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晒印相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 孔耐
人像 成涵
落水时空 陈吉楠时光飞逝中,时间留下了它的痕迹,却已改变了它的模样。物是人非由此而出。此组作品通过蓝晒法及其相关工艺,将博物馆中的动物标本重现。时空中,生命的轮回不可逆转,而那些标本也将成为永恒。
落水時空 陈吉楠

  古典摄影工艺是达盖尔银版摄影法之后、摄影进入工业化之前主要的影像呈现技术,包括多达几十种手工印相工艺,这些手工工艺丰富了摄影语言,为摄影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

经典蓝晒法


  蓝晒法(Cyanotype,铁氰酸盐印相法),通常是人们尤其是初学者接触的第一种图像转印工艺。
  摄影术诞生后的第三年,约翰·赫谢尔爵士(John Herschel)发明了这种能制作持久保存的蓝色照片的印相工艺。
  约翰·赫谢尔爵士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及摄影师,1842年,他发明了蓝晒法,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蓝晒摄影作品存世。较早将蓝晒作为摄影印相方式的是英国的植物学家安娜·阿特金斯(Anna Atkins),她著有《大不列颠的海藻:蓝晒印相》(1843-1853年)植物物影影集,这本影集将植物科学和摄影科学美好地结合起来,也是有史以来人们第一次将蓝晒印相法带入科学研究和绘图领域。
  继而,蓝晒法在1926年美国费城百年博览会上亮相,它揭开了蓝晒示意图在工程建筑等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序幕;时至今日,建筑领域依然使用这种成本低廉的方法印刷设计图。据说,在20世纪初的英布战争期间,蓝晒法还曾被用来制作印章和钞票。

部分手工印相工艺


  蓝晒印相工艺、火棉胶湿版工艺、碳素转印工艺、铂/钯金印相工艺、范·戴克印相工艺、蛋白印相工艺、重铬酸盐树胶印相工艺、花汁印相工艺、铜凹版印相工艺。
如熠 范顺赞童年时的夏天,总能够在乡间的夜晚见到萤火虫漫天飞舞,我躺在青石板上数星星,时不时会有萤火虫飞过,分不清到底是星星还是萤火虫。长大后,离开了家乡,在城市里生活了十几年,再没有见过萤火虫,偶尔回到故乡也未能如愿。家乡已变得有些陌生。真想再见一次“萤火虫”!

制作工艺


  蓝晒法常常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因为它是最安全、最简单、最廉价的古典摄影工艺。它的化学成分和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将弱光敏性的柠檬酸铁铵溶液与成色剂铁氰化钾溶液按照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涂布在水彩纸或密度紧致的布料上,待其在黑暗的环境中阴干或冷风吹干,附上不透明物体(制作物影照片)或负片后放在日光下或紫外线灯光箱里接受曝光。受光部分发生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铁,一种明亮的蓝色染料,随后用清水将未曝光的可溶性铁盐洗去,留下不溶性的蓝色染料,晾干,完成制作。

新蓝晒法

大不列颠的海藻:蓝晒印相安娜·阿特金斯

  蓝晒法曾风靡一时,造就了摄影史上一个时代。当时的人们更多的是把蓝晒作为信息记录的一个手段,一种实用的复制技术,并未深刻认识到它的艺术价值。自明胶银盐工艺为代表的摄影工业化革命逐渐取代了手工工艺,普鲁土蓝亦慢慢退出公众视野。
  数字时代,我们有数种途径可以获得数字影像,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影像的切片俯拾皆是。摄影界的“逆行侠”们回归暗房,重新挖掘古典摄影工艺的魅力,并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操作繁琐、充满安全隐患和诸多不确定性的古典摄影工艺。
  在经典蓝晒工艺的基础上,英格兰的麦克·韦尔(Mike Ware)博士于1995年发明了新蓝晒法(New Cyanotype)。新蓝晒工艺比经典蓝晒工艺复杂,对光源和操作都有严格要求,但是色附着力高,药品的保存期长。新蓝晒法还扩宽了经典蓝晒工艺的影调范围,提高了画面的色彩饱和度,有的艺术家将新蓝晒用作重铬酸盐树胶法的蓝色层,也有的艺术家将新蓝晒工艺和铂钯金工艺相结合进行创作。

标准配方:


  A:20%柠檬酸铁铵溶液
  B:10%铁氰化钾溶液
  感光剂C=A B(A:B=1:1)
蓝晒物影作品 龚怡雯
  经典蓝晒印相工艺是古典摄影工艺的入门课程,新蓝晒法是进阶课程,它们是学习古典摄影工艺最好的敲门砖。古典摄影工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感光剂的配置、中间底的制作以及纸张的选择都需要耐心研究。数字技术已然为古典摄影工艺的制作提供了最便利的物质条件和操作环境,信息的交流也没有任何的障碍。我们应该把握契机,从蓝晒印相工艺开始,仔细琢磨它的表现能力,用古典摄影工艺去表达我们的艺术思想,进一步促进摄影的发展。
新蓝晒129阶色阶图

孙巍巍


  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摄影系,擅长古典摄影工艺,个人作品《谧》、《映》被《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2018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滚动资助作品集收录。

制作流程:

