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警方通缉的刘超显得异常冷静,他通过非法途径弄到一套假户籍手续,将年龄改小5岁后在黑龙江省某县落户,然后再把劳动关系挂到青岛市一家皮包公司,顺利漂白了身份
2011年11月25日凌晨,山东青岛的公务员刘超突然被警方从家中带走,一系列变故震惊了他的妻子和单位领导:外人眼中年轻有为的他,竟然是一名被通缉十年的逃犯。
回顾刘超的人生,从银行才俊到恐慌赌徒,从通缉逃犯到法学硕士,从公务员到犯罪嫌疑人……在数个身份之间变换的他,如过山车起伏跌宕。
意气风发的金融才俊
1974年,刘超出生于山东莱阳的一个农民家庭,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虽然家境清贫,但父母不愿让儿子重复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们坚信“读书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不管多苦多累,他们从未放松对儿子的学习教育。
而兄弟俩也都很争气,从小就知道刻苦努力,特别是刘超,不仅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而且聪明伶俐,深得父母欢心。1993年,刘超高中毕业考上青岛大学,大学里的他仍是同学中的佼佼者,组织能力强、学习好,被同学们推举为班团支书,并在校入了党。“当时,我们班里只有两名同学入了党”,说这话时,刘超颇有几分自得。
1995年,表现突出的刘超大学毕业,进入一家股份制银行招远支行,正式从一名农家子弟变成了城里人。
参加工作后,刘超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凭借自己突出的业务成绩和较强的交际能力,刘超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1999年被调到信贷科这个重要岗位。
与此同时,刘超也收获到一份甜蜜的爱情,本单位一位叫李虹的美丽姑娘对他情有独钟。李虹比刘超小4岁,父亲当时是招远某部门领导,母亲也是机关干部,家境十分优越,但向来对女儿百依百顺的父母并不看好刘超。他们认为刘超过于能言善辩,给人的感觉是不太踏实,而且家在外地农村,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他们不愿把心爱的女儿托付给这样一个人。
但在李虹眼中,刘超不仅英俊帅气,而且能力出众,还满腔深情,她告诉父母“将来我就是出去讨饭吃,也要跟着他”。
父母的阻挠反而让李虹与刘超的爱情越来越热烈,2000年的早春,经过4年多的恋爱,李虹与刘超结婚走到了一起。此时的刘超,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对未来更是踌躇满志。
不可自拔的赌徒
上世纪末,国家经济走出低谷,开厂办企的人日益增多,对资金的需求量特别大,手握发放贷款权的刘超,开始被一些人众星捧月般地围绕。灯红酒绿中,刘超感觉飘飘然起来,他变得出手阔绰,讲究名牌,原本丰厚的薪水已不能填满他的欲望。
1999年年底,刘超在一次宴请后随客户到某赌场去玩,在客户的恭维下,刘超忍不住试了一把,没想到一下便赢了五六千元,小试身手竟斩获颇丰!尝到甜头的刘超开始频频光顾赌场。也许是运气足够好,刚开始的一周里,刘超每天至少能在赌场赢到一万多元,有时甚至五万、十万。这在当时招远市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不足千元的前提下,绝对是巨大的诱惑,刘超很快不能自拔了。
然而,随着筹码的不断加大,刘超开始赢少输多,越赌越输,家中积蓄很快输光。他又骗父母新房子没钱装修,心疼儿子的爸妈就把唯一的住宅卖了五万多元交给他,自己出外租房住;刚买房、经济也不宽裕的哥哥也凑了一万多交给刘超,但这些钱很快就在赌场不见影踪。刘超又伸手向亲戚、朋友借钱,但他不仅没赢回本,反而陆续欠下了二十多万元的外债。当要债的人登门造访时,已经怀孕的妻子才得知真相。在刘超痛心悔过的保证下,深爱他的妻子只好向娘家求助,帮他还了债。
为了帮刘超戒赌,李虹煞费苦心,挺着大肚子和他一笔一笔还清债务;在单位,李虹也是与他形影不离,跟踪督促;贤惠的妻子甚至把外地的公婆请到家里,希望能一起帮刘超戒掉赌瘾。刘超暂时有所收敛。
当2000年冬天,怀孕的妻子要回娘家保胎,而刘超的父母也需要回莱阳给哥哥看小孩时,没有了约束的刘超开始了他一生中最疯狂的赌博。老家的大哥闻讯赶到,声泪俱下地将他从赌场里往外拖,但转眼他又回到赌桌前。一位因赌博而败光家产的朋友以身说法:“兄弟,我是土埋到脖子——完了。你还年轻,现在拔出脚来还赶趟儿。”但这时的刘超“越赌越输,越输越赌,根本就管不住自己”。
很快,刘超就欠下了三十多万元的高利贷,2000年12月初,面对登门索债的放贷者,刘超感到局面不可控制,怎么办?在极度的恐慌和矛盾中,刘超只想到了一个字:跑!
