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的还“元”——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初探

来源 :国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code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老子》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诠释的还"元"。"元"不是西方"元语言"意义上的"元",而是"开始"之意。我们无法回到一个历史意义上的完全客观的"原意",但能回到元典的思维方式,即"原思"。以还"元"为目的,既能继承中国哲学自身的特质,又能找到更广阔的中西对话的空间,真正有所创造。例如《老子》的"道"不能直接言说,其透显的是非对象化的思维。这样的"道"是非逻辑、非概念的,它是在主客未分的情景下彰显出来的终极意义,它对万物既有先天的规定性,也有后天的指引性。对于人而言,它是引人不断"上道",而不是一条现成的道路。只有进入元典的思维方式,才能做出契合元典的理解与创造性的建构。
其他文献
美好的光赋予一个空间以灵魂,光设计师同样是灵魂的工程师。在与赵牧桓先生接触前被他吸引的是空间中的光,而当与他面对面时,更被他人格中的爽朗大气之风所感染。灯光设计在国内
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们经历了无数的变革、见证了太多的神话.生活因此而提升,文明因此而进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变化的浪潮.当我们将纯平换成等离子;将塞尚换成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