1.制作中间底
2.配置感光剂
3.涂布感光剂
4.晒版曝光方式一(紫外线曝光)
5.曬版曝光方式二(自然光曝光)
6.晒制好的感光纸
7.显影(过氧化氢溶液)
8.定影
9.氧化
10.干燥
其他文献
小巧而文藝的外形  在外观设计方面,这次的佳能EOS M6终于在众望之下走起了向旁轴相机致敬的复古风。在配色上除了以往的纯黑配色,还增加了顶盖和底盖为银色金属材质,中间黑色皮饰环绕的经典银黑配色。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拿在手上都毫无违和感,同时兼具文艺气质爆棚。  EOS M6仅重300多克,大小与我们随身携带的记事本或护照夹差不多,无论是放进包包还是旅行全程拿在手上都毫无压力。  在按键布局方面,
祁连因地处世界名山——祁连山中段而得名。境内有一山尽览四季美景的藏区神山——阿咪东索;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源头;神秘的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鹿驯养基地——祁连鹿场;终年不化的现代冰川——八一冰川;印证了祁连历史沧桑的独有树种——龙鳞大白杨等。祁连人文历史遗迹四处遍布,民俗风情异彩纷呈,无论是在青海湖周边游览,还是走河西走廊向西,抽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能源分会是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是福建能源集团的一个重要文艺团体。协会成立于2012年10月,组织健全,现有会员近1000人。协会在福能集团强有力的支持下,秉承“真诚、有为、开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为职工服务,为集团服务”为宗旨,创办了“《大众摄影》福能俱乐部”、“福能摄影QQ群”、“福能摄影微信平台”等,并经常性高规格地开展摄影创作和联谊活动。短短3年时间,协会已经迅
攝影是瞬间艺术,更是光影艺术。尤其风光摄影,独特的气候和光影往往为我们呈现强烈的氛围和独到的情感。所以喜爱风光摄影的人们总是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地去等待那令人神往的光影。但是,很多时候,即使遇到了独特的气候和美妙的光影,也未必每一位身在现场的摄影人都能够拍摄好,构图的思考、对焦的经验、曝光的技巧等无一不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对于摄影人屈恒林而言,光影的运气是一方面,光影的意蕴才是他始终追求的目标。
提到高端便携数码相机,佳能G系列肯定是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也是最兴旺、最连贯的一个家族。从最早的G1到最新的G15,经过多代演变其设计理念、整体风格都保持了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每款机型又都紧随技术发展而不断改进,使G系列得以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当G1X发布时,许多人曾经以为G系列由此将改变方向,朝大影像传感器发展,但是随之而来是不得不加大的机身和对焦距离等限制都让大家觉得远离了G系列的特色,直到
2019年登场的vivo X27摄像头不凸起,屏幕也是完整的圆角矩形,是目前视觉上最没有妥协的手机之一。  你還记得七八年前的智能手机是什么样子吗?那时虽然没有全面屏和多摄像头系统,但多数手机都干干净净,摄像头不突出,也没有“齐刘海”、“美人尖”、“打孔屏”这样的异形屏幕。  自从苹果iPhone 6 Plus的手机摄像头开始凸起、iPhone X的顶部出现“刘海”之后,所有厂商都似乎放松了对设计
编者按:  建筑是很多摄影人喜爱的拍摄题材,在为一件件伫立于城市或乡间的  建筑艺术作品留存了宝贵影像的同时,  还因摄影人对于角度、构图、光影的选择,而将建筑自身的艺术特性更加精练地表现出来。因此,建筑摄影并不只是  简单地拍下来,而更应该拍出比建筑本身更为精彩的画面,如何在这个老题材  中拍出新意?希望本期的三位作者能  给您带来启发。
在数码摄影时代,摇黑卡其实变得更加轻易,只需掌握以下三个步骤,人人都可以拍摄出满意的黑卡照片。  1 掌握全景深  拍摄技巧  风光摄影如何控制景深,保证画面里的每个细节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个是第一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当相机的对焦点对准画面里的主体时,它就有一个前后景深和后景深,主体之前的我们叫前景深,主体后的我们叫后景深,如何保证前后景深都在一个景深范围里,这个就是通常所说的全景深
绚丽的河流 毕彩萍 摄  风光摄影在中国乃至世界应该是拥有最庞大创作群体的摄影门类。有人追溯缘由,认为是从山林荒野走出、逐步演化至文明的人类潜意识里普遍残留的返古现象,也有人认为这是现代城市化社会下久居钢筋混凝土丛林而对自然难以言状的向往与崇尚。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山水画,更是将风光上升到返观内照表哲理、铭志向的高度。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进而定国安邦,退而纵情山水,是历代多少士大夫的人生追求。这一深
本期专题,我们采访了几位从事户外极限运动拍摄的摄影师,山地车速降、攀岩、抱石、攀冰、自由潜水……他们专注于拍摄某一项运动,或在几种运动之间自由切换。与赛场报道类摄影师不同,他们首先是户外运动的资深玩家,其后才是摄影师,他们也并不供职于媒体,而是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与媒体、户外品牌甚至科研机构合作。  户外极限类运动和传统竞技类体育最显著的不同,首先是走出竞技场,进入自然环境。与普及性更高的马拉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