逃亡背后
2000年12月14日,前后短短几天,刘超就利用老客户对自己的信任,以主动收取贷款利息、拉存款任务等名义先后骗取了招远某金矿、某黄金冶炼厂等4个单位46.3万元,在还清高利贷后,他又一次踏进赌场,最后赌了一把。到12月16日,刘超的兜里只剩下3000多元了。
也是在16号,刘超的妻子住进了医院,刘超赶到医院与妻子匆匆见面后离开了招远。当时,妻子已打了引产针,还有一个月就要出世的男婴随之被引产。虽然李虹及家人对外解释是胎儿发育不好,但许多外人认为是对刘超的彻底失望导致李虹做出如此举动。
而与此同时,单位已几天不见刘超,知道他嗜赌的领导感觉不好,派人直接找到了住院的李虹。“当我们问刘超去哪里了,李虹只是用被捂着脸,抽泣不已”。随后,单位又找到刘超的父母,他的母亲一听儿子跑了,当场晕倒在地,而父亲气得一个字也说不出。
此时,刘超的亲朋好友中谣言四起,众说纷纭,有的说他已经死了,有的说他可能偷渡出国了,而刘超却始终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闻听刘超潜逃的消息,受骗的储户纷纷聚集到其工作的银行,认为刘超的行为是银行监管失职造成的,要求银行赔偿他们的损失;一些储户对该行的信誉度也产生了动摇,表示不放心再把钱存在该银行。为挽回这些负面影响,招远支行做了大量的补救、安抚工作:对于应由银行承担的储户损失给予了赔偿,向储户表达深深的歉意。
招远市公安局接到银行报案,经过初查于2000年12月21日立案,2001年12月10日将刘超列为网上逃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哥哥四处找人。一直对儿子寄予深切厚望的父亲痛心不已,精神恍惚,在一次建筑高空作业中不慎从高高的铁架上失脚摔落而死;白发苍苍的母亲在爱子生死不明、丈夫猝然离世的双重致命打击下,精神深受刺激。本应美满、幸福的家庭因为刘超的赌博变得破碎不堪。
漂白身份
按照刘超的说法,离开招远后他先来到南京,但在南京待了两个月左右,感觉难以谋生的刘超选择回到自己母校所在地——青岛。
在青岛,刘超一直“潜伏”在母校——青岛大学,当时大学周围有一片棚户区,流动人口比较多、杂,暂住人口的管理也比较松,刘超切断与以往亲人、朋友的所有联系,隐身于此。他打过工,但吃不了这个苦;后来又认识一名书贩,相互熟悉后,刘超向他赊书在大学校园开起了书店。心高气傲的他不甘心就此遮遮掩掩地沦落漂泊下去,希望重新光明正大地生活。为此,他开始行动了。
首先,刘超通过非法途径弄到一套假户籍手续,将年龄改小5岁后在黑龙江省某县落户,然后再把劳动关系挂到青岛市一家皮包公司,顺利漂白身份;另一方面,在书店里,利用空闲时间拼命读书。2003年,刘超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并且决定报考法律专业。
2003年10月,刘超在青岛大学参加考研辅导班时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当时的大三学生尚若云。尚若云被刘超所谓的“自幼是孤儿,被黑龙江省某县养父母抱着,养父母都去世了,现在没有一个亲人了”身世所打动,对勤奋好学的刘超充满了敬佩,两个人在共同考研过程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2004年初,考研成绩揭晓,刘超和尚若云双双过了分数线,但如果去读研,没有生活来源的刘超学费都是一笔沉甸甸的负担。在爱情支持下,尚若云认为刘超成绩优异,不能耽误了前程,她毅然决定放弃读研,参加工作为刘超赚取学费。刘超深受感动,考虑到北大需要三年学期,而中国人民大学该专业只需两年半,为早日分担尚若云的负担,刘超选择了中国人大法律系研究生。
考取研究生的刘超延续了他一贯的优异作风,历年获取奖学金,并再次被吸收入党。两年多后,毕业的他面临着再次择业。因看中他的才华,南方某省组织部门曾有招收意向,但刘超担心这些部门政审严格,难免露出马脚,公检法专业对口单位他也不敢去,他希望越低调越好。2006年7月,刘超作为特殊人才被引入青岛市,进入青岛市某局工作,做起了国家公务员。
