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里的爱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有的人站在高处,有的人却活在尘埃之中。有的生命虽然卑微,却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散发出微光,营造出一片温暖。
  温暖的细节
  路来森
  生活中,有许多小事,你做了,我做了,他做了,行者无意,不经意间,却给别人带来了温暖。这就像小河流水般,久久地滋润着人的心。
  我做教师多年,教出的学生无数。随着岁月的流逝,学生在长大。渐渐地,绝大部分学生的相貌、名字,我都忘却了,甚至于“对面不相识”。很多时候,我行走在小城的街道上,迎面过来一个年轻人,远远地就喊:“老师,是你啊。”走近身边了,握住我的手:“老师,这些年您还是那样年轻,没有大的变化啊。”我“嗯嗯”地应答着,装出一副热情的样子。其实,我早已记不起这位学生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知道,学生还记得我,他的那一声问候,让我的心暖暖的。
  总是这样,学生离我而去了,我还回过头,望去,望去……
  有一次,我因买房子,到“服务大厅”去办证。我把准备好的材料,双手递给坐在办公桌前的一位年轻人。他端详一番,忽然站起来:“老师,是你啊。”我先是一愣,继而故作认识地问:“你在这儿工作啊。”学生大概看出了我那“一愣”的表情,于是自我介绍道:“我就是在三中上的学啊,几年过去了,您大概有点不大认识我了。”说完,他又忙不迭地说:“老师,您坐着,剩下的一切,交给我来办吧。”说完,他就一个窗口一个窗口地跑起来,不多时候,一切手续就办完了。然后,他恭恭敬敬地把证件交到我手里。
  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回忆起这位学生读书时的情状。我只是把这份温暖记在心里。此后,每次经过“服务大厅”,我就想:那里面,有我的一份信赖。
  一天早晨,我骑电动车去学校上班。经过一个路口时,被一辆横插而出的电动车撞了,我被重重地摔了出去。我缓缓站起,身边已站立了一位交警。他赶紧扶住我的肩膀,说:“活动一下,看看摔折骨头了没有。”我活动了一下,虽然周身有些酸疼,骨节却没有被折的感觉。于是,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这就好,这就好。”然后,他顺手从口袋中掏出一叠手纸,向我的脸上擦去。我顺势摸了一下自己的脸,火辣辣的地方有血流出。他说:“不要紧,只是擦破皮了。我先给你擦一下,你再去医院上点药。”那一刻,我真是感动,感动得差点落泪。
  他没有像有些交警那样,一味责备别人违反了交通规则,而是先关心别人的伤情,而且还是体贴备至。这浓浓的人情味,怎不让人感动?
  此后,我们成了“朋友”,每次经过那个路口,看到他在值班,我总会向他笑一笑,他也对我笑。这一笑,竟有一种阳光般的灿烂。
  我喜欢小聚,在小城里找一家安静的饭馆,与一二朋友把酒闲谈。我经常约的一个人,是我的一位远房大哥。他已六十多岁,在一家小区干保安工作。他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相聚时,我更多的是静静地听他的倾诉。酒至半酣,倾诉到一定程度,他总会说:“大兄弟,在这个县城里,也就是你还看得起我啊,还常常找我喝酒。我得谢谢你啊!”这一刻,他的老眼,总是泪汪汪的。我知道,大哥的话是真诚的。对于一位身份卑微的人來说,别人不经意间的一点关怀,也许就会温暖他的大半生。
  生活就是这样,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你也许并不觉得怎样。但对于别人,就可能是一份温暖、一种鼓励、一份大的人生关怀。岂可轻忽乎?
