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湖底的千年古镇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3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光旖旎的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千岛湖景区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堪称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泊。然而,千岛湖并非天然形成的湖泊,它是新安江水库汇聚而成的人工湖。1957年,被誉为 “长江三峡试验田”的新安江水力发电站破土动工;1959年,库区拦坝蓄水,仅半年时间,周边村镇尽沉湖底。当游客醉心于千岛湖的美景时,很难想象在湖底竟还沉睡着两座湮灭近半个世纪的千年古城——贺城和狮城。
  千年古城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派遣东吴大将贺齐讨伐山越,遂平定黟、歙两地。之后,孙权将黟、歙从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市)析出,筹建新都郡,命贺齐出任新都郡太守。孙权在歙县东面的叶乡和歙县南面的武强乡分设两个新县,定名始新县和新定县,即后世皆知的淳安县和遂安县。
  贺城原是淳安县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贺齐在灵岩山山麓兴建新都郡城,贺城由此冠名。据《淳安县志》所载,贺齐新建的新都郡城,起初城址局促一隅,仅限天镜山一带。贺城筑有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筑有城廓,由东边的兵营和西边的市井组成;内城是郡衙府邸,住着官署差役及其眷属。内城与外城之间以天镜山墩的东、南、西三面为界,用大块石头夯筑,如铜墙铁壁一般;同时修有3条石阶通道。外城用大松木沿新安江岸边钉成木栅栏,周围大约2.5千米。郡城周围环绕着星罗棋布的村落,百姓躬耕栖居。
  贺城位于浙皖交界处,水路纵横,交通便利。上可溯屯溪,下可抵杭绍,自古便是浙西重镇。不仅如此,水下考古发掘结果显示,贺城城内有大量以古钱币形状雕琢的“商”字形门廊及成片的徽派民居,由此可以窥视新安江畔古城昔日的繁华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大量文人骚客皆在此饮酒作对、赋诗言志,留下了诸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佳句。
  狮城是遂安县县城,其建置稍晚于贺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建县后,县城定址安定里木连村溪北(今淳安县汾口镇仙居、童家坞一带),后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将县治迁至五狮山下。明万历壬子《遂安县志》记载:“婺峰环其前,五狮拥其后,襟带五强,龙渡诸溪,肘臂六星,文昌诸阁,虽不通大驿,实严胜壤也。”据史料记载,狮城有5座城门,即东门(兴文门)、南门(向明门)、小西门(康阜门)、大西门(靖武门)和北门(拱门),各门之上均建有城楼。城楼顶上覆盖巨块石板,四面砌之以砖,两侧开拱门,骑在城墙上。城墙西北角及北半段,依山势起伏而筑,堪称古代城防建筑的精华。
  狮城是贯通徽州与杭州的交通枢纽,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嘉靖年间,遂安县人王思洪集资在狮城城南的武强溪建起一座有11个桥墩之长的“钟义桥”。后来,在狮城南门外又增设一木桥。两桥宛如双翼,相得益彰,成为往来南乡的必经要道。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之弟洪仁玕率太平军驻军于狮城北门,其战略地位极其显要。此外,狮城内还遗留有明清时期的古塔、牌坊、岳庙、城隍庙、忠烈桥、五狮书院等古建筑及古墓葬群。
  水下考古
  近年来,千岛湖景区蜚声国内外,人们对贺城与狮城这两座古镇的记忆再次被唤起。2001年,为了探寻老人们口中的尘封古城,淳安县旅游局委托潜水员先后6次下潜探摸千岛湖下的古城,水下考古的大幕由此拉开。
  淳安古城遗址位于千岛湖湖底50~70米处,探险难度和危险系数较高。况且,在新安江水库蓄水前,为保证过往船只安全,对淳安县主要城镇乡村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拆迁,许多古建筑早已踪影全无。但遂安县狮城遗址位于千岛湖湖底30米处,水下探摸难度相对较低,且当时新安江水库蓄水时,水势上涨速度过快,遂安县的许多古建筑还没来得及拆除,就已被大水覆盖,淹沉湖底。因此,遂安古城保留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