2007年11月,尚若云在自己的临沂老家与刘超结婚,两人在青岛安定下来。
真相
在随后的几年,刘超凭借他的沉稳内敛、埋头苦干,受到单位同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很快被提拔为正科级公务员。眼前的一切让他满足的同时,也隐隐总是有种不安。
“难道你就没动过投案自首的念头?”
“怎么没想过?可是,当我生活越稳定,我越害怕重新失去眼前拥有的这一切。我想,这么长时间了,也许已经时过境迁、风平浪静了吧。”
但是,2011年11月初,招远市警方偶然从青岛大学保卫处一名保安那里得知,曾有一人在青岛大学校区开过书店,长得与所出示的刘超照片极其相似的线索,从而追查到刘超的所在。11月25日凌晨,刘超在青岛的家中被招远市警方当场抓获。当时的他仍然没有告诉现在的妻子自己真实的身份。他仍心存侥幸,拒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企图蒙混过关。
同年12月30日,山东省招远市检察院以刘超涉嫌职务侵占罪,将其批准逮捕。至此,刘超终于认罪。“如果当初我不赌博,没有携款潜逃,也许我现在早就……”刘超唏嘘感慨不已。
>检察官手记
当刚刚接触这起案件时,对于犯罪嫌疑人刘超,我是怀有好奇心的,这位在11年前携款潜逃的银行信贷员曾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就是他,逃亡之路,并没有像绝大多数嫌疑人那样颠沛流离、苦不堪言,而是创造出一段“传奇”神话:顺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研究生,以特招人才获得提拔重用成为青岛市正科级公务员,恋爱、结婚……人生似乎重新开启新的篇章。但这看似美好的一切,都已伴随他的归案落下了帷幕。
面对办案检察官,刘超一脸的痛苦表情:“在逃到青岛后,我的内心时时被痛悔所侵蚀,为求良心上的安宁,我一直用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回报社会的方式,来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他在青岛一直谨小慎微,乐于助人,积极捐款,参加过遏制艾滋病的活动,甚至组织高尔夫车友一起做过公益活动。
我相信他是真心悔过,也为他的落网感到可惜。人们有理由想象,如果当初的刘超能在家人劝告下及时戒掉赌瘾,如果在深陷高利贷时没有携公款潜逃,如果在潜逃后能自首,勇敢担当,凭他的能力与才华,他的人生道路肯定会早早走上正轨。但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还原刘超的成长历程,这不仅具有法律上的教育意义,更能通过对人性上的深刻剖析,其实后人。
古人云“畏法度者最快活”。细究这位农家子弟从风光到荒唐、落魄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贪欲是根源,赌博是导火索,而对法律的无所敬畏则是导致刘超一错再错、酿成悲剧的最终原因。
2011年11月25日凌晨,山东青岛的公务员刘超突然被警方从家中带走,一系列变故震惊了他的妻子和单位领导:外人眼中年轻有为的他,竟然是一名被通缉十年的逃犯。
回顾刘超的人生,从银行才俊到恐慌赌徒,从通缉逃犯到法学硕士,从公务员到犯罪嫌疑人……在数个身份之间变换的他,如过山车起伏跌宕。
意气风发的金融才俊
1974年,刘超出生于山东莱阳的一个农民家庭,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虽然家境清贫,但父母不愿让儿子重复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们坚信“读书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不管多苦多累,他们从未放松对儿子的学习教育。
