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美术欣赏教学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欣赏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的总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它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浅谈;教学;素质
  Introduction to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under new standard
  Zhang Qian
  【Abstract】Art appreciatio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about qualit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 and drawing up a complete teaching system and process of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general objective and task of art teaching and appreciation teaching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leading them to healthy and civilized, positive development road.
  【Key words】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Quality
  美术欣赏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的总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它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但是目前各个学校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课时明显不足,这使得美术教育以及欣赏课的教育教学不能够顺利展开。因此,首先改变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本身的思想就显得尤为关键。最近,国家教育部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展开工作已经将美育和体育以及综合能力测试归到了高考范围之内。足见,国家要彻底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决心。可以说,国家的这一教育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美术教学的展开。它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和家长慢慢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师能够有足够动力和时间去研究美术课的相关教学方法。让美术教师真正艺术的讲课,让美术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品位的同时,还了解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等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自己总结学习和体会研究知识,这对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新课标的出现是对在岗教师和我们即将上岗教师的一个重新学习教育理念的机会,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研究学习中小学生更好的教学方法,设计更好的教学环节,来引导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教育还是以欣赏教育为主。因此,上好美术课的关键就是上好美术欣赏课。
  1 研究新课标,探寻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发现还是有许多教师不能很好重视赏课的教学。只是像以往那样照本宣科,对于欣赏课的教育艺术不做过多考虑,只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使得教者无力,听者无味,对于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建议在欣赏课中巧妙设计课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要求美术教师要不断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其次要不断吸收好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水平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1.1 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美术欣赏中,直观性是它的一大特点。如果让学生一味的去欣赏那些美术课本上寥寥无几的枯燥图片,恐怕无法激发和满足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渴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美丽的画面,真实地音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听觉、视觉、感觉上都到达了全方位的牵动。如果再运用以启发式的提问,就可以让学生完全进入你的教学思路了。如《春天的畅想》这一课,通过视频的播放和音乐的穿插,让学生坐在教室中,也能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多媒体。
  1.2 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在教学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情境的设计。只有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环境、情境当中,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对象的特质。而且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受到启发。在讲解《追逐太阳—凡高的画》一课,高中的学生学业负担重,对美术课一般不太投入,总是以听、看为主。可以设计从流行歌曲引入,对高中生来说自然且具有吸引力。在课堂中安排游戏、录像、讨论等,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进入绘画者的角色,并且让他们扮演绘画者,让他们去体会绘画者当时的心情并且自己学会领悟绘画者所要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不仅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做到了看,而且还让学生在其中参与了讲、谈、讨论、体会,欣赏在这里体现出来。尤其是课堂中设计的齐豫和胡里奥的《星月之夜》音乐,运用在导入和结尾,效果好,且很有感染力,将学生真正的带入其中,很好的达到了教学效果。可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相关知识。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的体验式学习具有易接受、印象深、兴趣浓的特点。
  2 美术欣赏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我国现代的教育精神是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需要的是能力素养型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应试型人才。因此,根据新课标,教师必须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以让学生记忆为目的,因此,这给美术欣赏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美术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考,如何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怎样设计教学。   教学的设计当中,教师是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设计好环节,把握正确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更好的接受学习,才有可能在教师设计的环节中更好的吸收提高培养自身的能力。然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是辅助作用,这又要求教师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转换,确定好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
  2.1 提倡学习的自主性: 欣赏评述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教师讲课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美国伟大的教育家杜威早在他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学》中指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杜威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在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没有思考的余地,甚至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空间。而教师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作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限制了受教者的思维。新课标继承和深化了杜威的思想,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把这新理念带入课堂,并运用带课题教学中。在讲解欣赏课《尖叫》时,并不能自己一味的滔滔不绝,而是引导、启发学生自由的提问。提出他们看到这一题目后不懂的问题,想要知道了解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迷惑的问题会激起他们求知的渴望。根据学生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相辅相成。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有意识的安排合作式的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派代表回答。让学生完全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教师只是给予总结和评价。这种教学理念会让学生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学什么,自己不会什么,并且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欣赏美术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总结美术欣赏的方法,学习美术欣赏中所不渗透的文化思想内涵与背景。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和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丰富各个领域的历史文化知识,让他们由浅入深的去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总结鉴赏经验。而教师从中扮演的只是引导总结,评价的角色。
  2.2 重视创造性: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丰富美术知识,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意识和审美能力,而且也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1)在课堂中给学生必要条件: 自主探究和体验式的学习必然给学生带来很多启发,这些潜在的创造性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开发。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得和领悟运用于艺术创作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实现他们在学会鉴赏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这也是一个优异美术教师应当去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教师要尊重和肯定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大胆的进行联想,使他们的思维不受一个概念化模式的束缚。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平时的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的实现创造性。
