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Dynan模型对中国城乡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测度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城镇和农村居民都存在较强预防性储蓄动机,城鎮居民家庭预防性动机整体上强于农村居民;2、城镇和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都更多来自中等及接近中等收入的居民家庭。
关键词:预防性储蓄;Dynan模型;居民收入等级
一、引言
本文针对中国居民储蓄率高速增长现象,分别对城镇、农村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的储蓄行为进行研究对比,找出不同收入等级家庭储蓄动机的区别。
二、理论模型的构建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处理和估计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信息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查得2002-2012年我国城镇及农村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耐用消费品支出等数据,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人均消费支出扣除耐用品消费,因其效用时间较长造成效用函数不平稳。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分析:
表1显示农村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相对谨慎性系数均大于5,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确实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表2显示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相对谨慎性系数较较低、中等、较高收入家庭的要小,因为高收入家庭更有能力应对不确定性开支,低收入家庭很少有额外资金用于储蓄;对比表1、表2,城镇中层收入等级预防性谨慎动机比农村相同等级的高,因为城镇居民在人均收入和人均开支等方面比农村居民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四、结论
本文运用Dynan(1993)模型对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储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和农村居民都存在较强预防性储蓄动机,城镇居民家庭预防性动机整体上强于农村居民。城镇和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都更多来自中等及接近中等收入的居民家庭。(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幼东,苏东水.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再认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4).
关键词:预防性储蓄;Dynan模型;居民收入等级
一、引言
本文针对中国居民储蓄率高速增长现象,分别对城镇、农村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的储蓄行为进行研究对比,找出不同收入等级家庭储蓄动机的区别。
二、理论模型的构建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处理和估计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信息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查得2002-2012年我国城镇及农村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耐用消费品支出等数据,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人均消费支出扣除耐用品消费,因其效用时间较长造成效用函数不平稳。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分析:
表1显示农村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相对谨慎性系数均大于5,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确实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表2显示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相对谨慎性系数较较低、中等、较高收入家庭的要小,因为高收入家庭更有能力应对不确定性开支,低收入家庭很少有额外资金用于储蓄;对比表1、表2,城镇中层收入等级预防性谨慎动机比农村相同等级的高,因为城镇居民在人均收入和人均开支等方面比农村居民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四、结论
本文运用Dynan(1993)模型对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储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和农村居民都存在较强预防性储蓄动机,城镇居民家庭预防性动机整体上强于农村居民。城镇和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都更多来自中等及接近中等收入的居民家庭。(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幼东,苏东水.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再认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