  (来源:《黔西南日报》2020年12月14日)
  【赏析】生活中有很多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给人带来温暖和感动。这些温暖是触摸得到的!这些感动是发自肺腑的!路上与“陌生人”相遇,一句“老师,是你啊”令“我”心里暖暖的。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样的感动也常伴身边。文中,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三个这样的生活细节:一是去“服务大厅”办证时,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学生为“我”跑前跑后;二是在马路上骑电动车被撞倒后,得到交警的关怀;三是请远房大哥喝酒,使他的心灵得到慰藉。在写法上,本文不仅合理安排内容,还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生活细节来彰显人性光辉,突出了温暖的力量。
  月光下的花丝巾
  曹化君
  晨间跑步,我遇见她,她的头都快低进垃圾箱里了,依然喜气洋洋地招呼一声“跑步去啊”。
  晚间散步,又遇见她,她坐在拐角处的一片空地上,摆弄她捡拾来的“宝贝”。
  “看看,很多都是从你们院里捡的。”她一点儿不在乎我微微皱起的眉头和感受,盯着她的“宝贝”们顾自说下去。
  “这烧水壶好好的,咋就扔了呢?底上的焦糊,回家用醋和小苏打泡泡,再用钢丝球擦擦,至少还可以用五六年。这把小木椅少了一条腿,找根木棍安上,和新的一样。这个布帘子可以当床单,可以做成沙发罩,还可以缝成坐垫靠背啥的。这个球拍给孙子,那个布娃娃给孙女,他们又得抱着我使劲亲。这一把麦秆样细挑的蜡烛,我还没想好是停电时用它照明还是送给孙子孙女当玩意儿,花里胡哨的,看着就喜气……”
  她捏起脚边的一个小纸包,里面是小香皂,宾馆用的那种。她将小纸包放在鼻尖,闻一下,再闻一下,好奇喜悦的样子让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看见有香味的橡皮擦,恨不得像糖果一样含在嘴里。
  她忽然从地上站起来,我吓了一跳,回过神来时,看见她手里的花丝巾。
  “我还从没围过丝巾哩,你教教我,咋个围法。”她迟疑着说。
  我接过花丝巾,折好了,搭在她脖子里,说:“好了。”她疑惑地盯着我的脸,分明在说,这么简单呀,能不能再教我一种围法。我握起丝巾的一头,往一边拉长些,绕着她的脖子转一圈,再转一圈,用眼神告诉她,好了。怕她误会我敷衍,我说,我平时都这么围的,又补上一句,越简单越美。
  她的脸上忽然泛起一层红晕,她用月光般缥缈柔和的声音问我:“好看不?”两只手轻轻地摩挲着花丝巾。   我好像从来没认真看过她的脸,真美呀,几许羞赧几许得意的表情,眼神里泛着柔和的光晕。那条被我当垃圾一样扔掉的花丝巾也格外美丽起来。
  忽然觉得,她就是三毛,就是跟随外祖母在星光下拾荒的高尔基。她的眼睛里,处处是宝贝,是欢愉,是光明,是诗和远方。
  (来源:《昆山日报》2020年7月28日)
  【赏析】本文以一个拾荒老人为写作对象,通过整理捡来的垃圾这个镜头,写出了老人的满足及不可多得的美。早晨遇见,看到她把头埋在垃圾箱里;晚上遇见,看见她正摆弄捡来的“宝贝”。尤其是围花丝巾的场景,透露出老人对美的渴望,使“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而是三毛……她的眼里装满了对生活的满足和美好的渴望。
  行走的菊花
  曹春雷
  又看到了他,在商場前的一个角落里。他依然低头忙碌,面前一堆鞋子。他补鞋,兼配钥匙。旁边是拐杖,还有一盆花,开得正灿烂。那是菊花,一层层花瓣舒展开来,黄灿灿的,明媚且耀眼。
  我不止一次见到这花。每次见到鞋匠,都会看到这花。因为这花,我认定他是个有趣的人。有谁会和一盆花一起出摊呢?我见过的,只有这个鞋匠。
  据说鞋匠所在的位置,是这家商场为照顾他,在自家广场前特意划定的。因为这,我对这家商场有了好感。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足以看出其管理的人情味来。我住的地方距离这家商场有些远,但平日里我还是会绕道来买东西。当然,也是为了看看鞋匠,还有他的花。作为一名业余写作者,我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浓厚的兴趣。
  鞋匠大概五十多岁了吧,额上的皱纹叠着,一层又一层,像极了他身边的这盆菊花绽开的花瓣。无论是埋头干活,还是抬头与人说话,微微的笑意总是漾在脸上。这微笑明净如秋水,让人看到了,心也清澈,且生出暖意来。
  我也会拿鞋来让他补,等着的时候,同他攀谈几句。我问起这花,他说是春天时,一位卖花的老板看着花蔫了,要扔掉,自己看到后要了来。拿回家后,换了盆和土,花又生机盎然起来。我问为啥每次出摊都要带着这花,他憨憨一笑,说“好看呗”。他家在城郊,每天进城后一待就是一整天,能看到花的时间很少,于是就带来了,反正放在三轮车上也占不了多大空间。我说,这花成了你的招牌,谁走过,都会多看一眼,说不定还会为你带来生意呢。他还是嘿嘿一笑。
  我想他与这盆菊花有相似之处,他一定经历了人生的波折——虽然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波折。这菊花也是,差点被卖花的扔掉。而现在,人与花相遇,互相陪伴,引为知己。这是人与花的缘分。
  有一次我去配钥匙,又跟他聊起来,他说闺女研究生毕业,在大城市找了份好工作,要他搬去与她一起住。我说你咋没去,他说还是习惯待在这里,闺女刚参加工作,手头不宽裕,自己挣一点贴补一下她。
  我曾在街上见过鞋匠,他正骑着电动三轮车,后面的车斗里,那盆菊花紧紧挨着那把拐杖,在秋风里一起摇摇晃晃,行进在这个城市的大街上。菊花灿烂,骑车人的笑容比菊花还要灿烂。
  (来源:《金陵晚报》2020年11月12日)
  【赏析】这是一个温暖的镜头,一个残疾的鞋匠,一盆开得灿烂的菊花,让商场前的角落多了一抹亮色。这个鞋匠生活在尘埃里,也许有过和菊花一样的波折,却依然笑对生活。每天出摊,他都把菊花带在身边。他不想让菊花在家里受冷落,同时也彰显出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在写法上,本文不仅语言朴实,还将人与花融为一体,以花衬人,突出了平凡中的美!
