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伤寒论》麻黄细辛附子汤专治太少两感证.本文参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籍探讨太少两感之痛证病因病机、病位及病理特征,明析麻黄细辛附子汤辨治太少两感痛证.举古籍中治痛之例以证之,并图谱化展示麻黄细辛附子汤所主诸痛证,拓展其治痛范畴,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论》麻黄细辛附子汤专治太少两感证.本文参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籍探讨太少两感之痛证病因病机、病位及病理特征,明析麻黄细辛附子汤辨治太少两感痛证.举古籍中治痛之例以证之,并图谱化展示麻黄细辛附子汤所主诸痛证,拓展其治痛范畴,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清肝聪耳汤治疗暴聋(肝火上炎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182例暴聋(肝火上炎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地塞米松和葛根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聪耳汤治疗.比较两组的听力疗效和耳鸣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听力疗效总有效率为94.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2% (P< 0.05).观察组耳鸣疗效总有效率为9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2% (P< 0.05),观察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发热、咳喘的常用方剂.笔者认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3个关键点:一是明确类方,抓住方证与主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属于麻黄类方,其方证为“发热,喘憋,咳嗽,汗出,烦渴,舌红,脉滑数”,主证为“发热,汗出而喘,舌红,脉滑数”,临床符合者,多可选用;二是遵循原方剂量及煎服、调护法,麻黄:石膏为1:2,二药皆为生用,生麻黄应先煎去上沫,并注意用药安全,为保证疗效,生石膏可用至30 g以上,服药后须适当避风、忌口;三是经方与时方接轨,根据患者不同兼证合用银翘散、升
近年来,脊髓损伤(SCI)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由于其病情复杂,恢复难度大,继发性疾病种类众多,已经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电针作为一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明显、优点众多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的种类之一,具有干细胞的所有特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重要的分支,其具有取材方便,分化增殖能力强,无道德伦理问题等优点,已逐渐适用于临床治疗.在目前研究中,二者联合治疗脊髓损伤效果显著,但研究尚待深入.本文对于电针联合BMSCs治疗SCI机制进行探讨.
应激性心肌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胸痹心痛病”“真心痛”等范畴.起病之初邪气侵犯血脉,损及心气,病因持续不除,使瘀毒内生,病理产物蓄积,出现“胸痹心痛病”的病理基础,后来气血损耗严重,“瘀毒致变”,加之猝然受到刺激,气机逆乱,心气骤减,发为本病,其病情危重,可致猝死.其中“瘀毒”贯穿本病始末,是本病病机关键所在.因此活血理气、化瘀解毒为本病主要治法之一,组方以白芍、红花、当归、地骨皮、桂枝、香附等为主.本文通过对本病的探讨,以求为中医治疗应激性心肌病开辟新的临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