端优势,采用螺旋式方式朝顶端方向斜切,种薯每个切块需保留1~2个芽眼,每块20~30g左右,切刀用60%酒精消毒。种薯切块后,要迅速用草木灰或石灰搅拌拌种,也可用甲基硫菌灵50%胶悬剂50g+丙森莘70%50g与4kg滑石粉均匀搅拌,和100kg切块种薯轻轻拌匀,确保种薯全部粘上药粉。在切块时要对切刀进行消毒,避免种薯因刀具携带病菌、病毒而感染,引起种快腐烂不发芽,增加后期管理的发病率,引起品种退化。
  對于个体较小的种薯可采用整体栽培,这种种植方法需菜地土壤肥力较强,有充足的氮磷钾含量。栽培时应掌握合适的株距,不能过密。整薯种植后出芽较快且芽苗整齐健壮,每颗种薯出芽数及主茎数增多。抗旱抗病能力较强但这种种植方法也有缺点,成品马铃薯一般生长周期较短,休眠期比切块种植要长,后劲不足早衰现象严重,收割后的马铃薯成熟度低,口味欠佳。
  催芽是马铃薯生态栽培技术的重要一环,播种前采取催芽的方式可使成苗在生长期内枝叶茂盛,增加光合作用,促进根部生长,提高产量。另外在催芽过程中,对腐烂的种薯及时淘汰,有效提高了种苗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利于苗全苗旺。具体操作方法为:将种薯或种薯切块与沙层分成3~5层放置,洒水湿润,并将室温恒温保持在20℃左右,约10d上下种薯或种薯切块即可发芽。催芽前种薯或种薯切块用0.5~1ppm赤霉素混合溶液或者0.2%~0.3%高锰酸钾混合溶液浸泡20分钟,能有效提高催芽生芽效果。秋季催芽应放在阴凉处以避免阳光照射高温。为打破休眠期,促进发芽速度,切块后放入1~2mg/kg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0min。
  种薯出芽后,当薯芽长到2cm时应扒出凉芽,温度控制在摄氏度15℃以下,凉芽3~5d,让嫩芽变粗变黑。选择合适的温度条件进行适时播种,按照季节气温等条件,马铃薯种植的时间在农历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种植时间最佳。大棚内种植马铃薯一般提前一个月时间,即十二月下旬到一月上旬种植为宜。马铃薯结薯生长高峰期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这段时期的生长期愈长,总产量越高。在栽培过程中,严格株距标准,合理控制植株密度,根据多年种植经验,以种植4500~5500株/667m2为宜,这样能充分利于光合作用,争取每个个体都能发育良好,充分发挥马铃薯群体增产作用。
  3  田间管理
  播种时采取双行栽培,株距25cm左右,小行距20cm,大行距60cm,春天播种时,开10m左右深的沟,将微肥、化肥施于沟底,覆盖土后耧平,播种后覆盖地膜。秋季播种时,为防止地温过高导致种薯腐烂,应在早晨或傍晚播种,开沟深5m左右,播种后覆盖起垄,覆土应覆盖种薯10cm深度。
  拱棚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0~25℃,夜晚保持在12~14℃,播种前期幼苗脆弱,中午应开小口通风,随着太阳照射增强气温升高而逐渐加大通风量。到三月下旬在大棚两端开口通风,四月中旬以后逐渐由半开膜到全开膜,白天揭膜晚上盖。当外部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拆除覆膜。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状况适时加强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湿润。待幼苗出苗后,团棵后及封垄后各灌浇一次水,结薯期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收获前一星期停止浇水。待薯块到膨大初期时每667m2随水冲施尿素10kg,硫酸钾10kg,膨大期也可使用叶面肥0.3%磷酸二氢钾连喷4次,每次间隔6d。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为使根系更好的生长,防止地面板结,应及时中耕松土,使结薯土层松软透气,促进块茎快速膨大,茎叶生长健壮。并结合培植10cm左右的新土,增厚结薯土层,避免因薯块逐渐长大而有外露现象,影响马铃薯品质。
  4  水肥一体化在马铃薯生态栽培技术的应用
  结合耕地,每亩铺施4~5m3腐熟的农家肥,深耕30cm以上,耙细耙匀,找平起垄,垄宽40cm,垄高20cm。马铃薯生长周期较短,在短暂的生長期内长成较高的茎叶和地下块茎,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资和肥料。在主要三大元素肥料中,钾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氮、磷等肥料。因此在土地耕种之前,只有施足底肥才能保证马铃薯的高产,底肥主要以腐熟发酵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为主,底肥可在耕前均匀撒于田内结合作墒耕种或待种苗种植出芽后挖穴施肥在10cm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生长土层疏松和株根吸收。
  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将可溶性的固体或液体肥料按照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养料成分混合调制成液体肥料,通过可控管道的压力系统形成灌滴,直接将肥水灌溉到马铃薯生长周边的土壤中,浸润马铃薯根系的生长范围。采用这种方法可大量节约人工成本,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在马铃薯栽培中,提高了在施肥过程中投放肥料比例的准确性,减少病害虫危害的概率。
  5  病害虫防治
