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贽看读书人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有种东西与读书人格格不入,那就是世俗观念。
  读书人向来自视甚高,有人总结说,读书人的通病,就是精神上优越感。
  春风得意之时,他们是孔孟门生,满脑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一旦郁郁不得志,则摇身一变,立成黄老之徒或佛门香客,逃避现实,归隐江湖,以自身的“优越”来摆脱世俗的纠缠。然而反复挣扎中,他们大多不能如愿。
  那么,读书人能否与世俗融合呢?
  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明末哲学家李贽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李贽早年考中进士,但官场甚不得意。他本是清高的读书人,不贪污,不受贿,大有海瑞之风,然而清高却使得他无力自支。
  明朝皇帝试图以低薪养廉。当官的除要养活家人,还得自掏腰包雇请幕僚,所以为官者倘不贪污,几乎无法养家糊口和维持衙门日常运转。官员普遍贪污,在明朝已是公开的秘密。李贽不肯玷污士子品德,自寻出路:辞官另谋饭碗。他当起了某官员的私塾教师,从政的挫折经历,让他怀疑起孔孟之学的实用价值。审视朱熹,他发现“存天理,灭人欲”其实是一种莫大的罪恶。但他的雇主,确是铁杆孔孟信徒,凡事讲究儒家标准,主张“仁”乃是“无我”境界。李贽反驳说:“吃饭穿衣乃人伦物理。”如此世俗观念,岂能为伪善的道学家所容?于是一纸辞书,李贽被雇主炒了鱿鱼。
  两度失业的李先生终于遁入空门。然而,佛门净地也没能让他摆脱尘世喧扰,成为四大皆空的佛教信徒。他忘不了孝道,专程回乡厚葬先人;他抛不下妻儿,常与家人享受天伦。极度的矛盾中,他开始著书立说,以“异端”自称。其代表作有《焚书》和《藏书》。这书名自是耐人寻味:《焚书》意在此书早晚将付之一炬,《藏书》却预言:此书藏之深山,早晚要风行天下。由此可见,此时李贽的思想已由奇异渐趋偏激。这也许是他身后背负诸多骂名的重要原因吧。
  有人说:李贽是个自相矛盾的哲学家,既俗而又脱俗。我们不妨这样理解,在孔孟主张的超功利主义的世界中,容不下李贽这样现实而又理智的人;在世俗人的纯功利世界中,却又容不下李贽这样清高自负的读书人。所以他最后的结局,只有遁入空门。
其他文献
傅斯年的父亲傅旭安早年任山东东平书院山长,有一回,他在一家商店里看到一个青年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便与之攀谈,得知这名青年叫侯雪舫,是这里的学徒。傅旭安很欣赏他,便把他带到书院读书,所需费用完全由自己供给。侯雪舫不负所望,中了进士,后来成为刑部的一名官员。  1904年,傅旭安去世,傅家失去了经济来源,家庭陷入困境。侯雪舫得知恩师过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发誓要把傅斯年及其弟培养成才,以报答恩师。为了
明朝重建北京城的时候,有石子马路,城内有大小的沟渠用于排水、排污。但是,满人入关,当了北京的家。于是,石子路完蛋了,沟渠也塞了。他们不是不懂沟渠需要随时疏浚,而是没这个心思,也没这个习惯。于是,每年疏浚费用都进了负责此事的大小满官的口袋,他们只不过隔三年,淘一淘最大的那条臭沟,应付一下了事。正好,淘沟的时间,跟举人进京考试之时重叠。所以,时人有谣谚曰:“举子来,臭沟开,闱墨出,臭沟塞。”连三年一次
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也是个非常注重颜值的时代,肤白貌美、弱不禁风的梅长苏式的“玉人”大受欢迎。可怎样才能提升颜值呢?在这样的时代,单拼基因是不够的,还要拼手段。  1剃须  2敷粉  用纱布过滤米汁,沉淀干燥,加上一点铅制成粉饼,再取乌鸡血和三月盛开的桃花,洗澡后涂面及身,两三日后,肌肤光白如素。因为时人敷粉成风,有人忍不住要检验。  3熏香 香囊是当时美男的标配,成分有郁金、芝兰、苏合
