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护理模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PICC后的效果观察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yydt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分析PDCA护理模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L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PDCA护理模式,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PICC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QLI)。结果  干预组患儿PICC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01);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30 d后两组组患儿QLI评分均提高(P<0.05),干预组患儿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ALL患儿PICC后实施PDCA护理,可以缩短PICC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PDCA护理模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083-0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感染等症状[1]。目前临床常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治疗ALL患者。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PICC导管治疗可以降低化疗药物造成的血管损伤,但由于治疗期间需要长期导管留置,可增加导管感染、堵塞等风险,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PDCA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应用的新型护理管理方法,从策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部分严格把控以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与专业性,保证治疗效果[2]。本研究针对ALL患儿PICC后实施PDCA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目的在于为ALL患儿PICC后提供临床护理方案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干预组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6.58±1.24)岁,置管部位:正中静脉8例,头静脉10例,贵要静脉2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6.63±1.56)岁,置管部位:正中静脉11例,头静脉13例,贵要静脉17例。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内容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排除标准:非初治急性白血病与有过化疗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具体如下: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说明PICC导管的原理及其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保证每周为患者进行固定敷贴,并定期检查穿刺点及周围有无红肿、疼痛症状,如出现红肿、疼痛应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PDCA模式护理,具体如下:(1)策划:进行护理之前,对临床PDCA护理经验与参考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包括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针对穿刺点感染、意外脱管等常见问题进行整理,再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做出初步护理计划,计划须涵盖患儿入院至结束治疗整个治疗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健康教育、PICC导管护理方法等。(2)执行:在患儿治疗前,护理人员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病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如向患儿及家属,尤其是陪护人员,强调要注意导管的固定与保护,以防导管意外脱落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导管,以防导管内栓子形成导致堵塞。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患儿出现穿刺点及周围红肿、疼痛、有渗出液等需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如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更换固定敷贴或于穿刺点热敷等。(3)检查:成立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对患儿PICC导管使用后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记录穿刺静脉敷料更换情况,是否完全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及时提出现阶段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及时调整护理方案。(4)处理:患儿治疗结束后对住院期间整个护理过程进行护理结果评价。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比较两组患儿PICC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等。(3)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于护理前、护理30 d后来院随访时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3]评价患儿生活质量情况,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PICC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干预组患儿PICC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QLI评分对比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30 d后两组患儿QLI评分均提高(P<0.05),干预组患儿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3  讨论
  ALL是一种淋巴细胞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特点以原始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与分化为主,可导致人体造血功能下降及正常免疫反应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常规静脉化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小儿各脏器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化疗药物的耐受力不足,接受化疗后易产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患儿PICC置管后,可以通过中心静脉给药,且可以长期留置,避免因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但PICC置管后有一定的潜在性危险,如护士操作不当或经验较少,可能会导致穿刺部位发生局部渗血[5]。
  PDCA护理模式是根据具体疾病及可能出现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此方案涵盖整个治疗过程,并且需根据各阶段中出现的护理问题随时调整改进,以保证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确保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说明相关疾病知识,强调PICC导管的护理方法与固定重要性,并根据实际病情及时作对症处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PICC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提示对ALL患儿PICC后实施PCDA护理,可以缩短PICC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30 d后两组患儿QLI评分较护理前均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提示对ALL患儿PICC后实施PCDA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ALL患儿PICC后实施PDCA护理,可以促进患儿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再生,郑灵,陈以乔,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2):176-181.
  [2]苏明侠.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所致慢性咳嗽中应用效果及对患儿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4):1735-1737.
  [3]汪琼.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对AECOPD肺部通气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QLI评分的影響[J].空军医学杂志,2018,34(5):52-55.
  [4]赵亮,曾强,张丽,等.环境危险因素暴露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风险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4):375-378.
  [5]赵玉桃,朱健,成雪芹.集束化干预降低神经外科PICC置管异位率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2):65-68.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于术前不同时间条件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清肠的成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夏津县人民医院接收的90例妇科疾病患者,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14∶00和19∶00各服药一盒(每盒1 000 mL)。对照组患者于术前1天14∶00服药两盒(2 000 mL)。观察两组首次灌肠
摘 要:目的 探究对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宁市中医院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均为女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对其进行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
摘 要:目的 探讨“五位一体化模式”在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为后续护理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商丘市立医院就诊的60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五位一体的哮喘护理,两组均护理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分为参照组与康复组,每组41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康复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 康复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数据,均高于参照
摘 要:目的 研究在冠心病患者中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6例,将其依循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一般化护理方式)与观察组(43例,额外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研究比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SF-36评分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20 d后的SDS评分、SAS评分更低,SF-36评分更高(
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科室护理风险控制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室收治的患者中选择76例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中的抽签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风险控制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PDCA循环模式,最终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本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综合护理后其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依次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
摘 要:目的 探究细节护理联合亲情化护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细节护理与亲情化护理,观察两组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
摘 要: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在预防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3例。甲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乙组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乙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
摘 要: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子宫肌瘤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南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30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实施子宫肌瘤腹腔镜围术期患者术后产生的疼痛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