  如讲授欣赏课《悉尼歌剧院》一课时,让学生欣赏了悉尼歌剧院各角度的建筑外形,并做简单讲解之后,根据课本又引入了简单的建筑仿生学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建筑造型从生物本身及它们的巢穴外形上得到的灵感,并且以悉尼歌剧院为例,播放了大量相关世界著名的仿生建筑,使学生眼界大开,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从著名的仿生建筑受到启发,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你所想象的仿生建筑。结果从作业中我发现了许多学生潜在的创造性。然而,这些创造性都是些潜存在大脑中无形的灵感,需要教师去激发。
  (2)重视评论: 在美术欣赏与评论中,要善于组织学生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会引发学生不同的见解,审美层次较高的分析较深刻的同学可以把整个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使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让学生亲自参加评论,才能真正体会到欣赏带来的愉悦。评论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挖掘、培养学生各自创造的潜能过程。
  3 借鉴国外新颖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国正在倡导一种综合性艺术教育模式。其基本思路认为鉴赏艺术作品的理智能力不仅要求我们努力创制艺术作品和认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神秘性与难度。①而且还要求我们谙悉艺术史、艺术的判断原理及其复杂的难题等等。这一切便是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感觉的前提,也是审美学习的首要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以严其尧为主要代表的国内学者,在组织译介和研究借鉴美国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的过程中,结合中国艺术教育的特殊语境,以移花接木的方法,提出了生态式美术欣赏教育模式。该模式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多学科综合性互动方法的优点,而且融入了生态组合和智慧创生等因素,呈现出诸多与时俱进和创新深化的特点。生态式艺术教育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导的生态组合关系,以师生之间的共同的欣赏活动和创造活动为中心,在这种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且形成多学科,多要素多种类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态关系。在我们看来,这里所谓的“生态关系”主要是指一种文化生态与精神生态的有机整和关系,在此特定语境中,文化生态关系一般表现为相关学科的综合性互补关系,精神生态关系通常表现为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的审美互动关系,严格来说,这种对话本身既是一种交流互动的特殊话语行为,也是美术欣赏教育的一种探索与比较的过程就其方法特点而论,该模式强调对话性、形象性、活动性、表演性的同时,积极提倡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另外还十分重视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全方位的人文素养,开放性的人格品质。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艺术化的生存智慧等等。该理论不仅对从事艺术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增加了美术欣赏教育课堂的实际运作难度。即便如此,它还是对我国艺术教育标准具有理论指导作业,值得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去借鉴和研究,将优秀的观点渗透到我们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去。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于现代在职教师队伍和新教师队伍都应注重新课标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让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和实践,不断的培养学生在欣赏课中得鉴赏能力、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针对学生的个体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法,讲究教学的艺术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同时美术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审美品位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提高文化素质。学习美术作品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崇高精神和思想,以提高道德修养,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同时,美术教师还应呼吁更多的人了解艺术,研究艺术,改变他们陈旧的观念,懂得美术欣赏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 列·斯托洛维奇编著:《 审美价值的本质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85页
  参考文献
  [1] 陈洛加编.《美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2] 李于昆编:《西方现代艺术欣赏》,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3] 冉祥华:《美育与创造力》,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4] 梁江:《美术概论新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5] 沈柔坚:《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6] 顾森:《现代艺术鉴赏辞典》,学苑出版,1998年出版
  [7] 尹少淳:《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主要精神与特点》,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8] 《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9] 夸美纽斯著,傅仁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
  [10] 列·斯托洛维奇编著,《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出版社,1983年出版
  --------------------------------------------------------------------------------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课教学,如同其他任何专业课教学一样,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教师不仅要根据自己教育对象的特点,系统地组织好教材,而且还要有灵活多样的,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动作、口令、活泼的讲课方式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积极性;教学形式;讲课方式  Arouse the enth
期刊
【摘要】绘画是幼儿最主要的表达和表现方式之一,是幼儿天性和个性的自然反应及流露。幼儿把大千世界中变化万千的事物,自由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绘画史幼儿表达和宣泄的一种媒体。我们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活动中可以知道,只有从幼儿的世界出发,为幼儿选择适宜的绘画活动内容,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热情,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绘画;内容;选择  The conten
期刊
【摘要】我国水彩艺术,经历百余年的沿变与发展,几经周折,时至今天,已经形成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却长期受“本体语言”论的影响,水彩画家们在水彩画的创作中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被化为“右派”,其作品则会被戴上“那不是水彩画”的帽子。水和透明性成了水彩画的一切,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过分重视“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忽视其“水彩画是以水性材料完成的绘:画”,这一实质性概念。  【关键词】水彩画;水性材料的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在信息技术下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旨在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现代教学的新模式是时代赋予我们现代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期刊
【摘要】在音乐专业的高考中,声乐属必考项目,随着声乐考试水平的逐年提高,农村高中音乐特色生要想在专业高考中取胜显得越来越困难。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的声乐水平,作为音乐教师不得不正视“零起点、时间短”的现实,教学上另辟奚路,采取有效措施,为高考作最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农村高中音乐特色生; 声乐; 有效措施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high school music
期刊
【摘要】在高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良好的教师的自身魅力对于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是起到重要的作用的,那么课堂之中怎样去展现高中英语教师人格魅力呢?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去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教师人格魅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展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课的最基本目标入手,着重突出课的目标,并把它变成学生脑子里的目标,让他们用自己的脑子跟我们学会基本的运动技术,并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去感受运动技术。把课上得有实效,上得干干净净,实实在在。在精心备课上着重强调在课堂练习时间上下功夫,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解决学生“软”、“硬”、“笨”、“晕”等身体缺陷。改变认识观念,瞄准将
期刊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美术课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发挥;主体性  How to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study fine arts  Zheng Xiaoli  【Abstract】In the fine arts teach
期刊
【摘要】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有效地融化师生间的隔膜,增进师生间的理解,初步掌握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培养良好的个体素质的规律。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  Tal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增强语言实践量,学生才能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采用游戏这种全身性反应活动,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批评,学会了接受,而且还展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使个性得到了和谐健康的
期刊