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始终聚焦于最本质的东西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倘若能将苏宁21年来的足迹描绘成雪地上的串串脚印,或许很难不让人惊异于其坚定有力,以及自始至终的齐整有序。
  怎一个步步为营了得!
  从专营空调到综合家电连锁,再到3C+,直到进军电子商务平台;从南京到全国,再到走向香港和日本,乃至高调宣布目标是比肩全球一流公司,成为国际化的世界级企业,1990年那个起步于南京宁海路的小店铺,已成为中国企业前50强、中国民营企业第二,更是中国商业连锁业无可争议的第一。但似乎并不像许多中国企业那样一路跑来气喘吁吁,甚至不断体验生死存亡的刺激感受,苏宁时急时缓,却始终泰然自若。
  “还是要专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被问到汇集20多年的经验,最愿意给出的管理心得时,张近东深有感触地对《中外管理》说,“还有,企业最终的发展还是建立在管理体系和人才上。无论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对管理的思考和对团队的投入都是一点儿不能懈怠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而言。”
  乘市场经济东风,20年来,中国涌现出的优秀企业并不少,打法各异。有人嗅觉敏锐,靠抓机会飞跃;有人长袖善舞,靠对资源的整合而取胜;而张近东以及他的苏宁,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始终聚焦于这个行业最为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宁的21年,其实很好地诠释了企业发展中变与不变的逻辑。而这一点,显然是一个胸怀百年期冀的公司所必须领悟的。
  
  紧扣商务的核心
  苏宁,专注吗?
  不也一变再变,甚至卷入了汹涌澎湃的电子商务大潮?就在2010年2月,苏宁易购上线,一年就拿下了20亿的销售额。据说,今年完成80亿将是很保守的估计。也正因此,苏宁被不少人质疑:频频被问到线上与线下会相互矛盾的问题。
  “这本身就是个伪问题。电子商务,重点不在‘电子’,而在‘商务’。”张近东直言不讳,“零售业无论模式是什么,必须建立后台,比如物流配送,包括产品供应链、团队等。苏宁经过20年发展,这些方面已经建立起来。科技创新,网络发展,对‘前台’来说,实际是给了一个更便捷和快捷且成本更低的渠道,让我们可以更快扩张。那么,苏宁为什么不用?”
  的确,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变化,苏宁的内核一向明确,有人说:多年来,张近东在苏宁电器其实只干了三件事:抓人才队伍、物流配送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如此。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决定企业发展那条最为根本的主线,而回溯苏宁的20年,其所以有今日成就,正是因为找对了这条线,并且,自始至终牢牢抓住,不曾有偏离。
  据说,在对足球比赛的看法上,也能体现出张近东对企业管理的视角所在。和许多人喜欢光彩四溢的明星队不同,张近东喜欢的是德国队,这里没有技术超群的球星,却频频在世界级比赛中问鼎冠军。在张近东看来,这是因为,“德国队踢的不是足球,是团队管理”。对苏宁而言,物流配送、信息系统,这些默默无闻的“后台球员”,正是这个团队不可忽视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表现直接决定了那个“射门的球员”——前台店面的成功率。
  也正因此,多年来,苏宁的前后台,几乎是齐头并进的。这使得苏宁的战斗力,并非维系于某一点,而是支撑于牢固的体系。
  ——其实已经广为人知。早在2005年,完成全国布局的苏宁便提出“5315服务工程”,直指服务网点、客服中心,以及物流基地。到今天,苏宁的店面已经超过1500个,拥有94个配送中心,40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而就在最近,其全自动化仓库也已经投入试运营。
  至于信息化,起步就更早了。早在1993年,当时还在苏宁做文书的金明(苏宁现任总裁),就在张近东的指挥下,把386的电脑连上了20个终端,连到宁海路的对面去,已经实现了把每天的销售数据录入并集成来看的“初级信息化”。对于零售业ERP系统的摸索,也在随后开始。而到了2006年,苏宁不惜成本,正式上线SAP的ERP系统,其IT技术人员更是以数千计。
  “苏宁在信息化上不比阿里巴巴起步晚,其实我们还要复杂得多。苏宁的设备不是最多的,但在信息系统建设上,我相信我们远远超过沃尔玛。”张近东不掩自信。
  这些看不见的投入,曾经在很大程度上使苏宁陷入“千年老二”的境地——当同行们都在疯狂跑马圈地时,它将更大精力聚焦于热身。但是,这些看不见的投入,也正是苏宁敢于宣称卖服务的保证,也为其后来的高速扩张提供了快速复制的可能。苏宁所到之处,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总能迅速安营扎寨,敏捷出击。
  最有力的证明,自然是销售收入。2010年,苏宁营业收入1562亿元!已领先于国美的1549亿元,这一收获当然来自执行,但,更来自于其长期坚持的战略。
  战略的另一重点,当然还有人才。以苏宁的规模和扩张速度,需要的人才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团队。2003年起,苏宁开始大规模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每年通过这种渠道招聘的储备力量就达上千名。此举为苏宁的扩张提供了人才保证。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张近东都毫不隐晦地称他们为苏宁的接班人。
  “苏宁走过20年,始终围绕主业搞下去,这么多年心无旁骛,不断挖掘。未来会更加深入,把专业发展成能力,三五年后就能看到。”张近东说。
  