  2001年9月~2002年7月,千岛湖风景旅游局对水下古镇进行了为期11个月的水下探摸。在水下作业中,潜水员探测到千岛湖湖底古城的整体布局完好,民居、祠堂、庙宇等木构建筑高耸挺立,且未腐朽。明清时期遗留牌坊上的雕刻图案清晰可见。工作人员利用GPS定位系统、多波束测量系统、侧扫声纳探测等科技手段,测量出城内主要建筑、街道、文物古迹的地理位置,11座牌坊的平面布局也一目了然。
  为了进一步探寻狮城秘密,2009年11月,著名水下摄影师吴立新穿过水下“时空隧道”,先后对水下古城进行4次探险。从捕捉回的珍贵镜头中,人们窥测水下古镇停摆在1959年。从遗存的旧地图及水下考古的成果积累,吴立新很快找到了狮城北门的城墙。城墙大部分完好无损,上面镌刻着“民国二十三年”“县长张宝琛”等标识。沿着城墙往里走,就是北门城垛。虚掩的城门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似乎仍翘盼人们将它叩响。沿着城门往里走,一座静谧伫立在水中的节孝牌坊呈现在镜头中。这座牌坊足有八九米高,牌楼上工整地镌刻着“妫水故儒姚文浚妻王氏”几个大字。在刻有“圣旨”字样的匾额上,一条镂空雕刻的盘龙活灵活现。据《淳安县志》所载,水库蓄水时,淳安、遂安两县共有265座牌坊淹沉于这座巨大的水下地宫中,堪称极为罕见的牌坊博物馆。根据地方志的记载及当地老者的回忆,在狮城北门有一条通往县衙的大街——北大街。这条街全长约260米,是遂安古城的商业中心,各类商铺鳞次栉比,街道两旁的商铺基本是上、下两层厅堂式楼房。吴立新经过多次水下探摸后,终于找到了这片繁华地带的水下遗址,两层木质结构的商铺楼顶早已不复存在,但楼板和楼梯保存完好。在狮城城内,许多民房的木梁、楼梯、砖墙依然高耸云立,家具摆放井然有序,许多民居院落的大门紧锁,似乎还在翘盼主人的归来。
  千岛湖的水下建筑别致精巧,极富地域特色。绝大多数民居都以砖、木、石为原料,粉墙青瓦,翘角飞檐,端庄古朴,属于典型的徽式建筑。水下村舍多以族姓聚居,大多数村庄都供奉有祖先的祠堂、标榜先人功德的牌坊以及祈求神明护佑的庙宇和亭台楼榭。这些建筑有的建于宋代,大多数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遗迹。
  千岛湖水下遗址除贺城和狮城两座县城外,还有威坪、港口、茶园3个集镇,这5座古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下古建筑群。这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被誉为“中国的亚特兰蒂斯”。囿于千岛湖湖底的古城面积十分广阔、水情复杂,目前仅知水下古镇的偏隅一角。人们对水下古城的探险并非仅仅限于猎奇,更重要的是古镇内大量的古建筑、节孝坊、功德坊等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不仅对研究浙西古镇的城建格局有重要价值,同时还为人们研究浙西古镇的民俗与历史文化提供了无比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王 凯
其他文献
动物始祖是水母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什么?传统的观点认为是海绵,但一项新的基因学研究却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栉水母才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这种凝胶状、类似水母的海洋动物可能早在6亿年前就已经出现。海绵、栉水母、水母和丝盘虫代表了4个最古老的动物类群,其中只有栉水母还没有进行过完整的基因组测序。在对一种俗称“海胡桃”的栉水母进行基因组测序之后,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栉水母的DNA在其他动物物种中广泛
2013年11月开始的乌克兰危机经历了从国内危机到国际危机的演变。乌克兰国内局势混乱,俄罗斯、美欧等西方国家纷纷介入,引发了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激烈对峙,以致出现了新冷战将再次爆发的声音。新的冷战会爆发吗?  俄罗斯的利益与立场  在本次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不顾西方的反对甚至制裁威胁,迅速且强势介入,是因为俄在乌克兰有巨大的利益。从历史上看,俄乌渊源深远,两国均起源于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国,后
名字,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词组,一个意思。在古代名就是名,字就是字,“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名”有“字”,是古代有身份者的标志。相比现代,古人取名选字很规矩,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用字时尚。  先秦孩子3个月大“父名之”  古人怎么想到起名字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认为,名字最初是因夜晚相遇、辨识需要而产生的,故《说文解字》称,“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下面这七座小岛之所以得名“蛇岛”,有的是因为其上布满了蛇类,甚至是令人恐惧的毒蛇,有的则是因为别的原因;所以,下面这几座小岛,有的是无人涉足的禁地,有的则是旅游休闲的去处。  1.巴西伊利亚德大凯马达岛  伊利亚德大凯马达岛是位于巴西圣保罗州附近的大西洋海域的一座崎岖不平的小岛。这座43万平方米的小岛目前无人居住,不过它上面的灯塔遗迹表明过去曾有人生活在这里。看守这座灯塔一定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