其他文献
1.内容简介  《棋王》以“棋王”——知识青年王一生为中心,叙写“史无前例”的时代,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主人公“我”申请下乡成功,在火车上遇到棋呆子王一生,在众人皆因离别而伤感的时候棋呆子却邀请“我”下象棋,“我”因无聊而与其下棋。棋没下多久“我”便放弃了,认为此时下棋不合时宜,王一生没有办法,只得软下身子去。行程中,王一生不是下棋就是求着“我”讲故事,“我”和他就这样熟识起来。
期刊
居安思危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③,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通“倘”,倘若。③希:通“稀”,罕见。  【阅读训练】  (1)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3.选文开
期刊
十月中旬,有一批网友收到了一封略带复古气息的信。信封上印着上海世博会标志性红色中国馆,贴着2010年世博会Logo的绿色邮票、一条二维码,还有一个来自2010年的邮戳。  这是一封来自十年前的信。  2010年10月,上海世博会接近尾声,在这场盛宴收尾之际,红十字会开展了一个活动——为了展望未来,给十年后的自己送上祝福,邀请游客们给十年后的未來寄一封信。十年之后,中国邮政将会帮助游客把这封尘封十年
期刊
只在一瞬,天旋地转,眼前一片灯火缭乱。冰冷的地面迎接了我,右腿上的剧痛令我猝不及防,它一波波地袭击着我的神经,我意识到了——  大事不妙  医生将纱布一层层给我裹上,牢牢绑好。我的右腿从此就被禁锢在了这一层石膏之内,动弹不得。最初我对此感到新奇,左右打量,细细体会着这种柔中带刚的感觉;可没过多久,就感觉异常紧绷、难受。平日里只见过他人骨折,可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没想到如今,我竟也沦落
期刊
1.剧情梗概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选进北京市郊一个爱心棒球基地,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跟着70岁的传奇教练“师爷”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少年马虎以“刺头”状态闯进了基地,天天打架;而“元老球员”小双心思细腻敏感,对未来满是怀疑和不确定。有着不同家庭背景和心性习惯的少年在一起训练、生活,一支棒球棍,把他们带进无尽的冲突和欢乐,也带给他们久违的热血与梦想。几个月后,他们将飞往美国,代表中国
期刊
话说唐僧师徒取完真经,正走在返回大唐的路上,四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师父,那经书什么样子啊?我们三个可什么都没看见!”八戒问。“呆子,经书还能什么样,当然是书了!你是猪脑子,什么时候动一动啊!”悟空说。“哈哈……”师父、悟净笑道。八戒不服:“可连一本书也没看见嘛!”“嗯……”唐僧清了清嗓子,故作神秘状,说:“徒弟们要看经书也不难,为师就让你们看一眼,请看!”只见唐僧从兜里掏出一个手掌般大小的
期刊
巴克曼在《时间的礼物》中说:“有时候,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开始思考时间对于我的意义。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成功人士”,他事业有成,被世界关注。意料之外,他得了癌症,时日不多。他开始计算在自己的一生中做成了哪些事,留下了什么东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遇上了医院里的一个小女孩和死神。死神要带走小女孩,但是原本自私的主人公却动容了。因为他认为癌
期刊
我想让那美丽的瞬间,像播放的慢镜头一样,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沉浸在那美好之中……  望着那张只有78分的语文默写试卷,我挪着步子走回了家。怀着忧愁而忐忑的心情,我敲响了家门。一下,两下,门开了。爸爸坐在沙发上,默不作声,盯着刚进家门的我。我嗫嚅着,却发不出任何言语。  一阵沉默,整个客厅弥漫着一股“火药”味。“试卷拿来。”爸爸率先打破沉默,“你文言文不是蛮好的吗?怎么只得了这么一点分呢?”我被爸
期刊
说起“无赖”这个词,很多人都认为它是贬义词。确实如此,查《辞海》,其对“无赖”的解释为“指强横无耻、放刁、泼皮等恶劣的行为”。如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你要好好走哇,不能再耍无赖啊!”《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这人叫作石老鼠,是个有名的无赖。”  汉语的表意是异常丰富的,古代有一些诗人反其意而用之,常借“无赖”正意反说,写出一种喜爱之情,使诗句显得更有情趣。如南宋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
期刊
垫上一块毛毡,铺上一张半熟宣纸,压上一块垫木,握好一支狼毫,蘸上在砚台磨好的墨,对着字帖临摹起来……在氤氲着墨香的环境中,我把握着中国书法数千年的脉搏,倾听着流淌在点横撇捺间中华文化的血脉,感受着笔画粗细变化中的中华文化气息,感叹着浸满人生感悟的文人书法家的历史。  摹写人生尽忠诚。犹记得第一节书法课,老师并不是一上来就让我们练点撇横捺,而是给我们介绍书法的历史,让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敬畏,对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