而兄弟俩也都很争气,从小就知道刻苦努力,特别是刘超,不仅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而且聪明伶俐,深得父母欢心。1993年,刘超高中毕业考上青岛大学,大学里的他仍是同学中的佼佼者,组织能力强、学习好,被同学们推举为班团支书,并在校入了党。“当时,我们班里只有两名同学入了党”,说这话时,刘超颇有几分自得。
1995年,表现突出的刘超大学毕业,进入一家股份制银行招远支行,正式从一名农家子弟变成了城里人。
参加工作后,刘超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凭借自己突出的业务成绩和较强的交际能力,刘超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1999年被调到信贷科这个重要岗位。
与此同时,刘超也收获到一份甜蜜的爱情,本单位一位叫李虹的美丽姑娘对他情有独钟。李虹比刘超小4岁,父亲当时是招远某部门领导,母亲也是机关干部,家境十分优越,但向来对女儿百依百顺的父母并不看好刘超。他们认为刘超过于能言善辩,给人的感觉是不太踏实,而且家在外地农村,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他们不愿把心爱的女儿托付给这样一个人。
但在李虹眼中,刘超不仅英俊帅气,而且能力出众,还满腔深情,她告诉父母“将来我就是出去讨饭吃,也要跟着他”。
父母的阻挠反而让李虹与刘超的爱情越来越热烈,2000年的早春,经过4年多的恋爱,李虹与刘超结婚走到了一起。此时的刘超,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对未来更是踌躇满志。
不可自拔的赌徒
上世纪末,国家经济走出低谷,开厂办企的人日益增多,对资金的需求量特别大,手握发放贷款权的刘超,开始被一些人众星捧月般地围绕。灯红酒绿中,刘超感觉飘飘然起来,他变得出手阔绰,讲究名牌,原本丰厚的薪水已不能填满他的欲望。
1999年年底,刘超在一次宴请后随客户到某赌场去玩,在客户的恭维下,刘超忍不住试了一把,没想到一下便赢了五六千元,小试身手竟斩获颇丰!尝到甜头的刘超开始频频光顾赌场。也许是运气足够好,刚开始的一周里,刘超每天至少能在赌场赢到一万多元,有时甚至五万、十万。这在当时招远市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不足千元的前提下,绝对是巨大的诱惑,刘超很快不能自拔了。
然而,随着筹码的不断加大,刘超开始赢少输多,越赌越输,家中积蓄很快输光。他又骗父母新房子没钱装修,心疼儿子的爸妈就把唯一的住宅卖了五万多元交给他,自己出外租房住;刚买房、经济也不宽裕的哥哥也凑了一万多交给刘超,但这些钱很快就在赌场不见影踪。刘超又伸手向亲戚、朋友借钱,但他不仅没赢回本,反而陆续欠下了二十多万元的外债。当要债的人登门造访时,已经怀孕的妻子才得知真相。在刘超痛心悔过的保证下,深爱他的妻子只好向娘家求助,帮他还了债。
为了帮刘超戒赌,李虹煞费苦心,挺着大肚子和他一笔一笔还清债务;在单位,李虹也是与他形影不离,跟踪督促;贤惠的妻子甚至把外地的公婆请到家里,希望能一起帮刘超戒掉赌瘾。刘超暂时有所收敛。
当2000年冬天,怀孕的妻子要回娘家保胎,而刘超的父母也需要回莱阳给哥哥看小孩时,没有了约束的刘超开始了他一生中最疯狂的赌博。老家的大哥闻讯赶到,声泪俱下地将他从赌场里往外拖,但转眼他又回到赌桌前。一位因赌博而败光家产的朋友以身说法:“兄弟,我是土埋到脖子——完了。你还年轻,现在拔出脚来还赶趟儿。”但这时的刘超“越赌越输,越输越赌,根本就管不住自己”。
很快,刘超就欠下了三十多万元的高利贷,2000年12月初,面对登门索债的放贷者,刘超感到局面不可控制,怎么办?在极度的恐慌和矛盾中,刘超只想到了一个字:跑!
