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饭店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潜力的产业,我国的各级各类旅游教育院校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饭店管理专业人才,这使得社会对一线员工的需求得以缓解。而中等职业学校饭店人才的培养与各大院校相比,教育成本低,培养周期更短,在就业上更是供不应求。但同时,中职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不够,人才流失严重,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进,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重新的审视,进而使得培养的饭店人才更为优秀是当前应该重视的工作。
关键词:中职院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与统一
中职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要掌握好岗位的实际需求,要使得毕业生具有酒店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和素质。当前很多的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着自身接受专业教育时的局限,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以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最终使得中职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未能有足够的特色。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多是未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因而本身基础不强,在课程中如果以理论为主而轻视实践,会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不足,而且应用能力也会更差,不能够满足实际岗位的需求[1]。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专业课程上的设置以及实施比较随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随意更改或者设置课程,例如填补课时和文化课专业课的增减等等。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美学、哲学、心理学等课程则不够重视,这让原本的课程体系系统性减少,最终课程体系的效果也大大下降。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主要的问题是部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强,并且知识较为陈旧。一些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过强,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在专业课的教学汇总多使用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而与专业实践联系不多,导致学生的兴趣缺乏。当然很多的老师也认为对于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时间、课程量等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现有的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缺少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教学中的实训课比较少。学院内的实训场地建设不足,学生缺乏技能训练的条件,实训的时间比较短。一些学生会利用暑假以及周末进行打工,以此来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实践指导,因而在毕业后的实际能力还是不足。在课程设置上也比较缺乏宏观的调控以及优化,这使得学生以及老师的负担都加重,而且使得课程更为乏味。
(三)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升
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师资数量不足,这导致老师的代课量过大,而且一些老师的理论以及实训能力都有待加强,很多的老师虽然有餐饮证、客房证,但是在服务经验上比较缺乏,并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很多的专业教师是本科毕业,而更高学历的教师比较少,在学历以及专业结构上存在一定不合理的情况。中职教师的升学没有太多的压力,而且也没有过多的教学考核,因而最多就是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在教学的研究中存在一定的情绪,不能够积极的进行科研,所以中职院校的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2]。
二、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一)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中职教育中要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饭店业的发展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要遵循的原则有基础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以基础性原则为例,隨着饭店业的发展,饭店职业也发生了变化,在学生毕业后也面临着转岗的问题,这使得学生的压力增加,而在酒店教育中要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来使得人才的培养过程更为科学、合理。饭店业是传统行业和社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所以在专业课设置上,要结合市场的变化,以教学的要求,排除专业的限制,进而使得新的系统得以形成。在课程设置上要展现出实践意义,要加大专业课程中的实训课,并且在常规的教学中要增加短期实习。在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要正确,专业的名称要科学正确,体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在专业设置中的操作过程中更为科学,并且要符合教学的规律。要按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形势,来进行课程的设置,以此来推动地区酒店产业的发展,提升中职院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知名度,进而使得学校的吸引力增强,打造学习专业特色[3]。
(二)明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目的
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要以就业为导向,在目标的制定中要把握饭店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要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不断提升,并且要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能力培养,要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加强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以此来使得学生发展成为真正优秀的饭店管理人才。要突破旧的课程设置模式,要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体系,进而使得学生的专业教育以及素质培养得以实现,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的进行明确。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要重视技能的培养,要努力实现学生的个体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为完整的职业技能提升过程,以此来使得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三)与企业结合进行专业教学
中职院校可以请本地区的饭店、餐馆等进行合作,邀请其专业技能型的专家以及员工来到校与老师进行合作,按照饭店行业的用人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规律,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具体的教学计划,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实践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进而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以明显提升。要将学校教研组的作用得以展现,要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并且要参与到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制定的力度,对当前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学校的教务处要转变身份,成为真正的管理者,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使得学院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得以完善,进而使得学校的学术氛围更为良好。与企业的合作也能够使得教学的专业性提升,而且对于学生的就业而言具有比较大的帮助[5]。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中职课程设置的改革,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从事饭店教育的老师也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以此来使得专业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教师要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更多的了解,包括年龄特点以及发展目标,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就业方向,以此来进行学生基础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可就职岗位进行了解,从而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传授,教师要能够满足实习、实训的教学需求。在教学中要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利用假期可以安排教师进行到企业的实践活动,进而使得教师的能力得以提升。教师要对饭店的岗位能力做出准去的分析与判断,要使得教学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要能够满足饭店市场的变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能力。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进而使得其技能得以传授,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
(五)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优化内容
课程内容决定着教学活动以及培养人才的质量,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需要对现实进行关注,要和市场进行紧密的结合,要实现就业教育。多在教学中加入对当地饭店相关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可以进行模拟情景授课,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要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空间,以此来使得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以及时间,要使得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模拟训练,使得学生的角色体验更为真实。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的专业课程中要将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围绕就业岗位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以此来使得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选修课,主要有饭店美学、茶艺、演讲与口才、摄影技术技巧。也可以增加讲座,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训课上主要包括礼仪与形体、餐厅服务、客房服务等课程,让学生进一步的为以后就业提供扎实可靠的实操基础。
三、结语
随着我国饭店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星级饭店服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而在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上的要求也有所變化。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使得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要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得以形成,进而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当然这一课题的研究需要更为深入和持续。对于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而言,要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才能够使得最终的人才与社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才能够使得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饭店产业是朝阳性产业,其在我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而这也为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当然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对于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很有必要。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对这一课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简介:文珺,1979 年生,女,高级讲师,教育学士,研究方向: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及旅游服务与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莉.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J].职业,2017,(35):108.
