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注重绪论课的讲解;优选教材,优化内容;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以及注重习题的训练和数学建模的思想四个方面,就如何教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给出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鍵词】高等数学 教学 方法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基金项目(12XLZ0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1-02
  高等数学是几乎所有刚进大学校门的理工科生在大学一年级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理工科一年级学生在大学继续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所以学好高等数学对于大学课程的学习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自工作之日起一直承担着大学本科一年级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现从注重绪论课的讲解;优选教材,优化内容;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注重习题的训练和数学建模的思想四个方面,就如何教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上好高等数学的第一节课
  高等数学的第一节课也称绪论课,很多教师迫于课时少的原因忽视了第一节课的讲解。我们学校规定每个老师第一节课要有三十分钟的说课过程,我认为这三十分钟的说课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高等数学的授课人群一般都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历练,连大学要如何度过都十分茫然,更不用说对大学课程的了解,而高等数学又是理工科大学的基础课程,所以高等数学的第一节课,老师有必要对高等数学是什么,讲什么东西,跟高中数学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如何学好这门课程等内容给出相应答案。高中数学强调的多数都是计算,但高等数学不光强调计算,定理的应用,同时也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学习方法上要区别与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选择适合教学对象的教材
  随着各个高校本科生的扩招,以及地域性、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致使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同时有的高校不断扩充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致使高等数学的课时大大减少。在这样的双重矛盾下,教师必须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学之甚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教材内容过多,过深,学生很难消化,不利于高等数学理论体系的掌握。在选好教材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明确什么内容要讲,什么内容不讲,什么内容精讲,什么内容略讲,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比如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数学(第7版)》,该教材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叙述详细、通俗易懂、例题较多,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的学校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总课时在100课时左右,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选用简单一点的教材,把高等数学微积分的主要部分讲完即可,同时讲课时要注意侧重点的不同。
  三、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高等数学的很多概念,定义相对抽象,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直观。这就涉及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直观、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情景,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讲极限、定积分、重积分的概念,介绍函数的两个重要极限、切线的几何意义等,通过计算机在图形上对极限过程的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接受;讲空间解析几何及三重积分问题时,几个空间曲面围成的空间立体是何形状,学生想象不出来,也画不出来,通过图形演示,顺利解决了难题。我们在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教学,而是要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特殊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定理、公式推导中的关键环节,我们用粉笔在黑板上推导,既方便又灵活。总之,课堂教学要做到直观与细节推理相结合。
  四、注重习题的训练与建模的思想
  学数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做数学。所以教师一定要强调习题的训练,不光注重习题数量,也要注重习题的质量,同时课外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训练强度,也可以补充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强化,从而达到保存知识的目的,否则学生不可能掌握这类问题,更不可能利用这种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另外,现在的授课方式,多数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课堂模式单一,死板,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生的参与,这种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知识的接受和应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加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使所学知识得以使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总之在规定课时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注重绪论课的讲解;优选教材,优化内容;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注重习题的训练,并加强数学建模的思想,以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成果。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孙风琪.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某些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109-110.
  [3]马戈,杜跃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数学研究.2004.7(3).11-13.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数学应用能力 培养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05-01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
期刊
【摘要】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已经严重限制了专业的发展,如何适当的调整教学对策已经成为会计教学中的一个课题。本文对财务会计课中感受式教学的运用进行分析,为会计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会计 教学模式 感受式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2-02  观念篇:趣景通幽处,财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的形式,分析了《高等数学》课程需要多方面评价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一些评价的方法,指出了其实施的价值。  【关键词】高等数学 成绩评定 改革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数学学业评价的探索”,JG00717JX32。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5-01  近些年来,伴随着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中国文化的内核,必将引领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富强、民主、爱国是教育考试物态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敬业、诚信、友善是教育考试行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文明、公正、法治是教育考试制度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谐、自由、平等是教育考试观念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教育考试文化建设  【课题项目】本文是第一届江苏省教育考试招生立项课题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的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仍不尽如人意,整个作文教学走入了困境。造成困境的因素有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以及学校和社会方面等,针对这些因素,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写作兴趣,采用阶段化训练,形成正确评价,树立正确教学观等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和研究,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对策,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矛
期刊
【摘要】要使课堂练习“高效低耗”,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是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安排练习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设置,还应根据内容设计多样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教学思考。在数学教学中,初学之后单项练、关键部分重点练、沟通知识系统练、易错问题辨析练、易混知识对比练、培养能力创造性练等是练习的几种有效做法。  【关键词】课堂练习 设计 内容 形式 有效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现在越来越强调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思维方法,但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使得许多学生不能适应初升高的数学教学变革。数形的结合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9-02  数形的结合是数学学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有着独特的开掘角度。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7-02  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后,必须认真进行如
期刊
【摘要】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想要提高数学教学课堂质量,就必须有效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和老师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能清楚了解数学内容。同时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在教学过程当中,初中老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思考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