逃亡背后
2000年12月14日,前后短短几天,刘超就利用老客户对自己的信任,以主动收取贷款利息、拉存款任务等名义先后骗取了招远某金矿、某黄金冶炼厂等4个单位46.3万元,在还清高利贷后,他又一次踏进赌场,最后赌了一把。到12月16日,刘超的兜里只剩下3000多元了。
也是在16号,刘超的妻子住进了医院,刘超赶到医院与妻子匆匆见面后离开了招远。当时,妻子已打了引产针,还有一个月就要出世的男婴随之被引产。虽然李虹及家人对外解释是胎儿发育不好,但许多外人认为是对刘超的彻底失望导致李虹做出如此举动。
而与此同时,单位已几天不见刘超,知道他嗜赌的领导感觉不好,派人直接找到了住院的李虹。“当我们问刘超去哪里了,李虹只是用被捂着脸,抽泣不已”。随后,单位又找到刘超的父母,他的母亲一听儿子跑了,当场晕倒在地,而父亲气得一个字也说不出。
此时,刘超的亲朋好友中谣言四起,众说纷纭,有的说他已经死了,有的说他可能偷渡出国了,而刘超却始终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闻听刘超潜逃的消息,受骗的储户纷纷聚集到其工作的银行,认为刘超的行为是银行监管失职造成的,要求银行赔偿他们的损失;一些储户对该行的信誉度也产生了动摇,表示不放心再把钱存在该银行。为挽回这些负面影响,招远支行做了大量的补救、安抚工作:对于应由银行承担的储户损失给予了赔偿,向储户表达深深的歉意。
招远市公安局接到银行报案,经过初查于2000年12月21日立案,2001年12月10日将刘超列为网上逃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哥哥四处找人。一直对儿子寄予深切厚望的父亲痛心不已,精神恍惚,在一次建筑高空作业中不慎从高高的铁架上失脚摔落而死;白发苍苍的母亲在爱子生死不明、丈夫猝然离世的双重致命打击下,精神深受刺激。本应美满、幸福的家庭因为刘超的赌博变得破碎不堪。
漂白身份
按照刘超的说法,离开招远后他先来到南京,但在南京待了两个月左右,感觉难以谋生的刘超选择回到自己母校所在地——青岛。
在青岛,刘超一直“潜伏”在母校——青岛大学,当时大学周围有一片棚户区,流动人口比较多、杂,暂住人口的管理也比较松,刘超切断与以往亲人、朋友的所有联系,隐身于此。他打过工,但吃不了这个苦;后来又认识一名书贩,相互熟悉后,刘超向他赊书在大学校园开起了书店。心高气傲的他不甘心就此遮遮掩掩地沦落漂泊下去,希望重新光明正大地生活。为此,他开始行动了。
首先,刘超通过非法途径弄到一套假户籍手续,将年龄改小5岁后在黑龙江省某县落户,然后再把劳动关系挂到青岛市一家皮包公司,顺利漂白身份;另一方面,在书店里,利用空闲时间拼命读书。2003年,刘超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并且决定报考法律专业。
2003年10月,刘超在青岛大学参加考研辅导班时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当时的大三学生尚若云。尚若云被刘超所谓的“自幼是孤儿,被黑龙江省某县养父母抱着,养父母都去世了,现在没有一个亲人了”身世所打动,对勤奋好学的刘超充满了敬佩,两个人在共同考研过程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2004年初,考研成绩揭晓,刘超和尚若云双双过了分数线,但如果去读研,没有生活来源的刘超学费都是一笔沉甸甸的负担。在爱情支持下,尚若云认为刘超成绩优异,不能耽误了前程,她毅然决定放弃读研,参加工作为刘超赚取学费。刘超深受感动,考虑到北大需要三年学期,而中国人民大学该专业只需两年半,为早日分担尚若云的负担,刘超选择了中国人大法律系研究生。