[2]曾清.中职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20.
[3]张莉.中职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161-162.
[4]戴侠男.中等职业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有效评价方法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5X):109-109.
关键词:中职院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与统一
中职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要掌握好岗位的实际需求,要使得毕业生具有酒店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和素质。当前很多的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着自身接受专业教育时的局限,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以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最终使得中职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未能有足够的特色。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多是未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因而本身基础不强,在课程中如果以理论为主而轻视实践,会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不足,而且应用能力也会更差,不能够满足实际岗位的需求[1]。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专业课程上的设置以及实施比较随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随意更改或者设置课程,例如填补课时和文化课专业课的增减等等。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美学、哲学、心理学等课程则不够重视,这让原本的课程体系系统性减少,最终课程体系的效果也大大下降。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主要的问题是部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强,并且知识较为陈旧。一些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过强,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在专业课的教学汇总多使用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而与专业实践联系不多,导致学生的兴趣缺乏。当然很多的老师也认为对于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时间、课程量等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现有的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缺少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教学中的实训课比较少。学院内的实训场地建设不足,学生缺乏技能训练的条件,实训的时间比较短。一些学生会利用暑假以及周末进行打工,以此来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实践指导,因而在毕业后的实际能力还是不足。在课程设置上也比较缺乏宏观的调控以及优化,这使得学生以及老师的负担都加重,而且使得课程更为乏味。
(三)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升
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师资数量不足,这导致老师的代课量过大,而且一些老师的理论以及实训能力都有待加强,很多的老师虽然有餐饮证、客房证,但是在服务经验上比较缺乏,并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很多的专业教师是本科毕业,而更高学历的教师比较少,在学历以及专业结构上存在一定不合理的情况。中职教师的升学没有太多的压力,而且也没有过多的教学考核,因而最多就是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在教学的研究中存在一定的情绪,不能够积极的进行科研,所以中职院校的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2]。
二、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一)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中职教育中要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饭店业的发展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要遵循的原则有基础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以基础性原则为例,隨着饭店业的发展,饭店职业也发生了变化,在学生毕业后也面临着转岗的问题,这使得学生的压力增加,而在酒店教育中要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来使得人才的培养过程更为科学、合理。饭店业是传统行业和社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所以在专业课设置上,要结合市场的变化,以教学的要求,排除专业的限制,进而使得新的系统得以形成。在课程设置上要展现出实践意义,要加大专业课程中的实训课,并且在常规的教学中要增加短期实习。在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要正确,专业的名称要科学正确,体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在专业设置中的操作过程中更为科学,并且要符合教学的规律。要按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形势,来进行课程的设置,以此来推动地区酒店产业的发展,提升中职院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知名度,进而使得学校的吸引力增强,打造学习专业特色[3]。
(二)明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目的
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要以就业为导向,在目标的制定中要把握饭店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要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不断提升,并且要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能力培养,要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加强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以此来使得学生发展成为真正优秀的饭店管理人才。要突破旧的课程设置模式,要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体系,进而使得学生的专业教育以及素质培养得以实现,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的进行明确。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要重视技能的培养,要努力实现学生的个体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为完整的职业技能提升过程,以此来使得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三)与企业结合进行专业教学
中职院校可以请本地区的饭店、餐馆等进行合作,邀请其专业技能型的专家以及员工来到校与老师进行合作,按照饭店行业的用人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规律,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具体的教学计划,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实践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进而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以明显提升。要将学校教研组的作用得以展现,要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并且要参与到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制定的力度,对当前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学校的教务处要转变身份,成为真正的管理者,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使得学院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得以完善,进而使得学校的学术氛围更为良好。与企业的合作也能够使得教学的专业性提升,而且对于学生的就业而言具有比较大的帮助[5]。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中职课程设置的改革,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从事饭店教育的老师也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以此来使得专业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教师要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更多的了解,包括年龄特点以及发展目标,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就业方向,以此来进行学生基础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可就职岗位进行了解,从而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传授,教师要能够满足实习、实训的教学需求。在教学中要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利用假期可以安排教师进行到企业的实践活动,进而使得教师的能力得以提升。教师要对饭店的岗位能力做出准去的分析与判断,要使得教学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要能够满足饭店市场的变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能力。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进而使得其技能得以传授,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
(五)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优化内容
课程内容决定着教学活动以及培养人才的质量,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需要对现实进行关注,要和市场进行紧密的结合,要实现就业教育。多在教学中加入对当地饭店相关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可以进行模拟情景授课,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要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空间,以此来使得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以及时间,要使得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模拟训练,使得学生的角色体验更为真实。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的专业课程中要将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围绕就业岗位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以此来使得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选修课,主要有饭店美学、茶艺、演讲与口才、摄影技术技巧。也可以增加讲座,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训课上主要包括礼仪与形体、餐厅服务、客房服务等课程,让学生进一步的为以后就业提供扎实可靠的实操基础。
三、结语
随着我国饭店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星级饭店服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而在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上的要求也有所變化。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使得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要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得以形成,进而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当然这一课题的研究需要更为深入和持续。对于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而言,要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才能够使得最终的人才与社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才能够使得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饭店产业是朝阳性产业,其在我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而这也为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当然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对于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很有必要。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对这一课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简介:文珺,1979 年生,女,高级讲师,教育学士,研究方向: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及旅游服务与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莉.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J].职业,2017,(35):108.
[2]曾清.中职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20.
[3]张莉.中职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161-162.
[4]戴侠男.中等职业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有效评价方法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5X):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