  谋定而后动
  今天再回溯去看,苏宁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
  早年,在家电卖场中,苏宁首创反季节打款,而无论是连锁经营,还是精细化运作,在行业中,苏宁也都是第一个。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成志明评价苏宁:人们在回溯中国家电连锁的历史之路时,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业内人士,都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苏宁不是家电连锁的追随者,而是开创者。
  尽管这个开创者一度被称为“千年老二”,但是并不急躁,因为成竹在胸。而当人们赫然发现它已成为这个行业无可争议的领跑者后,再一次地,苏宁颠覆了人们对零售业的认识。
  它告诉你:零售业也是高科技。
  2011年6月9日,张近东携苏宁全体高层亮相,发布苏宁未来十年的战略规划:完成300家自建旗舰店、60个物流基地的建设,连锁店达3500家,销售规模达3850亿元,虚拟网络销售3000亿,并以香港与日本市场为桥头堡,全力拓展海外市场。
  实际上,在下一个10年中,苏宁谋求的不单是规模的扩张,更有科技转型。“未来十年,苏宁处于全球市场一体化、知识经济实体化的时代,没有科技的转型,没有智慧再造,就没有苏宁大企业的未来。”张近东说。这个一向能敏锐感知环境变化的掌舵人,既有沉下心来勇往直前的魄力,更有抓住时代脉搏的机敏。
  在南京东郊徐庄软件园里,那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全新苏宁总部基地,正是其科技转型蓝图的实体展示。这一被定位为苏宁全球业务管理中枢的大楼,涵盖了国际化集成管理中心、全球零售人才孵化中心、服务创新研发中心、供应链合作优化中心、全球管理共享服务中心、智能数据中心、全球零售技术研发中心、电子商务研发中心八大主体功能。在大楼内部16000平方米的概念店里,通过手持终端,顾客可自行与商品标牌进行信息沟通,并直接提交至结算台,一些小件商品可现场通过传输带由库房到达结账台,让你眼见为实。
  预见未来当然是所有企业的梦想。但是,不少企业家都会感叹:能规划到未来三年就不错了,苏宁为何会布局到如此长远?这么长的规划,实现程度又有多高?
  “对我们来说,这个时间还短了点。苏宁要做百年企业,必须要为企业长远考虑。”张近东回答,“与过去二十年苏宁的两次创业不同,新十年不是新的创业,苏宁必须要在成就世界级大企业的进程中,预先规划出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为此,苏宁要从长计议、谋定而后动。”
  其实,一直以来,苏宁是做出来的,但更是规划出来的。很少有人知道,苏宁的新总部设想,早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前后耗时八九年才真正落成。苏宁的未来十年规划,尽管看数字堪称惊人,但事实上,每一个领域的主管高层,都能讲得清清楚楚,因为每个数字都是建立在国家的整体发展,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和需求之上。在这一点上,苏宁的风格始终不变,那就是:永远是先把发展路径明确之后,才开始行动;永远是已经在行动中了,才对外宣布。
  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不存在产权问题,战略清晰,团队也有,那么,张近东在考虑什么?
  “我们还是不能失去控制,同时进一步完善经理制度和绩效制度,一点都不能懈怠。”他说。
  但是,依旧不急。
  抓住行业的本质所在,谋定而后动,渐进发展。这是苏宁的一贯风格,也是其21年来的经验所在。而在未来,苏宁就将继续以这种风格,去进攻百年的世界级企业的大目标。管理
  
  回想20年前的自己,您最想对当年的自己说点儿什么?
  张近东:对21年前的自己最想说的是始终保持谦和感恩的心态,面对社会、客户和员工。
  
  您觉得苏宁21年来走到今天,最关键的是做对了什么?
  张近东:最关键的选择是在供大于求的经济转型中,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从批发转型连锁零售,从空调专营转型综合电器,从而引领了中国现代商业发展的潮流,并抓住了中国城市化的商机,实现了企业从危机向二次创业高速发展的转折。
  
  多年来,哪些主流管理思潮对您经营企业产生过重大影响?
  张近东:早年参观松下、雅马哈等日本企业的时候,就意识到了企业发展社会化的必然性,苏宁始终以“国家企业员工 利益共享”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真正的事业平台和价值平台,才有了今天企业的发展规模。
  
其他文献
“我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先从最基层的改革开始,一个一个车间做起来。”——应煜  【霸王衡器集团总经理,接班五年】    这天,霸王衡器集团总经理应煜亲自招聘营销经理。  “你在原来的公司拿多少薪水?”应煜问。“一万一个月。”对方回答。“那你来我这里就是3500元。但是,我会让你做得很舒服!”应煜说。  来回地沟通后,对方竟同意进入企业工作!为什么?应煜说:“我看出来他是人才。”听着一头雾水吧?
人才流失的损失总是巨大的,当所有挽  留人才的方式都已江郎才尽之时,雇员  忠诚险是留给我们惟一的救命稻草吗?    人才,是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但是,当人才翻脸跳槽像翻书一样的时候,当企业家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职位留人、感情留人等几乎所有挽留人才方式已江郎才尽之时,留给我们惟一的救命稻草会是什么?  有人说是雇员忠诚险。  忠诚险真能挽回人才流失的损失吗?让我们看看这个案例。    圆梦旅游
摘 要:随着各科课程改革不断进行,教育理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体育教学以注重培养学生们终身运动的意识,不断提升体育的内容与乐趣。如何运用创新教育理念发展体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真正将体育课程的作用发挥到实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 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数据中心网络中同时存在截止时间流(deadline flow)和非截止时间流(non-deadline flow),为降低非截止时间流的平均完成时间(Average Flow Complete Time,AFCT)同时维持低截止
舞蹈表演作为开设较晚的新专业,在现实的发展建设中构建符合社会需求能顺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高度重视和思考。本文通过科学的调研与分析,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以武汉
采用水热合成法,由不同途径合成出晶粒大小不同的几种ZSM-5分子筛,这几种分子筛具有大致相同的硅铝比.采用NH3-TG-TPD,Pyridine-IR-TPD表征其酸性,用XPS表征其外表面的硅铝比(体相的硅铝比用元素原子吸收法测定).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