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sun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对肿瘤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治知识需求等态度和意识方面的健康素养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人群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

我国城市居民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56.97%;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55.01%、59.08%、61.99%、57.31%(P<0.001)。与≤39岁人群、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已婚、东部地区、自评无患癌风险人群相比,50~69岁、其他职业、非在婚、中西部地区、患癌风险自评不清楚者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P<0.05);与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及社区居民相比,女性、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均较高(P<0.05)。

结论

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意识角度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仍有可提升空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婚姻状况、患癌风险自评、人群分类等是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50~69岁、低文化程度、中西部地区、不清楚患癌风险、无特定环境接触肿瘤防治知识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是肿瘤防治健康素养应重点干预的人群。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阐述健康管理作为一种医疗卫生服务手段,在慢性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指出当前在中国健康管理概念不清,市场混乱的情况下,亟需对健康管理的实践进行规范和监督。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与2019年1月发布的《慢病健康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内容全面,基于科学,可操作性强,适合国情,对于有序推动慢病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期刊
公共卫生医师是我国法定的四类医师之一,但其内涵定位尚未形成共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公共卫生医师与执行公共卫生任务的工作人员混为一谈,未明确公共卫生医师与临床医师的关系以及处方权内涵,公共卫生教育、相关法规存在局限性。公共卫生医师定位为针对群体健康相关问题开展监测、调查、评估和干预的专业技术人员。建议保留公共卫生医师执业资格,突出公共卫生医师针对群体健康开具大处方的属性,鼓励公共卫生医师获取临床医师
利用天津市死因监测信息和户籍人口信息,分析1999—2016年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以2000年世界人口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1999—2016年天津市AMI院前死亡率为39.47/10万~90.6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92/10万~53.90/10万,AMI院前死亡构成比为73.96%~81.92%,呈平稳趋势(t=1.09,P>0.0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为初步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癌症危险因素和筛查早诊早治的健康素养和认知,比较不同阶段癌症防治干预的效果,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于2015—2017年在全国16个省份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专题调查。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研究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质
1987—2017年苏州市心血管疾病(CVD)一直位于死因顺位首位,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0.62%, P=0.001],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2.65%, P<0.001)。CVD早死概率呈现下降趋势,由1987年的7.06%快速下降至2017年的2.00%(APC=-4.45%, P<0.001)。预期寿命定于70岁时,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由1987
期刊
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长,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素养与个体的癌症风险意识、癌症早期症状识别、癌症筛查行为、治疗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癌症转归密切相关,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重要影响,在癌症三级预防的各个环节均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期重点号对城市居民的癌症预防意识,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意识,以及肿瘤防治知识需求及获取途径等进行了研究,为开展城市居民癌症防控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