萨满教作为一种远古宗教,它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远古少数民族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自然与死亡的敬畏。因此古代少数民族在造就出萨满教之际,就赋予它一项重要的职责——祭祀。从古至今,萨满教历经沧桑变化,从起源到兴盛再到没落,但祭祀却是它一成不变的天职。  祭天仪式  如果从祭祀的角度来看,萨满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更像是一项远古的巫术。它的每一项仪式都充满着神灵色彩,祭祀的对象也不仅限于一种。作为一种与神灵沟
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在地球上,有个地方的湖水会自己燃烧起来。这并不是天方夜谭。在非洲刚果(金)与卢旺达两国交界处,有一个名叫“基伍湖”的神秘大湖,它就像一个装满燃料的巨桶,时刻都处于待燃状态,给周围生活的数百万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这个大湖里究竟有什么可燃物呢?  恶魔潜伏湖底  基伍湖是非洲最大和最深的湖之一,这里湖面广阔,烟波浩渺,湖中鱼儿畅游,水鸟鸣啁……如果你来到基伍湖旅游,一定会被眼前的
起源于远古时代的萨满教是一种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古老宗教信仰。在中国北部,很多历史上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这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其中不乏古老的匈奴、鲜卑、突厥、靺鞨以及契丹等民族,这些民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他们之外,更有蒙古族和满族这种曾建立起全国性的中央王朝、并作为一个时代的主体而存在的民族,他们在为中华历史书写浓墨重彩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宗教、习俗等带入到中原
从飞机诞生至今的百余年航空发展历史中,飞机的尺寸不断刷新记录,分别向着更大或更小两个方向发展。目前,人类设计并成功飞行的飞机中,个头最大的当属苏联的“安225”。“安225”翼展约88米,机长84米,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巨无霸”,它不仅是体积最大的飞机,而且也是载重量最大的飞机。至于说世界上个头最小的、可飞行的飞机,只有1枚硬币那么大,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扑翼微型飞行器——“机器蜂”、我国同济大学的昆虫
1.旅行者飞出太阳系  2013年9月1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历经36年的时间,“旅行者”1号航天器已飞出太阳系,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它的下一站是“奥尔特星云”,那里是太阳引力影响的边缘。以“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来计算,估计需要30000年的时间才能抵达。  2.类地行星知多少  根据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天文学家评估了类地行星的数目。类地行星是指那些像地球一样,围绕着
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到:“若无书籍,文明必死,短命如人生。”阅读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书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历史的细节在多元与突变中不断演化,为人类塑造出关于阅读的种种可能。  回首过去,回溯书籍本身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书籍的诞生过程、种类的丰富、内容的变迁。历史长河中的阅读文化,在其他社会建制和科学发明的冲刷下日臻成熟。眺望未来,图书数字化已经拉开序幕,以谷歌图书项目为代表的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