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多次扫描对机体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CT多次扫描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影响,探索CT扫描对机体的损伤效应机制.方法 BALB/c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4、6和8次CT扫描组共6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扫描,扫描组用64排螺旋CT以骨盆模式对小鼠进行全身扫描,采用热释光技术检测小鼠局部吸收剂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在照后lh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DNA损伤形成的γ-H2AX焦点,在照后24 h检测细胞凋亡、自噬、细胞周期和外周血CD4+、CD8+水平变化.结果 6组小鼠相应的辐射剂量分别约为0、63.09、124.14、174.48、232.99和504.72 mGy.扫描2次以上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扫描4次以上的骨髓细胞中,y-H2AX均显著增加(P<0.05),4次以上扫描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P<0.05),但使骨髓细胞凋亡降低(P<0.05),体现出淋巴细胞更为敏感而骨髓细胞成分复杂且具有不同的辐射敏感性及反应时相性.CT扫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水平无影响,但单次扫描使骨髓细胞自噬增加(F=81.104,P<0.05).扫描8次后骨髓细胞Go/G1期和G2/M百分率增加(x2 =11.29、28.57,P<0.05).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百分率在CT扫描后下降(P<0.05),但CD4 +/CD8+比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CT多次扫描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了损伤效应,机体进而启动凋亡、自噬和细胞周期阻滞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而机体的免疫平衡未受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患者女,31岁,主因“反复口腔溃疡10余年,腹部胀痛2年6个月”于2010年4月于就诊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并反复发作,单发或多发,疼痛剧烈,间断口服中药治疗,效果欠佳.2008年1月因“腹部胀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结肠镜示:回肠末端多发溃疡,考虑结核病或白塞病可能.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给予实验性抗结核治疗5个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
期刊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后退火法制备了Y1Ba2Cu3O7-x/Si和Y1Ba2Cu3O7-x/ZrO2/SiO2两种半导体薄膜,对该薄膜进行了红外热辐射响应特性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电阻温度系数法、喇曼散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Krüppel样因子8 (KLF-8)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剖宫产术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22例 (轻度4例、重度18例) 为子痫前期组,同期孕足月行择期剖宫产术分娩的2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组织中KLF-8蛋白的表达部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胎
分析了红外图像中小目标、噪声以及背景的特点。针对高通滤波后小目标经常被强噪声淹没的情况,基于Donoho提出的小波变换的软阈值去噪方法,提出了一种峰值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证明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高通滤波后的强噪声,并能检测出小目标。
国产新型光稳定剂GW-944Z是具有高效、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助剂.本文介绍了GW-944Z的性质、用途、合成工艺路线和在聚乙烯棚膜中的应用效果.
奥迪汽车公司推出了第二代A3,从而使高级运动型紧凑轿车的竞争更加激烈了,新A3配有强劲的4缸或6缸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177kW,新A3还配有全时4驱系统和新的DSG运动型自动变速
期刊
研究了液体环烷酸稀土稳定剂的应用性能,通过比较试验说明复合的液体环烷酸稀土稳定剂对PVC的热稳定性和抗冲击、拉伸性能与液体Ca-Zn稳定剂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