在封建帝制时代,皇帝的审美主宰了时代的审美。比如乾隆就这样闹了很多蠢萌的笑话。  萌点1:最炫就是农家乐  1雍正年间的瓷器素来都是典雅与大气并存,比如右边这只碗;但到乾隆年间,整个清朝的审美陡然来了一次大换血,充满了农家乐的调调,比如左边这只碗。  2明明是富N代的身份,乾隆却有颗暴发户的心。乾隆年间的这只瓶子恨不得把金银玉器全穿上身!  3雍正喜欢的是这样的青花淡描双勾竹纹梅瓶,充分体现了他“
生于唐宗室之家的李思训,自幼就接受了严苛的教育,熟读经史子集,勤练骑射功夫,还要学习琴棋书画来陶冶性情。14岁那年,李思训就以过人的文辞才华被擢升为朝散大夫。  然而他最擅长的却不是文章,而是绘画,并以画驰名。许是出身于皇室之家的缘故,李思训对于绘画也更倾向于格局宏伟壮丽,设色浓烈富贵堂皇的效果。因此他在创作的工笔青绿山水画中多加了一道泥金,使画面看起来金碧辉煌,装饰效果更鲜明。  不过,虽说因画
明朝末年,荆城县县令贺大人将女捕头周紫淇召入县衙书房商谈要事。贺大人告诉周紫淇,荆城县的邻县——云县最近出了一件棘手的案子。有一个靠卖豆腐为生名叫白胜的中年人,因不堪病痛的折磨自杀而亡,他年轻漂亮的老婆申宝莲一个月后就嫁给了城中富豪皇甫庆。白胜的独生子白马一直在京城一家大药材行做学徒,这次回来奔丧后,却声称白胜是被皇甫庆和申宝莲下毒害死的,并将二人告上了公堂。  云县县令为此很是头痛,前天特地约贺
明朝的社会福利虽然不错,但规矩颇多,连用的餐具都有规定:享有公侯爵位的贵族,可以用金制酒具来饮酒,其他的餐具必须用银。三品到五品的官员,酒注要用银制,酒盏要用金制;而六品到九品的官员,除了酒具用银制外,其他餐具必须用瓷制。至于普通百姓,酒具要用锡制和银制,其他餐具必须用漆制和瓷制。这些规矩还都被编入洪武年间的《礼制集要》中。  而违反规矩,后果相当严重。朱元璋在位时期,每年司法部门都上报案件,经常
《水浒传》介绍神机军师朱武时,评价他“虽无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其实,朱武是有十分本事的。  首先,朱武精通阵法、广有谋略。梁山集团被宋朝招安后攻打王庆集团,宋江和卢俊义分兵两路,朱武则被委派担任卢俊义的副手,在这期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行军布阵的特长。  王庆集团的战将在西京城摆下了大阵,准备请君入瓮。他以为卢俊义麾下都是没见识的乡巴佬,根本不懂自己大阵的奥妙,谁知早就被朱武识破了。朱
按说大户人家的庶子没身份、没地位,应该不好混,但湖南督军谭延闽、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却混得很好,这是为何呢?  一方面,庶出的兒子和嫡出的兄弟相比低人一等,而且大夫人怕姨娘恃子而傲,总是千方百计地打压小妾。苦于家族礼法,这些庶出子有苦难言,唯一的办法便是发愤图强,混出名堂来,给生母争地位。  而且,他们从小会察言观色,因此在复杂情势下的生存能力也远非嫡出之子能比。  另一方面,大户人家的庶出子虽难免受
1 1435年,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位称帝。此时,北边的蒙古部落瓦剌逐步强大起来。朱祁镇接班四年后,一个叫也先的汉子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瓦剌的实际当家人。  2 当时,瓦剌的使团向明朝纳贡,明朝需要抚赏。按惯例,瓦剌的使臣不得超过20人,但也先接班后,使臣暴增到2000人,还无耻地宣称有3000人,企图骗取更多赏赐。  3 这不是侮辱智商嘛,朱祁镇怒了,下令礼部按口计酬,顺便还打了个折,最后给了也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