  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病毒病、晚疫病地老虎、早疫病等疫病。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解决杜绝药物残留。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病害虫较多,主要有青枯病,癌肿病、坏腐病等疫病,这些疫病一般在花蕾后期和阴天雨水较多时发生,多采用瑞青霉或波尔多溶剂喷洒进行预防。对于地面害虫如蚜虫、土蚕、瓢虫可用药剂喷洒或人工扑杀等措施进行防治。农业防治指对非茄科作物每三年进行一次轮作。尽量选用脱毒种薯,切块时严格工具消毒,控制好播种时的温度和湿度,浇水时禁止大水漫灌,下大雨后田内及时排水。物理防治包括黄板诱杀和杀虫灯诱杀。每亩田地悬挂30块20*30厘米的黄板诱杀粉虱及蚜虫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及生物药剂。充分保护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等天敌防治蚜虫。用60%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500倍溶液用来预防细菌性病害,也可用1%苦参碱水剂500倍溶液喷雾法防治螨虫类害虫。化学防治主要用来防治地老虎、蚜虫、螨虫、晚疫病等害虫,但在用药过程中要谨慎,严禁加倍用药,产生药物残留,影响马铃薯品质。
  参考文献
  [1] 高华援,梁桓赫,王凤,等.中国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5):17-19.
  [2] 曹先维,张新明,陈洪,等.冬闲稻田马铃薯丰产优质栽培技术[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320-328.
其他文献
摘要:蚕桑产业作为我国的特色产业,需要国家对蚕桑产业进行支持,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发展蚕桑产业需要独天得厚的自然条件,蚕桑种植对于周围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格外注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蚕桑的需求量逐渐递增,蚕桑产业在未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当下的蚕桑产业而言,种植模式与管理模式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蚕桑产业的整治工作,从而加快蚕桑产业化的步伐,提升蚕桑
我国为什么提出碳中和目标rn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rn我国油气资源人均拥有量偏少,能源依存度高.2019年底,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达73%,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也在40%以上.推动光伏风电等非石化能源的发展,可降低对海外能源的依赖性,确保能源安全.从产业发展来看,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全球优势领先,发展新能源的基础好.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化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下,农村的发展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土地问题,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下,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逐步落实,适度规模经营下,更为农村农业发展、优化土地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问题;建议  1 适度规模经营下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  适度规模经营是顺应农
摘要:近几年来,祥云县发展秋豌豆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祥云县发展秋豌豆的有利条件、种植情况及取得的效益等情况,同时也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祥云县秋豌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豌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菜豌豆又名荷兰豆,属豆科,主要有食荚型大荚豌豆和食粒型甜脆豌豆,是一种高档蔬菜。菜豌豆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3~5℃,适温18~22℃;出苗后幼苗期适温
进入“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是国有企业应对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根本出路,如何保障高质量发展,实现稳健经营,交出一份稳定向好的答卷,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rn近两年,六局在规模上坚持稳中求进,深耕地域、深化专业的同时,面对社会需求的多样性、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公司股权多元化、行业环境改变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强化风险管控,将经营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确保稳定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