考取研究生的刘超延续了他一贯的优异作风,历年获取奖学金,并再次被吸收入党。两年多后,毕业的他面临着再次择业。因看中他的才华,南方某省组织部门曾有招收意向,但刘超担心这些部门政审严格,难免露出马脚,公检法专业对口单位他也不敢去,他希望越低调越好。2006年7月,刘超作为特殊人才被引入青岛市,进入青岛市某局工作,做起了国家公务员。
2007年11月,尚若云在自己的临沂老家与刘超结婚,两人在青岛安定下来。
真相
在随后的几年,刘超凭借他的沉稳内敛、埋头苦干,受到单位同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很快被提拔为正科级公务员。眼前的一切让他满足的同时,也隐隐总是有种不安。
“难道你就没动过投案自首的念头?”
“怎么没想过?可是,当我生活越稳定,我越害怕重新失去眼前拥有的这一切。我想,这么长时间了,也许已经时过境迁、风平浪静了吧。”
但是,2011年11月初,招远市警方偶然从青岛大学保卫处一名保安那里得知,曾有一人在青岛大学校区开过书店,长得与所出示的刘超照片极其相似的线索,从而追查到刘超的所在。11月25日凌晨,刘超在青岛的家中被招远市警方当场抓获。当时的他仍然没有告诉现在的妻子自己真实的身份。他仍心存侥幸,拒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企图蒙混过关。
同年12月30日,山东省招远市检察院以刘超涉嫌职务侵占罪,将其批准逮捕。至此,刘超终于认罪。“如果当初我不赌博,没有携款潜逃,也许我现在早就……”刘超唏嘘感慨不已。
>检察官手记
当刚刚接触这起案件时,对于犯罪嫌疑人刘超,我是怀有好奇心的,这位在11年前携款潜逃的银行信贷员曾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就是他,逃亡之路,并没有像绝大多数嫌疑人那样颠沛流离、苦不堪言,而是创造出一段“传奇”神话:顺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研究生,以特招人才获得提拔重用成为青岛市正科级公务员,恋爱、结婚……人生似乎重新开启新的篇章。但这看似美好的一切,都已伴随他的归案落下了帷幕。
面对办案检察官,刘超一脸的痛苦表情:“在逃到青岛后,我的内心时时被痛悔所侵蚀,为求良心上的安宁,我一直用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回报社会的方式,来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他在青岛一直谨小慎微,乐于助人,积极捐款,参加过遏制艾滋病的活动,甚至组织高尔夫车友一起做过公益活动。
我相信他是真心悔过,也为他的落网感到可惜。人们有理由想象,如果当初的刘超能在家人劝告下及时戒掉赌瘾,如果在深陷高利贷时没有携公款潜逃,如果在潜逃后能自首,勇敢担当,凭他的能力与才华,他的人生道路肯定会早早走上正轨。但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还原刘超的成长历程,这不仅具有法律上的教育意义,更能通过对人性上的深刻剖析,其实后人。
古人云“畏法度者最快活”。细究这位农家子弟从风光到荒唐、落魄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贪欲是根源,赌博是导火索,而对法律的无所敬畏则是导致刘超一错再错、酿成悲剧的最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